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环境的影响及优化建议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5月14期   作者:薛建飞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迅速流
        薛建飞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产要素在世界各国之间迅速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这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全球化影响巨大,而全球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就业问题成为当下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全球化对我国的就业结构、就业总量、就业素质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的就业环境。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环境的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展开分析,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就业环境;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经济整体。世界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各个国家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促使各国的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从国家层面来讲,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将国家推向世界市场,生产要素在各个国家间自由流动,各个国家的自身优势得以在国际市场中充分发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个人层面来讲,经济全球化对本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各方面均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就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由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就业在各个方面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就业环境的变化尤为突出。就业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有关于社会稳定甚至关乎国家安全,因此值得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就业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总量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在要素流动极为迅速、便捷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过去身份、户籍、城乡等限制被打破,劳动力市场从过去封闭的国内市场向开放的国际市场转变。首先,我国存在大量的劳动力人口且价格低廉,这成为吸引众多发达国家在我国投资建厂、雇佣劳工的重要因素,许多国外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纷纷选择在中国投资办厂,短期内解决了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的就业问题。其次,我国在产品加工方面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中国制造”的身影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各类高端配件在经济全球化的驱使下流入我国,再由我国加工后销往国外,这一环节中产生的就业岗位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此外,出口额配置的放宽和取消,使得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无疑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机会。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化
        我国在建国以后以至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依然占全国总人口很大的比例。而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应持续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应不断增加,而劳动力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变化应与此趋同。经济全球化所衍生的各个行业,使得第三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在短时间内迅速超越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的占比重,使我国实现更加合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劳动力人口迅速从第一产业流入第三产业,促进了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三)经济全球化提高了我国的就业人口素质
        一方面,在过去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效益极为低下,人才在企业中未能发挥其才能,而由于企业经营绩效不佳,对人才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激励,薪资过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各种难以消除的壁垒,使得人才无法在市场中自由流动,而生产率低下是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人才无法找到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企业,从而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而经济全球化使国内迅速引进大批外资企业,各种行业以及各个生产环节需要大批与之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使得高素质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在市场中得到了合理有效配置,提升了国内就业人口的整体素质。
        (四)经济全球化改善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劳资关系
        过去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大体上是一个卖方市场,劳动力长期处于从属关系,劳动者想要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十分困难,雇佣单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而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劳动者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自己所从事的企业、工作的地区甚至国家,雇佣方无法通过对就业岗位的垄断单方面、强制性的制约劳动者,迫使雇佣单位根据劳动者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其权益,从而使劳动者拥有更多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各种合同的签订也是维持劳资双方关系的保障。劳动人口的数量不再受雇佣方支配,而是随着市场的供求状况上下波动,符合价值规律,而更高的激励也促使低素质人才通过各种技能培训及素质培养,不断向朝着高素质人才的方向迈进,劳动力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市场效率也随之提升。
        (五)经济全球化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劳务输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流动极为便利,某些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及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落后国家及地区缺乏具有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劳务输入。我国的人口接近世界的四分之一,并且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论从劳动力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满足各国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这也将扩大我国劳动人才和剩余劳动力向其他国家的输出,使得我国部分剩余劳动人口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进而减轻国内的就业压力。即使由于经济、政治、宗教等原因,普通劳动力在各个国家间的自由流动依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全球化的深入及各个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也会加速劳动力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就业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使一二产业的就业压力增大
        一方面,虽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口由于全球化的深入有所增加,但我国农业农村人口比重大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由于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农产品进口配额增加,进口农产品关税降低,出口的部分农产品取消优惠补贴,这必然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急剧下降,出口农产品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农业生产者的收入下降,迫使很多农村人口被迫从事非农生产,增加了我国农村的剩余人口。另一方面,某些工业部门,如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就不足,再加上进口关税的降低,使得本国企业的市场压力巨大,甚至被兼并或倒闭,从而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失业人口。从产业结构角度看,劳动力市场趋向于合理化,但从产业内部来看,失业问题依然严重。
        (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绝大多数的新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教育事业相较于市场经济而言起步较晚,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的问题没有办法迅速解决,大量低素质从业者无法适应新行业的要求,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这种现象会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大量外资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如大部分外资企业除了需要员工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外,还要求其具备运营与管理能力,就业门槛较高,许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使得高端人才市场供不应求,但低素质的劳动者却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大量低素质劳动者被迫失业。

