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 吴章义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吴章义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现状进行说明,做出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分析,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发展有所帮助。
        湛江市高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24037
        摘要:本文阐述了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现状进行说明,做出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分析,希望对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对策
        一、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流治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城市给排水和防洪。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项目负责人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明确工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良好的河道治理效果,满足周围居民对河道的需求。河流治理保护工程建设非常专业,是节水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正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根据河水流量变化规律改变河水的原始形状,以确保河水流量的稳定,并考虑河水的流速、泥沙等,利用汛期河道防洪能力的技术手段,考虑工程要素和内容,建筑单位需要对其有清晰的了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河流治理对于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并将直接影响供水、排水和防洪。河流治理不仅可以保证水质,而且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中小河流水土流失严重,山区大部分生产力集中在河道两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资源的控制是节水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必须通过治理河道来实现这一目标,以便不断控制和利用水资源。河道的不合理开发、河流的污染将直接影响水体,可能造成一系列的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等问题。在当前的项目建设中,应充分理解河道治理项目的重要性并予以高度重视。
        二、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现状
        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河流治理非常重要。在城市化进程中,河流功能得到了长足发展。实际上,水体污染会引起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使水质低于标准,这种现象在山区的许多河流水体中都存在。由于河水流动性差,容易造成缺水,这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关键。水体的流量会阻止河流的流量及时更新。城市中的许多中小型河流没有受到监控,其水域不受管理,这些地区的水体极易出现污染问题。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楼的高密度集中化,造成城乡一体化的若干问题。然而,污水管网和设备的不兼容使得许多居民区的污水收集水平趋于单一。未经处理的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流入水体中。在山区村庄和城市郊区,许多中小河流已成为排水沟,这些河流大多数都靠近耕地,富有氮和磷。一些农业用地与河流流量直接相关,农业污染直接进入河流,将进一步加剧河流污染。
        工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城市化进程的提高以及生活废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地区雨水集水区小、汇合持续时间短、河道坡度高、河水积沙能力强、悬浮物较多。万一发生洪水,河床将充满负载。此外,污水处理和下水道的建设得以保留,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进一步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内陆水质大大恶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山区的中小河流受到极端天气影响,可能造成水体污染。
        限制区域发展的日益突出,长期以来,对河道治理的投资不足,对中小河流历史数据的忽视以及河流经济的忽视,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河道治理的延迟,一些不规则行为也给河流治理带来很大压力。排入河流的废水量增加,使得河流水质的管理更加困难,污染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难以保护河流水质。许多河流和河岸已成为污水渠、收集生产和生活垃圾的地方。由于缺乏环保意识,这些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由于污水和废物污染周围环境,河流失去了其生态功能和天然食物链。生物多样性条件已被破坏,河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恶化。
        自身的清洁能力是河流的主要功能。但是,大多数河道目前都是水泥基。尽管这种方法在美化河道的外观方面起到了作用,但水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却被完全切断了,生物与环境被分离。水土分离破坏了河流的原始功能,自然降低了河流的自清洁能力。这对水体的使用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功能降低。良好的河道自洁功能使天然河道中丰富的好氧微生物起到净化水体水质的作用。

有氧微生物可以最快的速度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有氧微生物的生存可以在水质良好的条件下生存,但是有氧微生物在缺氧和厌氧的条件下不能生存,因此对水体的严重污染损害了自清洁功能。如果在水利工程中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也将损害河流原有的自净能力,像人工护坡工程一样,不仅使水体与地面分离,而且破坏了河流周围的自然湿地以及修建闸门和水坝,将生活用水转化为死水等,将大大降低河体吸收污染物的能力。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原则分析
        1. 空间功能性原则。在进行生态水利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河道环境,保证河道内的大环境符合生物学特征,保护内部生态环境,创造利于人们生活的空间。河道治理主要是进行清理淤泥的工作,防止看起来河道清理完毕,但其内部的生态环境仍存在问题。生态水利设计主要是实现内部水体间的生物平衡,减少能源和经济的损耗。河道治理设计不能抛开空间的功能性原则,而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在空间上加以整改设计,在不破坏大生态方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进行河道治理。
        2. 景观尺度性原则。河道治理中要注意其贴合城市的景观建设,为居民提供舒适度较高的景观空间,增加物种间的联系,并与当地气候环境相互适应。河道治理设计中关注景观原则,利用生态设计对河道进行绿色无污染的治理。河道是城市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增加城市的水利运输。河道治理可以对水资源进行保护,降低灾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生态水利设计价值。河道治理工程要注意水体的净化,充分发挥水体的功能性,设计中保证生态平衡。发挥河道治理的经济价值,从价值层面将河道治理与周围环境结合。
        4. 河道治理平面设计。河道治理平面设计主要以河道中心及岸边线确定其位置,河道控制主要依据规划设计情况,在河岸设置开放区域,河道治理中还可以设置浅水区的景观小品,比如水上平台、观水亭、沙滩戏水等。
        5. 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断面设计主要作用是防洪和排涝,设计合适的河道规模及断面形式,对河道进行实地考察,选择适合的横断面形状。河道断面按功能性要求分为复式、梯形、矩形等。河道断面基本需要根据河道的水量进行设计,根据河滩地势、地形进行功能性开发。梯形横断面主要针对坡度较缓的河道,可以为周围居民设置休闲娱乐的区域。矩形断面主要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汛期和枯水期水量位置变化并不明显。双层河道断面有两个部分,上层是明河,下层暗河,明河可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暗河的功能可以泄洪和排涝,双方相辅相成。
        四、总结
        总而言之,节水项目有许多治理河流的方法,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这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建设效果,有关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应更加重视这项工作。在河流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常规问题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并根据当前工程背景选择最佳的河流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河流的性能和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水利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丽梅,赵正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现状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20,10(03):19-20.
        [2]郭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93-94.
        [3]王臻.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47+54.
        [4]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5]张晓峰.锦州市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现状及对策浅析[J].地下水,2019,41 (03):22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