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3219901216XXXX
摘要: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应用材料,合理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建筑工程结构的质量。但是,混凝土材料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如果在应用中控制不到位,会给整体施工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化对策,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引言
混凝土施工在整个施工工程中占有重要比重,其混凝土使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应更加深入地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在掌握施工技术的同时,加大对施工技术的钻研力度,进而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推动建筑工程的稳步发展。
1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1露筋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露筋问题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所构成的:(1)钢筋;(2)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的结合,能够极大的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应用混凝土,能够有效的避免钢筋外露。混凝土具备较高的粘度,钢筋和混凝土的融合,则能够有效避免露筋问题的出现。一旦粘合度不达标,必然就会导致出现露筋等质量问题。
1.2麻面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表面往往会出现缺浆、麻面等现象,虽然这些问题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到整体质量,但是却给建筑物墙体以及地面的美观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例如:混凝土调配不达标、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光滑等等,因此在施工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3裂缝
建筑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裂缝。无论是小裂缝还是大裂缝,均会给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修复,甚至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带来巨大损失。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下,结构性能明显降低,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基于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控制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质量达标,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概率。
2改进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运输技术
混凝土的运输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目前的施工状况来看,混凝土的运输通常是采用搅拌运输车进行运送的。但是由于运输距离的问题,混凝土会因为长时间运输而逐渐变硬,甚至因为长时间的运输导致凝固。当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的时候不符合施工要求,就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混凝土运输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施工地点的距离、运输路途的状况等做好混凝土运输计划,尽量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如果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超过了规定时间,出现凝固现象,也会影响到施工速度,可能出现工期延长的状况。这就要求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一定要做到充分搅拌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出现凝固,另外也要通过遮盖等手段,防治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保证运输到施工场地的混凝土的质量,进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还有一点,就是要对混凝土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的检查维修,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从而延长运输时间。
2.2浇筑
在正式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人员应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其尺寸,确保尺寸在规定范围内,同时,还要根据钢筋结构特点,进行选择科学合理的浇筑方式。比如:以平面浇筑为例,在此过程应当运用整体式浇筑的方法;以墙体施工浇筑为例,在此过程中则是需要运用分层浇筑法。
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应当避免接缝或接头问题的产生,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的下落高度,能够合理控制在2m之内,促使混凝土质量不会因为遭受到降落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2.3振捣
在开始混凝土浇筑工作时,还需要开展振捣操作,只有两者有效衔接,并确保振捣技术的妥善性,才能促使原材料均匀分布,促使混合料内多余的空气能被及时排除,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密室效果。在经过细致化的振捣工作后,还要在模板中填充混凝土,避免混凝土出现局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对振捣的适度性展开分析,避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振等现象。如何正确评判振捣工作是否到位,则是需要施工人员观察振捣之后的混凝土,是否存有下沉变慢、没有产生气泡等问题,若是在施工中出现过度振捣,就会引发浆液流失等现象。依照混凝土类型可看出,可以把混凝土振捣划分成为机械与人工两种形式,但无论在施工中运用哪一种操作模式,都需要合理设置振捣插入点,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2.4混凝土养护技术
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完毕之后,及时与施工单位指派的专职养护管理人员和监理沟通,检查施工单位所提供的养护方案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并随时检查其执行情况,以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为依据,及时调整洒水频率,确保养护阶段有始有终,对普通混凝土的养护天数不能少于7天。其次,密切关注施工养护期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记录,尤其是雨季施工作业阶段,在养护管理上,应当予以记录当日降雨情况,以避免降雨因素,导致相应养护管理的不到位;最后,要求相关养护人员能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
2.5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混凝土结构的不同要求,应该选择合适的材料种类。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模板之间做到严密接触,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的现象。在搭设模板支架的过程,要注意不能出现支架倾斜或者坍塌现象,保证模板搭建在稳固台面上,使模板具有较高的稳固性,以免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模板位移情况,并由于模板位移造成混凝土裂缝现象。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严格禁止在施工过程中私自加水,以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做好入模坍落度的把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干缩裂缝的产生。在拆除混凝土模板时,一定要观察混凝土的凝固强度,当其凝固后的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将模板拆除,不能为了缩短工期而过早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必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避免出现裂缝问题。
2.6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能、抗震性等,必须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温度,温度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在控制温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来进行把控。例如,通过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或者增加混凝土中的煤灰粉、矿粉的用量,都可以起到降低混凝土凝固时的温度的作用,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另外,除了混凝土自身温度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到外界环境的温度,综合考虑各种温度情况,以确保最终的混凝土施工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是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决定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视,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技术保障。涉及施工中的各个关键技术问题,施工人员要正确了解和把握,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调控,以促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共同研究调整,确保问题得以解决。同时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胥文昭,江柳铮,王尧,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成型质量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4):1257.
[2]邹晓东.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究实践[J].智能城市,2019,5(21):179-180.
[3]王兴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