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章微 龙荣江
[导读] 摘要:现阶段,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现阶段,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还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园林景观出现的浪费问题,并从节约理念的角度探讨了园建设计的方法和措施,从而为城市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约理念;园林景观;景观设计
        引言:
        城市中的资源非常有限,在园林绿化设计中需要消耗不少土地、能源、水等资源。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应该在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采取节约的理念。在园林的实际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情况,不利于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影响园林景观的正常使用和维护。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减少资源浪费情况。
        1园林景观中的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
        1.1水资源的浪费
        水文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元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对于水资源的使用不加节制,用水量过大,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为园林的维护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水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水污染情况,在开展挖河道、建设人工池塘等工序的时候,不注意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导致园林中的水资源被污染,出现水华现象或者干涸的情况,这些都会导致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园林的设计建设不重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导致水资源变为废水或大量流失。因此,应当在园林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此类问题。
        1.2耗材的浪费
        园林设计规划不当,会造成大量耗材的浪费。如,过分追求华丽感,在建材的用料上十分奢侈;过分追求元素的堆砌,而不重视实用性,导致建材成本上升。一些景观的建材用料可能并不适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极易发生腐蚀、磨损、断裂等现象,导致频繁返工,增加了维修保养成本。如,园区的植被设计不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引用外来观赏植物时,不能充分考虑植物对生长环境需求,从而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大面积死亡。
        1.3光污染
        光污染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某些园区为了追求美观,过度使用灯光设施,从而造成光污染现象。光污染的影响主要有几个方面:光源的过度使用导致电能的大量消耗,此外,灯光设施使用时间较长、功率较大会产生较大的电器损耗,降低灯具的使用寿命,提升运营维护成本;光源的过度使用影响园区植物的生长,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定的周期,灯光的过度使用会使植物的光合周期发生紊乱,破坏植物正常的生长环境,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从而影响园区的绿化情况;光源的设计搭配不当,不良的灯光设计不仅不会带来美观效果,还会严重影响观赏者的心情和视力,强度过强或色彩过于鲜艳都不会为园林带来美观上的改变,反而适得其反,影响游览者的身心健康。
        2基于节约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2.1通过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可持续性
        园林绿化设计要符合生物学规律,尽可能符合生物学本身的物质循环理论来达到其自身的循环发展,从而提高其可持续发展水平。地表的微生物具有降解作用,如果设计得当,植物的落叶就可以直接就地降解,从而为其生长提供养料。如果设计得不好,落叶等就可能变成地表的垃圾,需要额外增加人力来清理。除此之外,园林绿化中尽量使用可降解的施工材料,防止施工垃圾污染环境。
        2.2设计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资源,从而减少对土地、水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耗。所以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对当地的情况进行充分考察,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充分发掘环境中的可利用资源,减少投入。举例来说,园林绿化设计要结合环境中地形地貌,做到合理利用。园林设计可以根据环境中的地形特点来规划,尽量不要动用机械进行开挖;植被的栽种地点可以尽量靠近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最好能够利用雨水等进行灌溉,减少人工灌溉的次数;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还能极大的减少其他材料的消耗,利用建设场地的地形特点,大大减少人工作业的范围,也就减少了对各种材料的消耗。
        2.3重视节水设计
        这需要预先设计好水循环利用的流程和模式,如喷泉景观中水的回收、废水的收集处理等[1]。此外,还要修建相对应的管道设施,从而保证水资源在循环利用的过程中保持连续性。除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园林设计师还可以利用园林景观当中的非常规水资源,如雨水。在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水的过滤和净化。如,可以采用引水渠对雨水进行收集,再通过物理沉淀和化学沉淀对其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园区植被的生长灌溉,还可以直接用于景观水体,从而节约水资源。
        2.4保持生物群落稳定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保护当地生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一定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应当注重动植物群落之间的合理搭配,可以选用一部分区域进行试验再投入使用。同时要对当地生物群落做好充分地调查研究,做好观察记录,了解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存环境,在引入和培育工作中避免对生物群落的环境造成破坏。此外,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对已利用的生物群落进行修护工作,使得生物群落得以稳定发展,从而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5选择成活率高且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
        在选择栽种的植物时,要优先考虑成活率比较高、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的植物。如果在选择植物上出现错误,有些植物可能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栽种之后死亡率比较高,一旦死亡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换,非常浪费资源[2]。另一方面,植被栽种以后,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养护,如果植被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例如有些植物比较耐旱,而有些植物对水资源非常依赖,后者在后期的养护工作中一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资源。
        2.6更多地利用地面上方的空间
        节约型城市绿化建设要尽量减少对土地面的使用,把绿化工作向地面上方的空间去发展[3]。城市中的地面面积非常有限,如果绿化建设占据大量的地面面积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情况下,对空间方向的利用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向空间方向发展时往往需要栽种更加高大的乔木,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中树木的体量,从而增加植被的总量。
       
        图1  园林景观设计图
        2.7合理利用乡土资源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结合乡土文化,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可以对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物种进行筛选和培育,在选择外来观赏性动植物时,要注意与当地环境的配合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运营维护成本[4]。此外,还可以合理运用当地特产,如,江苏南京的雨花石因其丰富的储量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建造工程中。
        结束语:
        总之,在节约理念影响下,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需要体现出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实现生态型园林景观建设。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尽可能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要注意对空间资源的利用,选择环境适应强的植物,以提高生态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玲,徐卫红,李琬馨.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方法探究[J].现代园艺,2019(06):131-132.
        [2]杨梦琪,张建林.重庆都市休闲农业园节约型植物景观调查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03):136-144.
        [3]闫晓璐.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探讨[J].农家参谋,2019(05):114.
        [4]伊飞.基于生态节约型视域的园林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35-36.
        个人简介:章微:身份证号:43122419870627XXXX;龙荣江:身份证号:52262319820306XXXX。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