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庐阳经开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逐渐兴起,城市上空的高压线路和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渐增多。高压走廊的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绿地,做好高压走廊下的景观设计,让其充分发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应。本文通过高压走廊景观建设的现状分析,并通过笔者主持的高压走廊绿化工程经验和参观考察的四川永兴镇生态景观走廊和上海三林世博家园高压走廊为例子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的高压走廊景观建设提出几点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高压走廊;景观建设;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城市电网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高压走廊将城市分割开来。绿地建设已经不同于人们以往对高压走廊绿地的认识,除了要保证其安全性和合理性,美观性和欣赏性也成为城市总体布局和绿地系统建设所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以前人们往往会担心建筑物上的高压电线带来的辐射危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其辐射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大面积的高压走廊绿化带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压走廊绿化的建设是未来发展的内容之一,其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也十分关键。
1.高压走廊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高压走廊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一部分,它已经从原来的防护绿地逐渐走入了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导致高压走廊周围的建筑物逐渐增多,这种已经有的高压走廊阻隔了城市之间的连接与发展,相对来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绿地的整体性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城市用地向着集约性和高效性的方面发展,实现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发展就必须要对高压走廊的绿地空间加强防护。另一方面,高压走廊作为城市绿化的绿色廊道,最近几年也在植物搭配上更加注重形式上的追求以及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了在注重自然美的同时,能够体现人工美,各种元素在建设做到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的体现整个高压走廊的景观设计的总体思想,即高压走廊的景观绿化以体现自然、生态、环保为基础,美观和欣赏性能为提高,再通过植物群落的搭配体现高压走廊景观的高级感。
2、庐阳经开区高压走廊绿化工程经验
2010年至2012年,笔者负责庐阳经开区(时名庐阳工业区)28万平方米高压走廊绿化建设,项目位于太和路(时名凌湖路)沿线,该次高压走廊绿化建设主要分栖地韵律景区、森林野趣景区、阳光场地景区。其中栖地韵律景区是蒙城路和凌湖路交口至连水路和灵溪路交叉口区域,区域地形地貌起伏复杂,是整段高压走廊入口,该段通过建设驿站园和欢腾园相结合的自然景观,既完成了高压走廊的防护功能,又具备入口标志性景观的特征。森林野趣景区则位于连水路和灵溪路交口至汲桥路和灵溪路交口区域,该区域地形相对较高,故种植大面积的多种乔灌草群落式植物构成森林景观,体现原生态型的野趣,该段建设“松园”、“竹园”、“梅园”、“兰园”各具特色的小品园体现森林特点,亦满足了高压走廊的防护性。阳光场地景区位于汲桥路和灵溪路交口至蒙城路与源水路交口区域,该区紧邻蒙城北路和大房郢水库绿地,建设的“水岸园”、“阳光园”,集中体现庐阳区工业区翡翠项链上的一个阳光型的景点。
2018年至2019年笔者再次负责庐阳经开区蒙城路高压走廊和凌湖路高压走廊绿化。其中蒙城路高压走廊绿化提升工程施工范围为蒙城路东侧高压走廊沿线空地,位于北城大道以南,洪河路以北,蒙城路以东,面积50481平方米,该项目获得了合肥市徽园杯绿化工程奖,改造内容包括四季花海、樱花步道、生态景池等以印象山水为主题的新亚洲休闲风景高压走廊。项目以生态山水为主题,以仿山理水的理念打造生态公园、绿廊等城市绿地。通过合理利用现状地势,设计微湿地景观,达到合理、高效、节约的生态修复目的。项目包含多种观赏花草、道路铺装、健身慢跑道、特色景观、景石植物、微湿地等附属游园公建配套民生设施;合理的保留了改建地块的原生绿化苗木,新与旧达到合理融合。徜徉贯穿满园的樱花大道,扑面而来花的海洋予人震撼的诗情画意。
凌湖路高压走廊绿化提升工程施工范围为凌湖路高压走廊沿线空地,位于凌湖路以南,阜阳北路以东,凤翔路以西,面积31649平方米,获得了合肥市庐州杯绿化工程奖。改造内容包括雨水花园、春花秋草、彩虹大道等以观赏体验为主题的诗画经开区生态走廊。项目利用用场地内不同的高差土方,形成富有不同特色的活动空间,如雨水花园、谷地生态广场、活力山峦等,既丰富因高压走廊植物种植限制所形成的单一视觉空间,又能合理利用场地现有地形,满足土方的平衡。在区块内的活动铺地空间,以生态的处理方式,采用嵌草块石铺装,凸显整个场地的生态性。沿主要道路交口、公园入口、视觉焦点处,设置花境,丰富对外形象。沿场地周边,通过植物的种植,形成一定的围合空间,减少周边对场地内的干扰,同时也能够满足遮蔽周边不利的杂乱的农居场地,在地块内部形成有利的观赏景色。项目建设以观赏草、海绵城市为主题。在项目内,布置了多种观赏草的植物主题空间,是合肥首个以观赏草为特色的城市绿地,即提供独具一格的视觉感受,又便于养护管理。该项目呼应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在场地内,设置了生态草沟、雨水花园、渗透型场地等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使之成为合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3.两个高压走廊景观设计的实际例子
3.1四川永兴镇生态景观走廊
