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外墙混凝土的几种工艺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宁伟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提高,工程施工中采用铝合金模板和工具式脚手架的施工工艺越来越多,从而要求主体设计采用全外墙混凝土。
        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提高,工程施工中采用铝合金模板和工具式脚手架的施工工艺越来越多,从而要求主体设计采用全外墙混凝土。整体的全外墙混凝土如果计算时没有按照结构受力墙柱输入计算,对主体的安全性存在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为实现全外墙混凝土免抹灰的工艺提出几种措施。
        关键词:铝合金模板;工具式脚手架;全外墙混凝土;构造墙;预制构件墙板
        (一)小于等于200mmx200mm构造墙
        全外墙混凝土设置过程中,根据建筑户型的布局、建筑方案的立面效果以及预制构件与主体连接拉结的受力模式,项目中往往会出现小于等于200mmx200mm的构造墙,其施工的工序为现场与主体结构一同配模,一次浇筑成型。对于百米高层这类小于等于200mmx200mm的构造墙一般占竖向构件比例(构造墙体积/结构墙柱的体积)的为0.5%~1.5%不等,从结构计算上可认为对建筑主体刚度、安全度的影响较小,且结构计算分析时需采用包络设计的配筋形式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
        结论:全外墙混凝土设置过程中对于大于等于200x200mm的构造墙可以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施工工序,结构计算需要采用包络设计。
        (二)大于200mm的墙长不宜设置构造墙,如一定要设置要控制墙长并设置脱缝措施
        现实中建筑户型的布局、建筑方案的立面效果设计很多时候是会出现大于200mm,小于1000mm外墙长的情况。在百米高层的建筑中这类长度的墙按照结构剪力墙输入计算时,往往会出现轴压比不满足计算要求得情况,对于这类设置成全外墙混凝土的构造墙不能忽略对结构刚度、安全性的影响。因此这类构造墙需要采用柔性材料使结构承重墙体和非承重墙体受力分开但又互相粘结,保持整体性避免渗水但又有柔性以尽量减少非承重墙对结构刚度影响的技术(结构拉缝技术)。设置结构拉缝后,结构计算时构造墙不参与结构计算,仅作为梁上附加荷载作用于梁上。拉缝材料的防火、防水、保温、隔声、隔震等性能均需要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


        结论:墙长较长的构造墙需要设置结构拉缝的措施保证结构安全,拉缝材料需要满足功能要求。
        (三)预制构件墙板
        对于墙长大于1000mm的构造墙或有建筑空间、造型需求的外围护结构可通过设置预制构件外墙板来实现全外墙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1.预制构件外墙板(凸窗)按凸窗顶板悬挑于主体现浇梁的外侧,凸窗底板悬挑于主体现浇上反梁或反坎的外侧,凸窗两侧板构造锚固于窗边剪力墙或构造柱内但在楼层标高处断开并设20mm构造缝。其受力方式基本同现浇凸窗。结构主体计算时现浇梁同时考虑挑板与竖向框架混凝土对梁刚度的影响,梁刚度增加系数取1.5+0.3=1.8,凸窗自重按照按照折算成荷载方式输在相关梁上。
        2.预制构件外墙板(平板)按顶部伸出钢筋悬挂于主体结构现浇梁内,单侧或两侧伸出构造钢筋锚固于剪力墙或构造柱,底部与主体结构脱开并设置20mm宽构造缝,墙体内填充轻质聚苯板材料。结构主体计算时预制外墙平板自重按照线荷载输入。
        结论:采用预制构件外墙板的墙体结构计算时需要考虑粱墙刚度及荷载的影响。
        结语:在装配化施工实施过程中,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在我们的施工中。我们也将始终坚持设计安全为底线的原则,坚持落实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人工的目标,以创新理念为前进动力,砥砺奋进,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前行!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 DBJ 15-107-2016
        【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2014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1-2016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5】《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JGJ/T+458-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