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工程造价是指以材料价格信息、定额内容为依据,通过软件等方式来计算出工程项目预期或实际建设所需费用的工作,有助于增强建设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提升工程建设水平。为此,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造价预结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动建筑产业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因素;成本控制;方法
1影响工程造价预结算的主要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1.1询价因素以及应对方法
在基于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工作中,造价员往往需要通过向相关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来为造价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但由于造价员的目的并非采购,因此各供应商为了维护自身的商业隐私,通常不愿将真实的价格告知造价员,导致预结算造价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为此,造价员应当开辟出更加高效、可靠的渠道来获取定额不包括在内的材料价格,提高预结算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由于建设、施工单位通常会委托第三方造价咨询公司来完成造价工作,因此单位应当积极为第三方公司提供丰富的材料价格资料,并且帮助其拓展网上询价渠道,向造价员提供询价平台账号,使其能够顺利获得主材价格资料,降低询价工作的难度。以广材网为例,企业单位通过向造价员提供网站端口,可以帮助其获得包含土建、电气、装饰、给排水等多方面的主材价格资料,提高预结算效果。
1.2监督体系问题
工作的顺利执行离不开一项好的制度体系,因而对于房建工程而言,拥有较为成熟的工程造价预算体系,有较为严格的审核思想是十分有必要的。尽管工程造价工作引起很多公司重视,实际上并没有严格的监督体系,以至于在实际的工作中没能很好的落实,出现各种工程建设问题。为从根本上避免一些施工作假、购买劣质材料等现象,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并严格执行,从最大程度上杜绝该类现象的发生。
1.3巧立名目,签证过程缺乏监督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以赶工为接口,巧立名目,目的是提高施工费用,索要高价,此时若是缺乏严格的审核,就会导致造价增加。与此同时,工程产生的设计变更也是增加造价的影响因素之一。发生变更时或是设计本身存在问题,亦或是建设方考虑不全面,也可能是设计方联合施工方故意而为之。当工程产生设计变更的时候,此时施工方可能产生非必要的增减,导致工程造价增加。针对以上巧立名目引发的审核问题,需要及时收集和工程相关的各项资料,掌握工程建设过程实际情况,才能保证预结算审核工作质量。除此之外,在签证现场还存在记录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在隐蔽工程记录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现场签证仅由代表人全权负责。此时施工方可能使用各种手段买通代表人使其在不合格的工程上签字,后期造成质量问题,影响工程造价。对此,需要强化监督,规范现场签证流程。
2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2.1做好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在工程建设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材料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建设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工程成本控制。在材料管理中,领导者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材料市场信息灵敏度,把控好采购的时机,节约材料资金成本,同时,还要做好材料存放管理工作,并结合现场施工组织布置、材料性质、材料用途等内容,合理安排材料存放位置,避免二次搬运产生材料损耗。此外,管理者还需要落实材料的防雨、防潮、防爆等措施,降低外界因素对材料的影响,优化施工材料的利用率,例如:保温材料,由于其具有易燃的特性,因此管理者如果需要将其进行露天堆放时,就应该保持周围10以内不能存在明火作业,并在堆放区域内放置灭火设备,而且堆放量不能超过3d的施工需求量。
2.2提高计量计价的准确性
结合竣工图和审定资源以及专业规则等确定审核工程量。施工单位需要利用计价定额方式,全面审核建筑工程的定额子目,全面了解施工单位需要利用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等,保障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实效性。审核人员需要把握整体施工情况和施工细节,加强落实定额控制工作,使工程结算审核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
2.3工程造价重点审核法
工程造价重点审核法相对于上述的全面审核法则分清了主次,重点审核法不要求逐一的对项目进行审核,而是只针对项目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审核,因而审核人员需要做足功课,分清项目的主次,对次要部分可以不用过于谨慎,对于主要部分则需要进行重点审核。重点审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审核成本过高和内容过多的问题,在能够保证审核工作量减少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审核工作的效率,审核计算的结果也会相对较为精确。
2.4制定预结算和成本控制协调机制
(1)施工前阶段控制材料价格(指导价、市场价、甲供价格和材料限制价格等)、招投标文件(中标方投标书、经审核通过的预算书、工程合同、内部审批文件等)等;(2)施工阶段控制施工组织方案(施工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和会议纪要等)、工程预算书变更记录(预算书变更记录、签证材料等)等文件;(3)竣工验收结算控制竣工验收材料(必备材料、未达到合同要求的相关责任认定材料等)和其他材料(如相关协议、备忘录等)。通过对预结算和成本控制流程、资料审核要点的把控,强化了对责任划定所需证据、资料的收集,从而为管理中明确权责、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奖惩机制提供了落地基础。同时,该项目制度中对结算总价的公式设计也具有参考价值,计算方式如下:
.png)
式中,t为结算总价,Ct为合同总价,ECN为设计变更项,VISA指现场签证,Nm1、Nm2分别为人工和材料的补差或差价,l为项目的增加或减少情况。该项目利用此公式表达了管控流程的顺序与要素,再结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逐步统一了技术标准与认识。另外,该项目在制度中进一步强调了实地考察、沟通反馈的必要性,并将其纳入约束激励制度中,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控制闭环。
2.5保障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变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单位经常会因为设计图纸的不合理,而对方案进行变更,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程建设速度,使得建设成本加大,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落实。基于此,设计单位应当注意做好现场的勘探工作,详细梳理各方面的细节,减少设计图纸中的不合理问题,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在开工前进行充分的技术交底,并立即上报方案中的问题,预防变更的出现。此外,技术、设计人员在变更时要全面了解现场施工状态以及周围环境情况,确保设计变更能够一次性合理,以免后续施工中再次出现变更,影响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进行变更签证等业务的办理时,施工单位要保留好各项资料,以免为审计造价工作造成困扰。
结论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预结算与施工成本管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共性目标,通过科学的融合方式,有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在良好的管理机制下,通过对关键节点的强化管控,可以为建筑项目的参与各方带来实际利益,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章伟荣.对提高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体会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9):87-88.
[2]丁玉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29):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