这就会导致高技术、高知识行业人才短缺,而简单体力劳动行业的大量从业者面临失业,再就业十分困难,低素质劳动者边缘化现象严重。这种两极分化的劳动力市场,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甚至会滋生社会问题,大量失业人口是威胁社会安定的极大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全球化滋生就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
        首先,处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必然与全球经济的发展状况紧密相关,但根据以往的理论研究来看,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当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向好时,国内经济一定会受其积极影响,劳动力市场繁荣,增加就业;但当国际经济萧条时,国内经济必然受其消极影响,尤其是与国际市场联系极为紧密的外贸部门,必然受国际市场影响导致出口减少,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就业形式也会呈现多元化,如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等,这些灵活化、开放化的就业方式,虽然能使社会增加一部分就业岗位,但同样也会减少长期稳定的就业人口,大量劳动者从事于各种临时性的岗位,正规、长期的就业岗位减少,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就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
        (四)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不利
        我国的人口和劳动力价格,对发达国家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我国投资办厂短期内虽然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但长期来讲,必然会对我国国内的就业环境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首先,国外投资建厂会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很多地区聚集,严重限制高新产业的发展,这种暂时性就业岗位的增加,长期内会被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抵消,国际综合竞争力不断下降,不仅会降低我国的整体就业素质,甚至会在未来会使得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其次,劳动力的低价格并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是我国的竞争劣势,发达国家的高工资会被高生产率所抵消,而我国的低工资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生产率低下,而接受国际分工会将生产率的差距继续拉大,在未来很难弥补长期发展中所产生的差距,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极为不利,并且严重影响我国未来的就业质量。
        (五)经济全球化导致我国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之间劳动力人口的流动更加迅速,虽然减轻了国内的就业压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也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发达国家依靠高薪及优越的福利条件,一直处于吸引人才的领先地位,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还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囿于自身条件难以留住这些专业人才,大量高素质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型人才流向国外,国家花费精力与资金培养的部分人才,很多还未在国内创造价值便流向发达国家,在短期内这种人才的不合理流动还会持续进行下去,愈演愈烈。这种失衡的人才外流现象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就业环境的优化建议
        (一)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增长目标“以就业为中心”
        经济全球化主要造成了某些生产部门失业率增加、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以及农村剩余人口增加等问题,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增加很多新的岗位,同时降低失业率,由于失业主要存在于低素质劳动者群体中,政府需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如加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落后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措施,吸纳更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劳动者,但也要在适当的城市及地区,大力扶持新兴产业,短期内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注意就业质量的提升。就业是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而降低失业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显得极为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要对失业率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给予更高的重视,制定相关措施以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公平,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二)推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首先,就业结构随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推进就业结构的合理化,就要制定与之相应的产业结构政策,针对剩余人口问题,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如零售业、餐饮业等,可以有效的吸收剩余劳动力,解决农业以及某些工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次,加快转变就业方式,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要打破追求“铁饭碗”的观念,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市场中最具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它们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岗位,针对中小型企业,政府应制定优惠补贴政策对其加以扶持,并积极引导劳动力流向中小型企业,打破传统观念,避免因“不愿就业”而产生的失业问题。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开发人力资本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在人才方面表现出竞争力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的劣势,提高人才质量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加强国内先进人才的培养。提升人才质量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先从义务教育抓起,加快各地区的教育普及,解决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并鼓励发展职业培训及职业教育,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实现终身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结合市场情况,向社会输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针对某些地区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体制改革并引导民间资本向教育行业流动,推进教育的市场化和产业化,逐渐形成全民办学的局面。
        (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及保障制度,维护就业公平
        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以保障对就业困难群体及失业群体的援助及社会化管理,对劳动者提供相关的公益性服务,进而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应加大与失业人口社会保障相关的财政支出,利用改变税收渠道及进行适当转移支付等方式,保障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信息咨询、信息搜集等方面的服务,推行免费的就业培训及职业技能培训,使失业者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新就业。通过制定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人才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行为进行规制,对就业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维护就业公平。

四、结语
        我国的就业环境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下,正确分析全球化为我国就业环境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权衡利弊,分清主次,制定合理的优化措施。政府和个人层面都要高度重视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从宏观政策的调控到个人素质的培养,自上而下做出及时的反应,以适应更加灵活的市场变化,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更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唐嘉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问题[J].知识经济,2020(07):11+13.
[3]杨朝继.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环境的影响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118-119.
[4]徐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7(09):38+40.
[5]韩君.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及政策取向[J].改革与战略,2017,33(04):134-136+146.
[6]翟悸灵.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环境的影响[J].特区经济,2010(08):261-262.
[7]王传荣,钱乃余.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就业的规律性特征[J].世界经济研究,2005(08):36-40.
[8]吕民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就业政策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4(08):25-28.

        作者简介: 薛建飞(1997-),男,汉族,陕西韩城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专业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