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代剑
遵义市安达市政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贵州省 遵义市 563000
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是很难离开交通方面支持的,只有保证交通基础建设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满足经济发展下对于道路交通方面的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就需要加强对道路工程建设投入的资金,以加快道路工程建设方面的速度,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但是在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下,出行的频率逐渐增加、道路车辆不断增加,造成道路的损耗也逐渐增加。因此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提高,才能进一步的处理好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存在的病害,保证交通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前言
道路工程中路基路面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情况直接的影响到了道路是否能够正常的使用。但是在荷载、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路基路面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这些病害较轻的情况下会影响到路基路面的正常使用,严重的情况下会带来安全事故,甚至出现伤亡的现象,造成经济的损失。所以通过研究有效的路基路面病害治理对策是具有一定现实性意义的,还需要获得相关人员高度重视。
一、道路工程中路基常见病害及治理对策
(一)翻浆
对于冰冻地区,在春融的时候,道路路基中的实际含水率会增加,在受到行车作用以后,路基会产生一定的病害,例如软弹、冒泥浆,最终使得路面出现破裂的现象。路基翻浆经过的过程是:秋季的时候路基聚水,冬季时水冻住了,春融的时候,冻结的水融化,使得路基的含水量进一步增加,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在受到反复行车的作用下,是非常容易出现翻浆的。同时对于非冰冻地区雨季,要是路面的密水性比较差,就会导致了路面中的水渗到路基中,这也是会使得路基的实际含水量增加,降低了路基的强度,出现翻浆的现象。
出现翻浆的现象主要和以下因素相关:水、路面施工、交通量、土质、温度、人为等因素。针对道路工程中路基翻浆的现象,是可以采用以下治理对策实施的,即针对冰冻地区春融产生的翻浆,是需要把翻浆的地段挖除,填上片石或者是砂砾,铺设一层土工膜,完成后就需要铺筑路基和路面。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经常用于二级及以下公路中,针对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也是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行车的基础上,实施这种方法。对于非冰冻地区路基因为渗水出现翻浆的现象,就需要把翻浆的地段挖除,布置石灰挤密桩,填筑无机结合料,完成后铺筑路基和路面。
(二)沉降
路基出现沉降主要是路基和相连的路面产生了接近于垂直方向的下沉。路基出现下沉主要是因为水破坏、路堤碾压不实、填挖交接部位处理不到位、湿软段没有进行彻底性的处理、施工完成以后出现沉降、构造物边侧填土处理不当、V或U型沟填方由于发生滑移使得路基整体发生沉陷。
对于道路工程中路基沉降的病害,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就需要及时进行翻修;在沉降量不大的时候,是可以采取补强措施来处理的,经常使用到的就是复合地基,例如干拌碎石桩、干拌水泥碎石桩、灰土挤密桩;对于V或U型沟填方段路基沉陷,对于盲沟等排水设施排水,把湿软填料挖除干净,填满新的填料,同时,还可以采用注浆法、旋喷桩方法来进行处理。
(三)滑坡
滑坡就是在较为陡峭的斜坡表面岩土体,在人为影响下产生了滑动。路基滑坡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了底层岩性、水体作用、地质构造、开挖施工。针对于路基滑坡病害是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治理的。
1.抗滑桩
实际上抗滑桩和普通桩是存在很大相似性的,但是其主要承受的水平方向的荷载,目前路基边坡工程中,经常使用到的是钢筋混凝土抗滑栓。设计抗滑桩也有需要注意之处,即抗滑桩提供的有效阻滑力能够进一步的保证坡体的稳定;抗滑桩要做到保证稳定性;在抗滑栓的周边地基,实际上抗力和滑体所产生的变形,是需要在所允许标准内的;抗滑桩也要在埋设深度、锚固深度、间隔距离等方面保证一定的合理、安全性。
2.降低水对路基边坡的影响
出现滑坡病害的主要因素就是水,而滑坡病害治理的关键就是治水,经常使用到的方法就是填水、截水、排水。
3.削方、镇土反压
削方可以进一步的减载,非常适用于上重下轻的情况,镇土反压是相反的,不管是在削方还是在镇土上,都可以有效的改善边坡自身稳定性,并对其安全系数进行加强。
