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刘杨凯
[导读] 摘要:近些年来,国民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整个社会对采矿工程的节能与环保效果更加关注。
        五莲县绿色矿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日照  262300
        摘要:近些年来,国民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整个社会对采矿工程的节能与环保效果更加关注。然而,如何充分抓准采矿工程的实际需求和建设优势,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其节能环保效果,实现对自然环境最小的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绿色矿山;矿山建设;工作实践
        引言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开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友好型矿山建设新局面,已经成为当前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这种全新的绿色矿山建设理念为资源的开发提供新路径,将矿山建设目标定位为绿色、生态、和谐,创建“生态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战略,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开发技术与流程的优化改进,从根本上提高矿产开采和应用的效率与质量。
        1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
        我国是矿产资源开发大国,传统的开采模式需要庞大的劳动力支撑,这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引进绿色开采理念与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矿山建设的必然选择。该模式的示范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绿色开采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减少了因矿产资源开采而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与尾矿废气,使开采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开采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效益;第二,是矿山复垦模式,即从生态破坏最小化角度出发,对矿山开发进行全面系统规划,实现矿山的可恢复性循环开采,使矿山建设利用率最大化;第三,是废弃矿山资源再开发模式,矿山资源在经过开采废弃后并不是毫无价值,可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优势,发展合适的种养殖业、旅游经济等,使废弃资源实现价值的再挖掘;第四,是科学技术创新模式,部分矿山企业在矿山开发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从不同环节对矿山建设进行绿色环保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管理,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全面提升,最终实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第五,是绿色金融模式,即在矿山开发中根据绿色生态开发建设要求,实现对矿山建设的绿色化战略规划,保证资产绿色投入与产出的协调性。这些开发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经验、启示和借鉴,为进一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2绿色矿山建设制约因素
        2.1矿山企业自主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不高
        仍有少数矿山企业对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只注重企业利益,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粗放式”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由于目前缺少对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未达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企业明确的奖惩制度,导致一部分矿山企业自主建设绿色矿山的积极性不高,政府部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难度增大。
        2.2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从技术层面上制约着秦岭矿业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地表矿、浅部矿的长期勘查,找矿难度不断加大,基础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当前地质工作要求,寻找隐伏矿、深部矿及难识别矿尚缺乏先进的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矿业科技基础薄弱,创新平台不完善,发展质量和效益都有待提高。
        2.3绿色矿山建设差异性较大,矿山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各矿山管理水平不同,大中小型矿山综合实力差距较大,造成绿色矿山建设情况参差不齐。总体来看,多数小型矿山企业缺乏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采、选、冶等技术人才不配套,高效管理人才配备不齐全。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问题较多,如安全事故隐患多、矿产资源规划和分区管理制度落实滞后、矿山活动欠缺规范等,矿山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3绿色矿山建设策略
        3.1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优化勘查开发布局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是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空间布局需要与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注重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最终目的是促进矿业集中发展。一是编制并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严格开发利用准入;二是结合资源禀赋和勘查程度,根据开发利用和矿业经济发展,划分资源枯竭区、发展区、远景区、保护区;三是依托资源富集区和资源经济区,建设各具特色的重点矿区和矿业经济区;四是将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地区发展规划进行融合,预留矿业发展空间。
        3.2实事求是建立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
        不同矿山的生产水平、技术条件、资源本底、生态环境等存在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要根据矿山企业特点、环境负载能力等制定符合矿山的绿色矿山发展战略,要结合本矿山矿产资源禀赋条件和特点,实行不同的绿色矿山发展战略;要突出其资源优势、采选一体化优势,体现自身独有的特色。发展绿色矿山建设,要转变观念,用理念指导行动,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既要加快建设步伐,又不能冒进蛮干,更不能搞“一刀切”;既要讲究方法,又不能墨守成规。建设绿色矿山,就是要处理好“两座山”的关系,既要把环保的压力变成动力,又要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开展绿色矿山建设,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理。
        3.3创新政策机制,服务长效管理
        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作为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先行区,政策机制的创新既是示范区建设的任务,也是建设任务推进落实的保障。绿色矿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既需要政策和资金给予鼓励和发展空间,也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实现长效发展。一是坚持人本理念,创新资源惠民利民新机制,从群众就业、土地入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脱贫扶贫,建立三方协调机制等入手,推动矿地和谐发展;二是从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生态治理、产业发展等全生命周期角度,完善绿色矿业发展制度体系,包括多部门联动的工作体系,行业和地方标准体系,用矿、用地、财政、金融方面的政策体系,以及创新审批和监管的体系;三是评估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对建设成效较好的通过验收,对存在需要进一步建设完善的,提出意见建议,待完善后予以验收。
        3.4推进企业文化与和谐矿区建设
        矿山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并将绿色矿业理念融入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丰富职工生活,企业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的协调机制,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各种涉矿矛盾,维护好矿山企业合法权益和矿区群众各项利益,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满意度和矿区群众满意度。与矿山所在地建立磋商和协作机制,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促进企业与所在地关系和谐发展。积极构建收益共享机制,使政府、企业以及矿区的群众共享收益和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期和边开采边治理工作的开展,基本实现了矿山的环境友好、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要求。总而言之,采矿工程决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绿色矿山建设已然成为我国采矿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广大采矿工程管理人员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工程节能环保效果形成不断完善,在创造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助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波.新常态下绿色矿山建设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现代矿业,2019,35(08):9-11.
        [2]刘建芬.绿色矿山建设何去何从[N].中国建材报,2019-08-19(001).
        [3]张英亮,张兄明.绿色矿山建设浅析[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19(02):64-65+63.
        [4]李艳平.矿产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内容探讨[J].世界,2019(08):184+186.
        [5]郑先坤,朱易春,连军锋,冯秀娟,黄蕾蕾.新常态下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供给侧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2):82-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