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南宁 530000;2.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北海 536000
摘要:钦江作为北部湾地区最重要的流域,其水环境问题直接对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文章对钦江流域主要污染区域和污染源进行分析,指出了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下城区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生态流量不足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科学规划水产养殖、改善水动力条件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流域治理;水污染防治;治理对策;
1.研究背景
钦江属桂南沿海诸河水系,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第二大独留入海河流,发源于灵山县平山镇东山山脉东麓白牛岭,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经灵山县、钦北区、钦南区,并在钦南区分叉为钦江干流和大榄江,最终汇入茅尾海,干流长度195km,流域面积2391km2。近年来,钦州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率低、城市黑臭水体等水环境问题凸显,加上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下河段缺少天然水源补给,近年来钦江流域主城区段水质呈下降的趋势,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问题,水环境问题已经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1]。钦州市政府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钦江流域水质逐步改善。本文对钦江流域水环境问题进行分析,重点对钦江流域随着北部湾发展所产生的水环境问题做出探讨,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水生态保障。
2.钦江流域水环境问题分析
2.1主要污染区域分析
表1
.png)
从表1可以看出,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上180公里河段水质均能够稳定达到Ⅲ类,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下15公里河段的钦江东断面和高速公路西桥断面均未能稳定达到水质目标要求。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下钦州市主城区和钦南区是主要污染区域。
2.2主要污染源分析
根据对钦江流域污染源的统计和初步分析,青年水闸以下的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染源,其次是农村生活污染源,再次是农村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源。
2.2.1.生活污染影响分析。钦州市主城区和某城区包括9个街道,1个乡镇,25个行政村,常住城镇人口约45万人,农村人口约11万。一是城市污水收集率低。污水收集率低的主要原因有管网覆盖不完全、偷排乱排、雨污混接、污水溢流[2],如钦州市某城区尚未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5万人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未收集,有大量入河排污口,雨污不分流导致大雨时污水溢流,住宅小区污水管网存在错接漏接现象。二是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合理。钦州市主城区河西人口多于河东人口,根据钦州市河西污水处理厂和河东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目前河东污水处理厂负荷仅为50%左右,而河西污水处理厂在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下,每天还有约2万吨污水“吃不完”。三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足。钦江流域青年水闸以下农村大部分没有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照流域人口排污特点和已有治理设施处理能力计算,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含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是钦江首要污染来源,其中城镇生活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污染贡献比例分别为65%、73%和75%,农村生活污染源占比分别为21%、24%和13%。
2.2.2.水产养殖废水影响分析。据统计,钦南区共有鱼虾塘5745亩,其中约1000亩分布在钦江东断面1公里范围内,养殖品种主要为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对周围水体水质产生影响[3]。有研究表明[4],对虾塘养殖尾水外排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浓度约为8mg/L,氨氮浓度约为0.6mg/L,活性磷酸盐浓度约为0.3mg/L,虾塘排水时阶段性影响钦江东断面水质。水产养殖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占比范围为4~8%。
2.2.3.下游生态流量不足。钦江流域青年水闸近10年最枯月下泄流量仅3.28 m3/s,分叉后大榄江的来水流量不足主河段的30%,生态流量很小小,而城区生活污水排放量平均达到1.5 m3/s。污水厂与受纳水体污径比超过1:10时,容易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5],而枯水期钦江主河段污径比达到了1:2,大榄江污径比达到1:1,水环境承载力小,水体自净能力弱。
3.钦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对策
根据钦江的主要污染区域和污染源,按照重点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实现流域主要污染物减排和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提升。
3.1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是重点推进某城区污水管道配套工程建设,增大污水管网收集覆盖面积,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二是开展过江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建设,解决河西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的问题。三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配套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3.2科学规划水产养殖。依法全面清理钦南区禁养区内水产养殖场,推广虾-藻混养、多池循环生态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3,6],对限养区内水产养殖场进行生态化改造,去除养殖水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4]、生物滤料[7]等工艺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减小水产养殖尾水对钦江水质的影响。
3.3确保钦江生态流量。开展郁江调水工程建设,增加青年水闸生态流量,实施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改善钦江枯水季节河道水环境容量,提高水体生物自净能力。
四、结语
水污染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上,要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水环境保护责任,认真分析影响水环境质量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污染因子,紧盯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提高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分类施策,克难攻坚开展各项治理措施;需要社会全体民众的大力支持和公众主体的积极参与,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
参考文献:
[1]朱丰华.广东省流域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16,No.213(03):65-67.
[2]张甫娜;南方沿海某市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3]李由明,王平,李义军,等.对虾养殖废水对周边海域水体中营养盐含量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4,35(7).
[4]陈强.不同曝气位置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对虾养殖污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5):1028-1033
[5]陈博祥,张君来,张志豪,等.人工湿地在污水厂尾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探究[J].决策探索(中),2018,600(12):77-78.
[6]虞为,李卓佳,朱长波,等.我国对虾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017):168-171.
[7]章霞,徐志进,柳敏海,等.不同滤料和碳氮比对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33(05):620-624.
作者简介:刘文杰(1987—)男,壮族,广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