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工程中提升耕地质量的途径探讨 朱先洪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朱先洪
[导读] 摘要: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在土地整治工程中提升耕地质量展开讨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自然资源局  535300
        摘要: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如何在土地整治工程中提升耕地质量展开讨论。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质量
        提升耕地质量是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由“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转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依旧普遍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大量优质的耕地被人为破坏,造成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甚至无法继续利用,严重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国家粮食安全等。土地整治工程对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升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如何依托土地整治工程来提升耕地质量是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实施土地整治工程的必要性
        土地整治是指对未利用地、低效用地以及不合理用地进行治理,包括对自然灾害损毁和人为破坏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从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整治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四大工程,其旨在明确土地应用方向,实现综合整治,避免不当开发。就现有情况来看,我国耕地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在贫穷落后地区,土地产量大幅度下降,加之山区常有泥石流,土地消耗严重。因此,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是很有必要的。
        二、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土地整治的土地平整工程影响了耕地的平整度、规则度和集中连片度,针对土壤质量的障碍因素,采取不同的改良工程措施,如表土剥离、客土回填、土地深翻等地力保持和改善工程,改变土壤中障碍层距地表深度、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盐渍化程度、土壤酸碱度等耕地质量因素。田间道路工程改善了农业物资运送的条件,便于进行田间耕作与运输。通过新建和维修的田间道、生产路,提高农民积极性和耕作的利用管理水平,进而影响耕地质量。此外,田间道路工程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田间道路的现状,通过对原有道路的修整、归并可以改善田间道路过度占用耕地。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排条件,增加农田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从而影响耕地质量。营造农田林网,减少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实施岸坡防护工程,防御山洪、泥石流对耕地的破坏,开展沟道治理和坡面防护工程,维护耕地生态环境安全。
        三、土地整治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治过程中忽视生态建设
        土地整理应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有效统一。然而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一些单位追本逐末,片面追求高效率、高品质,土地平整完全采用机械化,道路、沟渠完全硬化,造成土壤板结、自然植被破坏、生物物种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同时,在土地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对工矿企业进行安置与开发、村镇归并及新集镇建设,出现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严重影响了整治区内部及其周边水环境质量。除此之外,大多数未利用土地自然环境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在片面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采用砂石、灰渣对田间道路进行填埋和修整,损害了生物栖息地、破坏了生物资源的多样化,稍有不慎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二)忽视了项目实施的成效性
        政府部门设置整治项目的目的就是要产生补充耕地产能指标,特别是原国土资源部门设置的项目,土地开发项目的目的就是要产生新增耕地指标,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是产生补充耕地产能指标,土地复垦项目产生新增耕地面积,用于矿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对项目完成之后的使用效果却管理较为宽泛。导致有的项目的立地条件较差也要上项目,有的项目适宜性评价上更偏向于农用地甚至耕地,一定程度上造成撂荒、弃耕的现象。


        四、土地整治工程中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
        (一)加大土地整治工程的宣传
        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土地整治工程的宣传,让地区内农民加强对整治工程的了解,并明确工程的重要性,使之能够配合其具体实施。同时,还需要明确地方耕地情况,准备完善的耕地数据、生产数据,进行实地走访,了解耕地抛荒情况、使用情况,在掌握诸多信息结合之后,制定相对合理的整治方案。另外,可适当地给予农民政策支持,对于地区生产量最高的农户,可以给予一定奖励,使之对土地耕种更具信心。
        (二)科学选址,确保耕地质量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选址很重要,在规划设计土地整治项目时,必须科学选址。尤其是针对复垦开发项目,首先要实地勘查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做好可行性报告,保证项目实施不会损害周围生态环境,不会破坏原有耕地结构。同时,要尽可能选址交通便捷、与农户距离较近的位置,便于耕种、收割,保证稳产、高产。此外,还要分析土地的适宜性,尽可能避开不适宜耕作农作物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预防发生耕地被撂荒的现象,确保稳定耕地质量。
        (三)加强土地评估
        土地评估是土地整治工程实施的重要基础,因此,要尽快开展相关工作,明确土地情况,分析其营养水平,合理地对土地发展做出规划。尤其是要关注具有高耕种价值的土地,此类土地必须明确禁止一切商业占用行为,长期保持其耕种状态。另外,地方政府要根据土地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支持,若是地区内不具备相关生产经验,应该尽可能地邀请具有生产经验的农民进行生产讲解,使之能够用到实处。
        (四)严格落实整治措施
        不同区域应立足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土地整治措施,明确整治土地的方向、重点,在确保生态安全这一基本前提下增加耕地的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等别,从而从生态、数量与质量这三个方面建设并保护耕地资源。具体可针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区域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整治措施。
        (五)优化整治项目实施方式
        优化过去土地整治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通过招标委托社会企业负责实施的方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由农民自主实施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自建,开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新模式。通过公众参与提出意见,就能弥补土地整治项目单纯技术研究存在的缺陷,使项目的设计更科学、实施更有效。尤其要重视制定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法律法规、构建相应的制度体系,确保公众参与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的代表性,把土地整治主体从国家、政府转变为公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让公众从土地整治中获益,使得土地整治项目的质量有更大的保障,有利于耕地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耕地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实践证明,只有强化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科学解决土地增减挂钩指标问题,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促使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在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利用现象,这不单单会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造成不利影响,还会严重破坏耕地质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因此,作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必须结合当前国情与土地整治开发现状,找出影响因素,积极主动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整治水平,提升耕地质量。
        参考文献:
        [1]苗慧.依托土地整治项目提升耕地质量探析[J].农家参谋,2017(13).
        [2]张永俊.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9.
        [3].黄仙兰.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分析.名城绘[J].2018(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