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危宗云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危宗云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身份证号码:45012219770518XXXX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行业也蓬勃发展,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较为常见的施工材料,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应深入研究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施工过程,规范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提升我国工民建建筑工程的质量。基于此,文章简要探讨了工民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工民建建筑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是采用水、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粗细骨料和各类外加剂、掺合料等按照对应的比例,通过量重以后拌制而成进入可出售状态的拌合物,用泵车把混凝土运输到施工场地中,汽车泵或地泵输送进入操作层。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应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开始,直至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细腻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工艺,先进的管理措施均有利于提高其施工质量。
        1混凝土质量有关标准
        混凝土施工中,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因素是混凝土质量。为此,施工人员必须合理把控混凝土各项参数比例,加强混凝土质量。首先,施工人员需应用饮用水配制混凝土,还要保证饮用水中的化学指标符合标准,包含 pH 值、碱含量等。其次,施工人员要按照此次建筑项目的特征和气候条件选用此次水泥种类。如此,可有效加强混凝土质量也能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最后,施工人员要细致把控骨料质量。只有品质上佳的砂石骨料才可配制出良好的混凝土。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对砂石骨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在具体配制时,施工人员要精准计算配合比,尽最大能力加强混凝土性能。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2.1水泥原材料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原材料的强度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其性能也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性能,一般会根据现场实际的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水泥作为拌和原材料。有些水泥水化热大,凝结快,早期强度高,可以结合不同的施工部位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原材料,同时也要注意水泥的质量,要选择安定性合格的水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对于水泥的量也要合理确定,要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好水泥的量。
        2.2 蜂窝麻面
        混凝土拆模后,在混凝土构件表面呈现面积大小分布不均、深度不同的坑点,大体为蜂窝状,所以又被成为蜂窝麻面。蜂窝麻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混凝土质量不合格。②浇筑混凝土时不合理的分层以及振捣不及时或不到位,导致混凝土中的空气未能排除干净。③模板拼缝不严,漏浆。④提前拆模,混凝土水泥浆粘连模板。
        2.3 对混凝土的养护不够到位
        在混凝土施工中,养护工作可以说是其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养护不到位的话也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所以在浇筑完成以后就要及时开展养护工作,充分保障混凝土的粘结力,避免出现脱落或者裂缝的问题,充分保障混凝土建筑的质量。
        3工民建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措施
        3.1原材料质量控制
        由于原材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强度影响较大,所以一定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各种进场用于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一定要合格,水泥要经过安定性试验,拌和混凝土的砂要用河砂,禁止用海砂,拌和用的石子的强度和粒径要满足要求,拌和用水不能含有其他杂质,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3.2有害物质的管理
        有害物质一般存在于骨料之中。当有害物质超出了标准值:①会严重干扰水泥的水化热反应,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也降低了水泥浆的粘结性,致使骨料与水泥的水化物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并生成毒害物质。②混凝土骨料内的土块和淤泥的含量超出了 3%,在集料的表面长生了一层隔膜,就会严重阻碍了集料与水泥石的粘连性。③各类不合规的卵石和碎石的含量超出了 2%,或者这部分细颗粒的原料是较为松散的颗粒,那么在搅拌时就会增加对水的用量。
        3.3运输技巧
        在运输混凝土材料时,有较多的因素对其材料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而施工人员需采取科学的方法,以应对突发状况,从而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材料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利用搅拌机进行材料运输,为了防止出现因运输时间长而出现的混凝土凝结的情况,应减少运输时间,与此同时,在运输时也要搅拌混凝土,使其结构始终处在均匀的状态,为了提高其结构的均匀度,有时还需进行二次搅拌。例如,湖北省某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技术人员运输混凝土,为了避免突发情况的产生,其采用搅拌机运输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其严格控制时间,并多次搅拌,通过该方式既能保持混凝土结构均匀,又能保证其质量。
        3.4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工作也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科学的养护能够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差,会有效的减少因为温度差而导致裂缝出现的概率。因此在整个养护过程总,施工人员必须要对这一点进行严格的控制,尽最大程度来降低混凝土内外大的温差,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科学的控制,避免其降温过快,从而充分保障其质量。除了温度控制以外,还要对混凝土的湿度以及养护的时间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为混凝土的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3.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关键技术主要包含以下方面。(1)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浇筑的规范性,避免混凝土拌合料出现分层与离析等现象。在混凝土卸料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以下。竖向混凝土结构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其高度需要控制在3m以内,在浇筑过程中,要结合工程的具体要求,配合串筒、溜管等下料浇筑方式。(2)如果是竖向结构的混凝土浇筑,为保障浇筑的整体质量,在浇筑之前,需要在混凝土结构底部填充厚5~10cm 的水泥砂浆。在浇筑的过程中,需结合浇筑的高度等要求,做好混凝土水灰比、坍落度等的控制,必要情况下要对混凝土配合比等加以调整与优化。(3)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实时观测模板、支架、钢筋等的具体情况,避免出现变形、位移等情况,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要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对相关的位移与变形等情况加以必要的修正以后,方可继续开始混凝土的浇筑作业。(4)在工民建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柱与墙体连接位置,梁、板的浇筑过程中,如果浇筑控制不当,极易出现混凝土裂缝,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首先进行柱与墙壁的浇筑,当浇筑结束1h以后,再次进行浇筑,这种浇筑作业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5)梁、板浇筑要保持连续性与同步性,如果梁的高度在1m以上,往往选用单独浇筑的方式。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定要认识到原材料、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及养护对其质量的影响,在施工中,做好多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优化施工工艺,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混凝土的性能,保证工程质量,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旗.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17(4):168.
        [2]刘占坤,孙国帅,杨昕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施工风险评价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39-42.
        [3]李国宾.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7):156-157.
        [4]张辉.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