4.生态防护措施
生态防护措施就是借助于植草、种植根系上比较发达的灌、乔木,固定边坡上土体,降低因为降水对边坡的冲刷。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生态防护措施上,引进一些工程措施,例如框架锚索等。
二、道路工程中路面常见病害及治理对策
(一)裂缝
路面中最经常见到的病害类型就是裂缝,其中主要包括了横向、纵向、块状、龟裂裂缝等。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了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对发生破坏性的开裂,裂缝是属于荷载型裂缝的;在温度的变化下出现裂缝,这就是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属于非荷载性裂缝。同时,基层出现裂缝也会使得面层出现开裂的现象,在这时面层上的裂缝就是反射裂缝。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会在荷载作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造成路面的损坏,路面中最早也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就是裂缝,这是需要得到相关部门人员重视的。现今,经常使用到的裂缝治理对策包括了封缝、灌封、贴缝,而最为常用的就是灌封。在相关实践下,灌封可以进一步的对路面的使用情况进行改善。贴缝比较适合于基层和横断面较好的条件下使用;封缝比较适用于沥青老化下的开裂和透水严重的情况下,这两种方法在使用周期方面是比较短的,是不会超过3年的时间,并且在费用方面也比较高,实施难度方面也比较大。
(二)坑槽
坑槽就是在行车作用下,路面中的骨料出现了局部的脱落,造成路面出现了不同大小的坑洼。出现坑槽主要是因为面层透水、路基强度低、轻微病害没有得到及时的修复、车上低落的油侵蚀了沥青路面、面层和基层中出现了隔离层。针对坑槽病害,经常使用的治理方法就是对其进行修补,基本性的要求就是对圆洞方补、斜洞正补基本原则遵循;修补的实际面积需要比坑槽面积大;修补轮廓线要和路面中心线保持平行或者是垂直。具体的修补方式就需要结合材料和环境要求方面进行选择,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冷料冷补、热料热补、热料冷补。由于不同方法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不同的,而在适用条件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出适宜的方法。首先就需要调查、认证路面病害的范围,对其进行划线开槽,把槽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在清理干净以后均匀的涂抹上一层粘结沥青,将混合料摊铺,经过碾压密实以后对其进行修正平齐。
(三)车辙
车辙就是车辆在通过以后,路面出现了凹槽,这就成为了永久性的变形,基本上是很难进行恢复的。路面车辙分为的类型包括了失稳、压密、结构、磨耗型,而失稳型、结构型是比较常见的,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压密型也变得越来越多。出现车辙主要是受到内部、外部因素影响,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了原材料、级配、施工;外部因素包括了温度、荷载。
针对路面中的车辙病害,就需要在确定车辙产生机理的前提下,将实际的严重程度作为是治理的对策,在车辙深度达到1cm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即地热再生、对路面铣刨拉毛后,可以借助于薄层罩面或者是稀浆封层来进行处理,这两种方法是属于预防性养护措施,对于预防路面发生其他类型病害上也有一定的效果;在车辙比较严重的时候,就需要采取铣刨重铺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处理旧路表面,在处理的深度方面也需要结合车辙的深度来进行确定,要是车辙深度超过了上面层厚度的时候,就需要铣刨到中面层,要是车辙深度超过了中面层厚度铣刨就需要达到下面层,铣刨处理完成后,就需要对解构成进行重新的铺筑。
结束语
道路工程基面基面施工中,由于施工步骤和施工质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的解决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就需要控制到材料、施工、管理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整体施工质量,使发生病害的概率降低,减少因为路面路基病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卢冬杰.高速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检测技术的合理选择[J].科技风.2019(22):13-16.
[2]聂丽.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06):55-60.
[3]陈开,张青.论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4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