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疫情防控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张力
[导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大学生志愿者传承互帮互助的中华美德,发扬博爱、奉献、互助的服务精神,守护疫情防控前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206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大学生志愿者传承互帮互助的中华美德,发扬博爱、奉献、互助的服务精神,守护疫情防控前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为落脚点,完善四维一体的培育路径体系,建立内生动力和外引激励的长效培育机制。
        关键词:疫情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1 研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对我国社会建设产生巨大冲击。党中央高度重视,启动各项防控措施,始终将人民群众人身安全放在首位,部署最严格、最广泛、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坚决遏制疫情扩散和传播。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这场大考中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疫情当前,广大青年志愿者踊跃参与,不惧艰难,众志成城,坚守一线,最终实现疫情逐步消除,可防可控。战胜疫情,需要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团结协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坚定不移落实中央抗疫部署,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当前疫情防控紧要关头的时刻,高校要继续做好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和奉献精神,肩负起防疫抗疫的社会重担。
        2 疫情防控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传承互帮互助的中华美德,发扬博爱、奉献的服务精神,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2.1 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疫情防控需要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志愿者,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者。高素质、有文化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标准。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有能力,敢冲锋,有担当的干将才是最可靠的中坚力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重视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责任意识。
        2.2 有助于社会志愿服务精神的发扬
        志愿服务精神能够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育大学生无私奉献、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勇立潮头的优秀品格,提升整个社会公共事务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疫情就是责任,防控就是使命,在危机关头,广大志愿者挺身而出,不畏困难,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安危,保卫人民和国家。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汇聚广大志愿者的力量和才智,牢记时代赋予的使命,化责任感为行动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早日到来。
        2.3 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
        大学生在认知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对社会和他人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为大家,将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自觉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来,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2.4 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离不开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和爱国精神的支持,离不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保障。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修养和职业能力,才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融合自身发展和国家需求于一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3 疫情防控中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政策建议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是组建幸福家庭、建设文明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外在激励。因此,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建立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形成内在动力和外在激励的培育机制。
        3.1 建立社会正能量引导机制
        广大青年志愿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甘于付出,不计酬劳,辛劳付出,作出突出贡献,正是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青年勇于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从社会实践中来,到社会服务中去,牢固树立服务人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将自身专业知识才能转化为建设富强美好社会的力量,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第一,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强化和拓展民主社会建设道路。让人民群众,特别是大学群体更加便利和规范的参与政治生活,激发其建设社会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和奉献意识。另一方面,加强正面宣传,净化网络空间。实施网络立法,并依法净化网络,强化信息技术监督,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认同社会劳动模范精神,提升社会责任情感和意识。
        第二,优化社会责任制度。社会制度的优良与否能够引导甚至决定着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成败。首先,出台法律法规,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法律支撑。针对 “乱排乱放”、“醉酒驾驶”等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事件和现象,政府和司法机关,依法依规,塑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群体社会责任感培养提供优良土壤;其次,社会各界党团组织和协会发挥领路人的作用,积极宣传,树立社会道德楷模的典范,引领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3.2 发挥学校理论研究和文化熏陶作用
        高校是大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社会生活主阵地。高校从树立理想信念、思政课堂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多维度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对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
        第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首先,要继续强化马列主义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从哲学层面上彻底否定西化思潮,巩固共产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其次,动员党团组织和学生协会组织,勤于宣传,在实际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树立榜样,引导大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学习和领悟马列主义的真谛,巩固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的理想信念。
        第二,开发优质的思政课程。首先,明确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加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其次,合理设置思政内容。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现代社会文明、国际国内热点话题,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融汇贯通,深入浅出,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回到理论,系统生动的展现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帮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理解和把握马列主义精髓,提升社会责任感。
        3.3 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和家庭赋予孩子最原始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意识。和谐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能够培育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促进学生亲近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第一,家长以身作则,突出社会责任意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古典传统文化深刻揭示了家庭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应加强自身社会道德修养,自觉抵制有违社会文明的行为和言论,主动与子女交流探讨,针对国际国内热点和典型事件,摆正位置,提高站位,在文化交流和探讨中,分析阐释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社会责任意识,明确社会责任感。
        第二,身先示范,树立榜样的光辉形象。“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的的方法。”父母的处事方式对子女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深刻的,并且是潜移默化的。对于子女出现的处事冷漠、推脱懒惰、沉迷游戏等不良态度和行为问题,父母应坦诚和子女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找到问题症结,通过适当言行,从思想上引导子女走出思想误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理念,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3.4 严于律己,注重社会责任内涵修养
        个体的社会活动都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服务社会。在疫情控制期间,自觉做好本身的隔离,与他人保持距离,少外出,勤洗手,戴口罩,从多个途径和方面隔绝新冠病毒的传播,就是对自己的负责。
        第一,强化自身修养,树立远大理想。高尚的人文素质既是人们内在的精神追求,也是指引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为人处世的基础准则。道德是才能的基础,才能是道德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积极的、主动的提升自身内涵素养,为日后的成才成事做好内涵支撑。生活中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友善待人,学习中尊敬老师、帮助同学、刻苦钻研,才能不断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在伟大民族复兴征程中实现自我的辉煌人生。
        第二,明确自我定位,制定清晰目标。“预则立,不预则废”,规划清晰,目标明确,能够适度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确立了定位和目标,就能够理顺自己与他人、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关系,明确自身的义务和权利。作为子女,应该关心父母和长辈,关爱兄弟姐妹,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庭负担;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担当部分社会职能,遵守社会规则,帮扶弱者,使用文明用语,以身作则,引领精神文明社会新时尚。
        第三,约束自我,强化自控能力。自省是对过失行为和不良道德责任倾向进行自我监察和自我纠正,调整自身情感和意志的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的方式。大学生应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自控能力,如通过对标优秀同学和参与优秀社团组织,建立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人际关系,理顺社会、学校和自我关系,坚定初心;针对潜在和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了解和运用学校心理辅导平台,及时与心理辅导教师坦诚沟通,分析问题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4 结语
        大学生群体既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也是主力军。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需要从建立社会正能量引导机制、开展学校理论研究和文化熏陶、注重家庭基础教育、提升本人社会责任内涵修养等不同方面,变角度、多维度、分层次的制定立体引导教育制度与沟通渠道,在法治、友善、关爱的环境中持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0-03/31/c_1125794013.htm,2020-03-3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3]王蕙.教育学[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4]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39.
        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防控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YZG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