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句法在乡村规划应用中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4期   作者:王董
[导读]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工作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
        王董
        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河南郑州 473400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规划工作成为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阶段,伴随城市化竞争的加快,乡村在发展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境,物质空间实体与乡土文化失落即是其中一个十分显著的困境,而乡村规划实践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乡村的发展困境和乡村规划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空间句法在乡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模式,旨在提供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空间句法;乡村规划;应用策略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我国乡村正在面临激烈的变革,空间组织结构、生态环境、聚落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均处于这一变革进程之中,其空间物质实体与非物质文化皆处于重构阶段[1]。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乡村规划工作,以此更好地传承乡村传统风貌与特色乡土文化。对此,有必要认识乡村正面临的发展困境,将空间句法引入乡村规划实践之中,重构乡村规划模式,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工作水平。
一、现阶段我国乡村正面临的发展困境分析
(一)物质空间实体与乡土特色文化失落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背景下,我国乡村现阶段的空间形态,实质上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2]。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之中,由于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因而乡村的传统物质空间目前遭受了大规模的破坏,其自然与人文景观生态均处于濒危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乡村的创新发展,一些村庄甚至就此消亡。在乡村物质空间实体失落的同时,特色乡土文化也正在失落,伴随乡村形成与演变而产生的传统乡村民俗与乡土文化,其价值日益为人们所忽视。尽管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评选政策的支持下,部分乡土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传统村落名录之外,仍然有大量乡土文化与乡村物质空间实体正在失落。
(二)乡村规划存在诸多不符合实际之处
        乡村社会生活主体与乡村规划实践主体在价值取向与判断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因而在乡村规划之中,经常存在着诸多不符合乡村实际之处[3]。其中,照搬照抄城市建设与发展模式,即是其中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这种做法忽略了乡村社会生活主体——村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不符合乡村物质空间实体自组织的生成逻辑,因而会导致乡村原有自组织空间生产机制肢解失衡,失去其传统空间肌理与结构特征,造成乡村社会秩序遭到改变,因而原本富有特色的乡村变得千篇一律,失去了其在发展上的特色。此外,乡村规划还存在着割裂原有乡村人际关系、社会结构及组织模式的问题,既不符合村民的实际需求,同时也导致乡村矛盾加剧。
二、空间句法在乡村规划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空间句法理论是由别·列希尔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所提出的一种建立在数学方法基础上对空间关系加以抽象运算与建模分析,从而形成对空间关系的科学描述与深度分析的方法[4]。通过将空间句法引入乡村规划实践之中,能够将乡村空间格局进行量化,进而全方位把握乡村空间格局及空间形态的特征,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分析乡村物质实体空间
        目前,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乡村物质实体空间进行分析的实践,主要依托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通过应用GIS技术,不仅能够对乡村空间布局以及分区进行科学分析,形成合理的分区方案,同时还能将空间句法应用于研究乡村社会结构、活动与公共空间,以此深入地把握乡村空间物质形态构建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对此,应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掌握GIS技术的应用方法,应用GIS技术对于乡村物质实体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掌握,切实增强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遵循自组织方式构建创新乡村规划模式
        空间句法理论不仅能够对乡村的物质空间实体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够揭示乡村空间形态与乡村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解释乡村自组织规律。进而保障乡村能够拥有更为科学的规划模式与体系。
1、在乡村规划实践之中引入自组织方式
        特色乡土文化以特色乡土建筑、特色乡土民俗以及人文历史等共同所构成和反映,是一种具有不可再生特征的重要文化资源[5]。在进行乡村规划实践的过程之中,规划人员必须认识到乡村规划工作需要兼顾乡村的物质空间实体与历史人文环境,需要把握各项社会文化生产要素,因此应加强对于乡村传统空间自组织的重视,在乡村规划实践之中引入自组织方式,保障新场所的建设工作与乡村传统空间自组织方式以及社会结构与社会治理模式相适应。值得注意的是,在将自组织引入规划实践之中时,规划设计师必须深入认识村庄社会秩序的有序与无序之分,避免规划工作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进而形成对于乡村传统空间形态与文化特色的关系。为此,规划设计师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将乡村的空间形态进行数字化转化和量化模拟,形成对于空间关系的正确评价,保证设计方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规划设计师应重视把握乡村物质空间形态与村民生活方式和精神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方案,从而形成对于乡村空间、经济、物质及文化的全方位了解与掌握。
2、调动乡村内部动力
        在乡村规划工作方面,政府是实践主体,其介入对于乡村规划的科学展开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之中,必须调动乡村内部动力,充分考虑全体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避免这种介入产生对于村民正当权益的损害或是导致乡村特色空间景观和人文风俗的破坏。为此,需要将乡村内部动力激发出来,构建乡村内生规划动力,推动村民实践参与到乡村规划工作之中,从而协调乡村规划编制主体与乡村社会生活主体在价值取向与价值判断方面存在的冲突,增强乡村规划的合理性,推动乡村展开自我规划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与其他规划主体形成良性互动,增强乡村内部的凝聚力,避免乡村原子化发展。
3、构建良性互动模式
        在展开规划实践的过程中,设计师可以深入到村民之中,了解村民在乡村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真实诉求,将他们的实际医院和需求作为展开乡村规划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构建良性互动模式,进而在规划实践中真正将物质空间形态与村民的精神行为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全方位重塑乡村传统空间,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保持乡村在文化层面具备的特色,让村民对于乡村形成归属感。在设计与规划结束之后,设计师同样需要与村民保持良性互动,以此进一步激发乡村内部的规划动力,同时为乡村规划模式创新积累经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下,为推动我国乡村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正视当前乡村正面临的物质空间实体与特色乡土文化失落问题、乡村规划与实际不符的问题,重视将空间句法引入乡村规划实践之中,对乡村物质实体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遵循自组织方式构建具备创新意义的乡村规划模式,进而增强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乡村规划水平,推动乡村突破困境,在新时代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铭,程逸.空间句法在乡村规划应用中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9(007):38-40.
[2]吴小飞.空间句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6(5):39.
[3]陈晓华,余洋.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演变与活化路径探析——以绩溪县仁里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004):88-93.
[4]张立恒,康美.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认知研究——以毕克齐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 (004):88-92.
[5]孙琳苒.基于空间句法的丁李湾村传统建筑院落空间浅析[J].科技展望,2016(00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