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为强军兴军培塑新生力量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黄娇月 高婉清
[导读] 摘要:文职人员作为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新生力量,为改革强军提供了新动能,但我国文职队伍建设仍处于摸索、借鉴和探寻阶段。
        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文职人员作为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新生力量,为改革强军提供了新动能,但我国文职队伍建设仍处于摸索、借鉴和探寻阶段。本文对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军味”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加强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探讨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文职队伍作用。
        关键词: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习主席在军队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文职人员是现代军队的重要人力资源。随着改革强军不断推进,文职人员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孔雀蓝”正逐步成为推动强军兴军建设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
        目前我军的文职人员构成主要分为三类: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直接引进和现役军人转改,而军队院校作为文职人员数量最多的单位,其文职人员队伍的建设也更具有典型性。院校文职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为主,因此,本文主要讨论这一类型。
        一、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军味”不足的主要原因
        文职人员队伍来源多样、经历各异、思想活跃、价值多元,在服务部队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文职人员存在融入军营慢、适应岗位差、服从意识弱、“军味”不足、“武化”不够等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造成:
        1.身份定位不够明晰。《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2017新修订)》(下称《条例》)中规定“文职人员在军队和社会生活中,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明确了文职人员是“在军民通用、非直接参与作战且社会化保障不宜承担的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即没有军籍的军队人员,但地方上并不认可文职人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致使文职人员身份定位尴尬;较大一部分文职人员“才出校门,便入营门”,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任用中一般会偏向于辅助性岗位,导致文职人员误认为被“边缘化”,价值认同弱。
        2.培训培养不够系统。《条例》规定“文职人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业培训和任务培训。文职人员应当接受军事职业教育。”据笔者了解,目前院校文职人员岗前军事培训为1个月,技能培训为3个月,这导致文职人员对军队和部队的了解只停留在表层,虽工作期间接受军事职业教育,但仍以本岗位专业知识为主,对习近平强军思想、军事理论基础、条令条例没有完全入脑入心;同时文职人员依托大单位组织的短期军事训练或依托院校组织的集中培训,通病都是军政训练覆盖面不全、融合度不深,考核标准距离打仗标准相去甚远,“武化”不够;文职人员成才培养路径没有做到一人一策、因材施教,岗位历练量身定做、私人订制不够;对文职人员的经常性思想工作不到位,根据不同环境靠上去做心理调适疏导不足,一帮一、结对子、传帮带没有制度化落实。


        3.基层经历较浅薄。文职人员是开展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但目前大部分院校文职人员缺乏在基层部队的任职经历,对部队的性质宗旨和作风纪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军校是为部队培养人才的机构,其教学和科研的最终指向都是基层部队。面向基层,面向战场,是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宗旨,这使得院校更加注重对接学员毕业后任职岗位的需求。而文职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理论培养,缺乏部队任职实践,很难把教学聚焦于部队、战场,对部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确,导致专业知识的教授和部队需求定位联系不够紧密。
        二、加强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
        为了更好的发挥文职人员队伍功能作用,利用社会化人才为强军兴军服务,建议院校加强对文职人员队伍的建设,使人尽其才,才尽所用,笔者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系统性制度建设,为文职队伍发展提供保障
        文职人员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役军人一样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军队应加大对文职制度的顶层设计,尽快出台《文职人员法》及相应的配套制度,让文职人员管理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院校应在《文职人员条例》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建立上岗前的对口岗位培训,增强文职人员任职能力,还应成立专职的文职人员管理办公室,切实为文职人员提供服务。同时,可以大胆尝试使用一些既有资历又有能力的文职人员担任文职队伍建设中的行政管理职务,探索文职队伍建设的优化管理方案。
        (二)规范文职人员的军政训练,提升其军政素养
        目前针对院校文职人员的培训大都集中于本职业务层面,而军政方面的训练缺乏系统性。对此,院校一方面应加强对新招选的文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文职人员的军人气质和优良作风,增强文职人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对已纳编的文职人员也要抓经常性教育,院校政治工作处等单位可以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一起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尽可能做到计划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另一方面,要提高文职人员的军事素养,组织文职人员学习部队的各项条令条例,增强其服从意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安排新招选的文职人员前往军事训练基地集中开展军事训练,并在集训后参照现役军人的考核标准,高标准严要求的进行考核。在院校组织的日常军事体能训练中,应组织文职人员参与其中,增强其“姓军为战”的意识。
        (三)加强任职前的针对性业务培养,提升业务能力
        院校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单位,而军队院校招收的技术性岗位的文职人员是教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瞄准文职人员在培养军队人才上的短板,提升其教学科研水平。首先,院校要积极为文职人员提供了解部队、深入部队的机会,鼓励文职人员到基层部队代职,尝试参照相同岗位现役人员的管理条例,将基层任职经历作为评定职称的加分项。同时院校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文职人员深入部队开展实地调研,对接部队需求,为以后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导向。在文职人员入职时,院校可以发挥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安排有经验的老教授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帮助文职人员快速熟悉军校教学科研工作。院校应鼓励文职人员在遵守军队有关规定的前提下,积极与地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文职人员的优势,吸收地方先进教学科研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