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东明
中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433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乡村已成为开发建设的热点。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一系列与乡村息息相关的政策接踵而至,为乡村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文章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出发,以流华湾村开发建设为实例,浅谈乡村与景区融合的发展规划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乡村旅游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乡村景区旅游是以乡村为基础的国家级旅游景区,结合村庄、农业、文化等乡村特有的资源,顺应农村供给结构改革,以旅游度假为发展目标,实现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乡村与景区的融合,可以极大的提升乡村的知名度,盘活乡村现有的产业资源,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自2012年起我国就有8万多个村庄开展了乡村农业旅游活动。到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超30亿,实现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乡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
近几年,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全国出台一系列与乡村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产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强化规划引领,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为实现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贡献。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乡村建设推向了高潮,乡村发展也成为了现阶段的焦点。
二、乡村景区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景区的发展和城镇发展相似,必须依托产业发展,由产带村,产村融合,而不同于城市的是,乡村景区以农业为基础,更注重的是自然、生态,避免大量的开发建设,更多的是融入现有的自然环境,引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就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乡村景区产业分类
乡村景区产业大致可分为四类:基础核心产业、重点衍生产业、支撑配套产业、战略培育产业。基础核心产业是以乡村和特色农业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休闲活动,如蔬菜瓜果种植、鸡鸭鱼虾养殖等,是乡村发展的基础。重点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原料,衍生出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产业,包括农科研发加工、农产展示展销等。支撑配套产业是为乡村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而形成的休闲产业,包括农家餐饮、休闲山庄、野奢度假、户外康养等。战略培育产业是以乡村特有的历史人文和特色农产品形成的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的其他产业,包括文创产业、农创学习等。
在乡村景区中,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通过各个产业的相互渗透融合,把生态农业、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副产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农业及加工食用的农产品成为现代休闲产品的载体,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2、乡村景区布局模式
乡村景区的布局可分为五个功能区:农业生产区、核心景观区、康养居住区、文化展示区和休闲集聚区。农业生产区是乡村生产的主要功能部分,在学习农业生产、种植全过程,参与农事活动中充分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核心景观区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所在,依托观赏农林、花果种植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林魅力。康养居住区是休闲体验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农家风情建筑为核心的民宿、木屋以及休闲康养服务等。文化展示区是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发扬与继承,通过展览、体验、参与等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休闲集聚区是为满足客源的各种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游客能够融入乡村特色生活,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户外运动和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三、流华湾发展模式研究
1、整体概况
流华湾景区位于湖南省资兴市三都镇西部,回龙山与东江湖景区的中心地带,包含流华湾村、辰南村2个村,总面积610公顷。2016年顺利通过郴州市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委会评定,成功跻身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小河环绕,古树参天,古屋古桥工艺独特,古朴宁静,荷塘迎风摇曳,芳香袭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28年苏维埃资兴县第一次党代会在流华湾秘密召开。景区内有375栋初建于明代的古民居,是资兴市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湘南古民居群。
本次规划建设以流华湾村为主,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农林用地,有少量基本农田。周边道路主要有1条省道和2条乡道。基地内部主要道路已经硬化。为加快流华湾景区的发展步伐,资兴市大力推进流华湾景区建设,修建了15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80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集散广场、生态游步道约2公里、游客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完善了旅游标识标牌、安全警示牌,开发建设了千亩景观荷园、流华湾红色文化基地等项目,同时成立了流华湾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日常管理,建立了专业的景区管理人员队伍。
2、整体定位与理念
规划紧抓时代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为整体规划的核心思路,即:产业振兴(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流华湾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体系是本项目发展的本质目标)、人才振兴(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农业旅游服务平台是本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振兴(文化自信,融入湘南农耕文化,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本项目发展的保障)、生态振兴(自然环境保护,以现有农田生态环境为基底,加大农村环境治、基层设施建设是本项目发展的基础)、组织振兴(高效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企业管理、村集体管理带动本项目有序发展)。