四川永兴镇生态景观走廊地处于成绵路与绵安路交叉路口,位于一个高压线路之下,道路两侧居民聚集,房屋集中,人流较多。其高压走廊的景观设计在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整个地区周围环境进行勘察以后并且对该地区所处的整个环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之后,建设平面形态设计为龙的形状的绿地,除了赋有经济有着蛟龙出水式的气势之外,还在文化上做了进一步的补充,结合永兴古镇的特点,划分了迎宾石景观区、下沉式文化活动区、综合活动区、林荫生态休憩区、滨河休憩中心五大部分,四川永兴镇生态景观走廊赋予的景观元素既包括该地区过去、现在、未来的文化内涵,又体现了永兴镇的悠久历史文化。整个项目的合理规划给四川永兴镇生态景观走廊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应上得到同步的提升。
2.2上海三林世博家园高压走廊
上海世博会安置定向安置基地之一的三世博林家园位于中心城区的中心环节,其高压走廊以绿化带景观规划设计为主,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特殊的景观绿地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景观生态和保护作用。该项目处处显示以人为本的理念,东西高压走廊绿带位于三林世博动迁基地中部的长约800米,宽约70米的绿廊,这个绿地的上空有两根 220kv的高压线横空穿过,绿地面积大约53722 平方米。其高压廊道的景观设计遵循生态保护绿色廊道的线性特征,以绿色和蓝色为生态元素贯穿其中,形成绿色场地的有机统一的整体。高压廊道两侧分布着密集的植物群落,城市景观绿化带密密麻麻,自然野趣盎然。景观布局以市政道路景观和开阔的森林草原景观为主。绿地还通过明显起伏的地形和分散的植物群落交错分布,营造出自然的城市森林景观。
3.高压走廊景观设计未来发展的建议
3.1加强高压走廊的安全防护
高压走廊空间的电场十分容易受到导电物质的影响,因此高压走廊的自身建设需要一定的安全防护。需要考虑高压电线的设计是否会使空间的电场发生变化。高压路线经过非居民区是导线与地面的距离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其安全问题值得重视。因此,高压线下建造建筑物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在城镇特殊用地绿化景观中的植物配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为了发挥建筑物安全的基本功能,植物景观搭配也应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首要地位。在高压走廊的景观建设中,通过植物对高压塔地带的配置,加强了安全防护,保证了公众的安全。
3.2提高生态环境保护
高压走廊景观建设在保证安全性能的基础上,要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绿化用地的植物配置上,科学合理的植物搭配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极大的保护作用。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艺术搭配以及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景观特点,合理地进行植物空间多层次配置可以在植物配置与硬质景观上取得统一。在生态保护中,植物的搭配既要求绿地空间中能够满足植物生长的环境和营养的基本要求,遵循植物的生态规律。在植物配置中要注重以本地树种种植为主,选择适应能力强、观赏价值高、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特征。另外,还可以结合景观设计所处地区的文化特点,对当地进行规划,从而形成特定环境的景观效果。
3.3做好经济管理
在目前的高压走廊的景观建设当中,建筑物的经济管理也成为现代城市规划所考虑的问题之一。良好的高压走廊景观可以使之成为一个游览的地方,建筑物再经过精心规划和绿色植物的搭配,高压走廊建筑物往往可以作为一个游览景点来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观赏。随之而来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或者建筑物所有者应该对高压走廊景观设计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做好管理和规划,这就要求建设者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还可以通过良好的宣传手段吸引人们对于高压走廊景观设计的兴趣,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为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4.结语
在现代城市高压走廊的景观建设中,城市绿化带的规划建设在当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效益。通过笔者主持修建的高压走廊景观绿化和考察案例,也可以看出,城市高压走廊的绿化带作为城市绿色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在未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美观生态安全防护功能,还兼具经济效益。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发展,构建一个更好、更适合城市发展的高压走廊景观,建设者们还要不断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实干精神,在未来促进高压走廊景观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升辖区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韩周林,胡庭兴,孙大江.高压走廊的景观设计与思考——以绵阳永兴镇生态走廊设计为例.四川建筑,2007,27(3):10-11.
[2]陈双玉,罗光,易理明.电力走廊公共绿地设计初探——以长沙县东八线电力走廊公共绿地设计为例.低碳世界,2016(19):201-202.
[3]王桂萍.绿水交融的乐章——三林世博家园高压走廊绿带景观设计.中外建筑,2008(6):99-100.
[4]张凤霜,李卓,杨芳绒,李永华.基于地域特色的郑州植物园景观设计分析.林业调查规划,2014,39(6):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