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院 呼和浩特 010000
摘要:“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电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最频繁的特种设备,直接关系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世界每生产100台电梯,75部在中国;每安装100部电梯,65部在中国;全国日均乘梯量超过2亿人次。目前,陕西省电梯总量达17.4万台,比2018年增加近3万台。然而,电梯安全该怎么管?事故纠纷怎么算?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笔者认为,从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入手,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创新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电梯作为现代化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有“垂直交通工具”之称。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系统能够实时展现电梯黑匣子所采集的数据,统计电梯一段时间内运行的故障情况和维保情况,解决电梯监管过程中无数据可依,无数据可查的局面,解决电梯发生故障人员被困时相关责任人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按照《电梯维保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及使用单位举报、维保单位上传奖励信息、监管部门审核自动核算评定分值;自动进行信用排名;自动划分信用等级。
1电梯安全监管模式
美国安全监管模式:出了事故处罚力度大。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统一的电梯安全监督法规,电梯安全管理主要依靠各州的法律和规章。在很多州,电梯的安全管理由立法机关授权职业安全管理部门一起管理。在纽约等大城市,由建筑物管理部门负责。还有一些地方,则是政府部门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并配备专门的官方电梯技术人员。电梯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各州差异较大。有的州要求电梯公司定期检查汇报安全情况,有的则鼓励独立的监察机构或者持证检查人员来完成。还有的干脆交给保险公司,让技术团队来完成。电梯安全直接章作业行为屡禁不止。二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文化,缺乏制度执行力和行为自觉。企业负责人往往是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安全工作又具有长期性和事故发生的低概率性,在抉择时难免出现趋利性,受负责人支配因素较大,往往导致安全制度有名无实。三是诚信体系建设整体滞后,很多电梯维保公司、物业公司,社会定位属性是服务行业,但实际已经由“仆人”转为“主人”,许多责无旁贷理应履行的安全制度,最后都靠责任书或承诺书去约定,“转嫁责任”现象使监管“应接不暇”。传统上过于强调“防、堵、围”“大会战、攻坚战”等短期观念,无力解决和扭转人机矛盾的整体被动局面。深化改革,破解监管难题,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电梯监管新模式已显得十分必要。
2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创新研究
2.1构建“责任+特种设备”的科学监管模式
构建“责任+特种设备”的科学监管模式主要是建立“企业主体、政府监管、技术支撑、行业自律、市场参与、社会支持”一个监管工作格局;严管“特种设备和企业单位”两个监管关键对象;紧抓“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处置”三个监管重点环节;形成“法治监管、分类监管、责任监管、科技监管”四个监管核心方式;夯实“行政推动、技术支撑、依法行政、统筹兼顾、组织引领”五个基础保障。切实加强对设备本体监管、确保安全的同时,着力强化对安全管理各责任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监管,推动以设备为主的传统监管向以单位和人员为主的责任监管转变,夯实各方责任,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强化责任监管,就是以责任落实为抓手,构建“责任+特设”的监管模式。加快构建安全责任体系,切实落实好各责任方的安全责任。
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预防无病的(使用单位)、找出得病的(使用单位)、盯死有病的(使用单位)、管好看病的(检验检测机构)、抓牢治病的(维保单位),确保责任落实、保障电梯无病。以法治建设为依托,强化法治理念和执法意识,强化红线观念和底线思维,切实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和水平。以科学分类为前提,坚持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设备、重点部位的监管,实行差异化、精确化动态监管。电梯安全工作隶属于公共安全,既有一般安全工作的共同属性,也具有其固有的特性。电梯种类多,分布广和散,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多,事故影响面大,由于电梯涉及民生,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电梯安全监管创新工作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和安全发展,做好“防控风险、落实责任、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各项工作。探索电梯安全监管创新模式,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情况,针对电梯安全监管过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祛除监管的盲目性、无序性、应急性,切实增强监管的精准性、科学性、常态性,以确保重大、特大事故“零发生”、安全责任“零缺位”、监管范围“零缺席”、安全隐患“零漏洞”、违法行为“零容忍”为目标,以工作重点为抓手,提升监管能力,筑牢安全防线,多措并举,突出实效,切实为电梯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2.2物联网模式监管
电梯黑匣子管理实现的算法流程:用户首先将电梯黑匣子管理的设备集中在一起,再将这些设备的使用单位、维护单位等信息绑定到设备上,然后每天后台监控电梯黑匣子的运行状态,及时的报告电梯运行状态。用户可以设置电梯的维保信息情况,比如可以根据电梯每一个组成设备的使用状态或寿命安排数据,设置一个维保预警值,比如输入电梯使用规程说明书中的维护记录,按照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整体检修,获取电梯的使用状态数据信息。另外,按照这个功能也可以实现电梯的维护记录管理,实现电梯的维保预警操作,进一步提高电梯的管控功能,提高电梯的操作维护能力。具体的,电梯维保管理可以实现电梯维保预警值设置,电梯维保预警值发送和维保记录操作,用户也可以输入年检信息,根据年检记录进行管理电梯。电梯运行信用评价开始之初,用户可以录入电梯的维保的期初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电梯正常运行的数据,然后可以录入电梯评定标准,针对电梯的维保情况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分类保存到数据库,分类管理数据,内容包括超期维保、良好行为、不良行为等。所记录数据生成表格导出方便进行总结分析。
结语
总之,基于电梯监管部门实际应用,从电梯定期检验、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电梯维保监督抽查、电梯应急处置、电梯维保修理单位等级评定、电梯故障困人及投诉等角度,采集电梯全生命周期各种静态和动态数据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构成了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并深入分析研究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各环节、各因素,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关联性,寻找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趋势和相关性,通过预警方式提前给电梯政府监管、检验、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提供数据预警,运用这种大数据挖掘出潜在规律,去统领电梯监管、检验、应急处置、维保保养、使用管理等日常工作,从而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飞,张登攀,马维东.浅析基于物联网的电梯远程监控系统[J].南方农机,2018(17):168.
[2]李永琳,姜玉东,吴凡.基于物联网的电梯监测系统设计[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2):212-215.
[3]质检总局关于2016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情况的通报[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7(4):1-5.
[4]张贞贞,檀昊.基于大数据的电梯监管新模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2):164-165.
[5]徐斌,李琳,钟珞.面向大数据的智慧电梯分析预警平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7,41(2):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