项目总体定位为:以农业为基础,以红色文化为支撑,以生态为载体,结合山水田园、果蔬花卉,打造集研学观光、康养休闲、旅游体验于一体流华湾研学教育基地。
规划以“农+文+旅”的发展模式,形成食、宿、行、游、购、娱完整的生态旅游产业链。食,地方美食——挖掘地方特色饮食,传播地方饮食文化,利用生态农业资源,结合健康养生理念,打造地方特色绿色生态食品;宿,特色酒店——结合古村落和户外环境资源,打造特色民宿和野外生态住宿体验,让到访者体验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行,交通便捷——借力省道,为到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有效的组织景区交通,形成观光车加自行车的慢行网络。游,生态田园——利用生态田园资源,为到访者打造特色农耕文化体验活动,欣赏田园风光。购,土特产——利用流华湾村自种食材和村民自做手工艺品,打造属于流华湾自己品牌的特色产品。娱,人文节庆——结合流华湾的历史,展现原生态的人文生活,组织相关节庆文化活动,丰富的旅游产品,起到迅速聚集人气的作用。
3、总体规划布局
通过对流华湾景区资源的梳理,以及整体发展方向的把控,提出了“流动的音符,华丽的乐章”设计理念,引用“音符”的概念布局整个流华湾景区,联系户外拓展训练区、农耕体验互动区和花卉科普观光区三大功能主题区。
户外拓展训练区,位于流华湾景区西区,也是流华湾景区的主入口,结合入口现状的村庄建筑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旅客可再此咨询景点、购买门票等,配备少量商业服务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同时结合红色文化馆设置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南部闲置地上布置户外拓展训练、露营等野外项目。主要项目有游客服务中心、绿皮火车餐饮、红色文化馆、民俗商业街、古民居民俗、集装箱商业、集装箱酒店、户外拓展、CS体验、水上拓展、大型停车场等。
农耕体验互动区,位于流华湾景区中区,北边以现有荷花池为基底,设置亲水栈道,供游客拍照、玩耍。南边结合现有农田,打造农耕体验区,内部设置农垦栈道,让游客更好的接触大自然,同时设置少量大棚,供游客采摘玩耍。主要项目有荷花园、流华荷畔餐厅、水果采摘大棚、农耕文化广场、农耕体验园、渔业养殖、房车露营地、田园民宿等。
花卉科普观光区,位于流华湾景区东区,以花卉为主题,引入一家花卉种植公司,成片种植美人蕉、薰衣草等花卉,形成即可出售的经济作物,又可供游客游玩观赏的网红大地景观。主要项目有美人蕉科普基地、薰衣草园等。
图一 整体规划鸟瞰图
4、村庄改造建议
在整个景区的规划布局中,将近90%的用地均为耕地和基本农田,因此所有项目的开发都充分利用现有村庄建筑,避免大量建设,村庄的改造也成为了项目发展的重点。
首先,对村庄改造模式定性为特色保护类村庄。这类村庄主要是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类村庄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其次,对村庄的改造提出规划目标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目标,通过对建筑、道路、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空间、环境等的综合整治,提升村庄整体人居环境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目标,促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全面发展。
然后,就是根据现状的具体情况提出整治思路。规划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引导村民自主改造建设,改善和提升村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规划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整合各方资源,坚持政府引导与村民自主改造相结合,完善各项设施、优化村庄空间、提升整体环境。
提升整治:整理破败的空置住宅,拆除违章建筑,梳理村庄可利用公共空间,打造成景观节点及中心绿地,引导村民改造自家庭院空间以及围墙,组织道路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停车场地与庭院空间。结合村庄内部可建设空间。
融入业态:通过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村民自主建设,引导村民将自己房屋,改造建设休闲、餐饮、品茶、民宿等设施,为景区发展提供完善的服务业态。
规范管理:对环境卫生、服务、业态等进行长效管理,配套标识系统、安装视频探头等安全管理设施。
最后,就是村民的转型。村民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的提升才是乡村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将村民转型分为三类:直接转换,对于进入门槛低,入职容易的“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岗位,可以直接转换角色,直接就业,如:传统种植、养殖等。培训上岗,对于简单技能型的基础性工作岗位,针对不同类型的村民举办不同专业技能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如:票务、保洁、餐饮服务等。职业教育,对于专业技术型、管理型工作岗位,本地农民子女通过职业教育获取相关专业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满足景区规模化、高标准化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如:景观植物养维护、经营、管理、财务等。
5、实施运营
自流华湾村被评为国家3A景区以来,只针对村庄基础设施做了少量提升,并没有很好的项目融入,一直不温不火。近两年,景区采用“政府+企业”的模式,引入了一家珠三角的公司主导开发,才逐步火热起来。
现阶段,流华湾景区的规划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美人蕉花卉基地已大范围种植;火车主题餐厅已建设完成,并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点;湘南红色美术纪念馆也已经开馆,每天都要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户外拓展基地也已开业,周末和假期都有不少游客体验;荷花园也已经建设完成,花期迎来不少游客拍照打卡;游客中心、小吃街、流华荷畔餐厅、自行车道、农耕广场等配套设施也在完善当中。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五一开业以来,周末和假期平均每天游客数量为2000人,并已成为资兴市的网红打卡点。
图二 改造后的流华荷畔餐厅
图三 已建火车主题餐厅
图四 改造后的湘南红色美术纪念馆
图五 建设中的美人蕉种植基地
四、结语
近年来,以“乡村+景区”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多,景区提升乡村竞争力,也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有效手段。乡村结合自身基地条件,将以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做深、做透,形成以健康、旅游、康养、休闲、文化等丰富多元的乡村景区。这不仅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更反应了当下人们对高品质特色休闲的追求,也是对“归园田居”的向往。
参考资料: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监测报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文化和旅游部等,《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作者简介:门东明(1987-5),汉,男,湖北,本科,规划师所长,研究方向:乡村度假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