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张倩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倩
[导读] 摘要: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应用,房屋建筑方面的各项工程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方面的相关理论给予了一定的充实。
        身份证号码:13013219900116XXXX
        摘要: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持续发展及应用,房屋建筑方面的各项工程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对大体积混凝土方面的相关理论给予了一定的充实。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由于人为因素所构成的不良的影响,还有助于全力推进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行业今后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常见问题;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建筑的高度和体型的不断提升,全方位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通过进行施工技术的革新,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其显著提高建筑结构的质量,使得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能够得到保证。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利用科学的措施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把控,提升其配比的科学性,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有力提升,可以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断裂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安全保证。
        1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特征
        大体积混凝土具有其他建筑材料无法相比的特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更加厚实,体积较大,具有更强的稳定性。这也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浇筑大体积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在种类上日益增多,为了有效提升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一般情况下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能有效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产生。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混凝土的养护力度,当混凝土外界的环境温度不低于25℃时,一旦养护不当混凝土便会产生较大的裂缝问题,这一现象发生后显示出混凝土施工的水热化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水热化问题是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关键问题。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2.1模板变形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振捣是主要的环节,但在此环节中振捣力度过大,或者模板一侧压力过大,会严重冲击模板,模板支撑能力不足,会导致模板变形。因此,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过程中,需选择高质模板,分析其受力情况,选择型号、质量等各项标准达标的模板。
        2.2收缩问题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重量较大,房屋建筑下部结构往往需承担较大荷载,因此收缩问题易出现,是其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收缩问题发生后,会严重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硬度和稳定性。引发收缩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材料性能较差、施工技术不合理、水化反应强烈等,因此要尽量分层分阶段浇筑,保证水化热的良好释放。
        2.3结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结构裂缝是常见质量缺陷,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结构裂缝的产生,一是因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使得混凝土内部存在应力,在其超过混凝土极限强度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开裂。二是因为使用的施工工艺不合理,导致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就会引发裂缝。三是没有合理控制温度,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没有及时释放,而在混凝土内部聚集,从而引发结构裂缝。
        3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原料配比
        当今混凝土依旧是建筑设计、施工的首选,因而国内外专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对于建造施工制定的规范和施工标准也在实时更新,因此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建筑的高度和体型不断增加,建筑物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对于结构的强度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应当科学合理的设置材料的配合比,以方便混凝土搅拌后的浇筑能符合设计要求。

除了配合比之外,还应当注意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当今市面上的材料供应商良莠不齐,导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标号、骨料有时会出现不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出现,这也就导致了混凝土浇筑时出现质量问题。对此,应在材料选用上进行严格控制,为后期混凝土配置打好基础,规避使用风险。
        3.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可以为结构提供抗拉强度,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钢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应引起设计、施工人员的重视。例如:在及性能基础底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螺纹套完成底板钢筋的来凝结,之后进行墙柱的插筋施工,一方面能够提高结构的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结构性能。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部分多埋置于混凝土内部,结构部件完成施工后,其质量难以进行再次安全复核,故应当将检查工作提前,施工时,完成钢筋绑扎后,施工方可以邀请第三方对钢筋施工质量进行验收,保证其施工质量。
        3.3混凝土浇筑和捣注
        混凝土的浇筑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科学合理的选取适合当下施工项目的浇筑方式。目前,多层连续浇筑、推移式连续浇筑是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浇筑方式。进行浇筑方式选择时,首先应当考虑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从而合理选用适用的振动器。其次在进行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内,对于不抽水的混凝土铺设,该范围应控制在40cm内。再次,应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控制浇筑间隔,确保间隔时间可以规避混凝土的初凝,以保证其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清理其浇筑表面,并利用压实设备将内部积水压出,提升结构的进目睹,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同时,夜间施工时,应当注意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保证其动态平衡,减少热胀冷缩对结构的影响。
        3.4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验收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材料配合比、原料质量和浇筑方式需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浇筑之后的养护工作也能够有效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在对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可以利用压实设备排出其内部的多余水分,同时进行宝石工作,可以选择稻草、塑料膜覆盖结构表面,防止水分流失。除此之外,施工方还应当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进行监测布置,以方便实时监控结构内部的温度,控制结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差。除了要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为了保证其施工质量,还应当及时验收,严格检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质量和结构的外观尺寸。对于验收人员的选择应注重其施工经验,同时选取符合标准的验收设备,全方位的保证结构质量。同时话要注意结构表面蜂窝、裂缝和漏筋等情况的验收。
        3.5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带来的结构内外部温度差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因此,技术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实时测量并记录其温度,为后期的养护和验收提供数据支持,并最大程度的提高结构的质量和强度。记录混凝土内外温差测量记录时,应严格统计各层之间的温度差值,并根据温度的产生原因和数据变化进行合理汇总。对于温度的测量可以选用电阻性温度计,其不但能够帮助负责施工技术人员对于测量点的地位更加高效,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温度在养护阶段对于混凝土的影响极大,一般来说应养护至少15d,并采用湿养的方式,以此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在允许范围内。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几乎各行各业的生产和发展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频率更是显著提升,只有积极提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同时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前只有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才能在控制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促进建筑工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斌.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0):28-29.
        [2]吴殷炜.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砖瓦世界,2020(8):82.
        [3]雷珊.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6):4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