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下市民公共空间的认知与需求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5期   作者:卢杰
[导读] 文章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为基础,加入城市为空间概念

         卢杰  
         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00072
         
         摘要:文章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为基础,加入城市为空间概念,将市民空间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城市设计工作开展的思路和理念,进而提出了以人为中心视角下,市民公共空间的认知需求。
         关键字:以人民为中心;公共空间;空间认知;空间需求
         前言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城镇当中,位于建筑或者其他构筑物之间的开放性空间,也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生活工作的重要公共性场所,如何有效开展相应设计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
         1、“以人民为中心”社会治理格局的逻辑理路?
         以人为本的社会控制结构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控制结构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构,也是推进国家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为本”社会管理结构的基本逻辑可以从理论的继承与超越、历史经验的提炼和实践的指向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
         2、?市民空间与城市微空间
         市民空间是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亦可称为城市微空间,即城市中非特定目的和特定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广大的街道边缘地带、各种广场、滨水区、开放公园等为公众所使用和建造的室外活动空间。它们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尺度和形式,涵盖了建筑物及大型构筑物以外的各种可达的外部公共空间。目前,我们对于这类空间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市民空间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有些市民空间处于设计中相对模糊的地带,设计归属及使用归属都不明确。例如在大部分开发地块中,建筑用地红线内的空间由建筑师将其纳入场地设计中,并由业主委托景观设计师进行二次设计,建筑红线外的空间前期由城市规划师进行划定,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详细规划和设计,后期这部分空间由于不属于开发建设用地范围,无法与地块统筹设计建设,导致空间利用不协调,部分土地未被充分利用。由此可见,专门针对市民空间的系统性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对较少,而现实生活中,市民空间却与百姓生活关系密切,是人民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户外公共空间,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城市的风貌。因此,满足人民大众多层面需求的市民空间应更多被设计、管理者们所关注。
         3、对市民空间的需求要素分析
         市民空间是个人与特定城市地点的相互作用的真实反映,市民的生活需求在市民空间塑造中尤为重要,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五个主要层次分类以及城市中市民空间的现状,我们逐层分析具体的城市空间需求。
         3.1生理需求
         生存的需要首先源于人的生理需求,这是人类生存的客观需要。人的需求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主要有土地、阳光、空气和水等,它们作用于人,又被人所改造利用。市民空间是市民生活中的必要空间,可以满足市民生活中最基本的交往和活动需求,与自然因素紧密结和,同时具备塑造可识别性场所、容纳和展示人类活动等基本功能。良好的市民空间应给人以基本的舒适感,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充足的阳光与适当的遮阳设施、良好的空气与自然植被、洁净的水体与水岸休憩设施等,满足人类对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的生活需求,同时塑造出具有可识别性的空间特征和有利于人们交往活动的氛围。正如社会学家郑也夫的观点:与家里的人造环境相比,露天的公共环境及自然环境具有某种舒适性,人们更愿意去外面调剂一下。
         3.2安全需求
         “这是一种人们在场所中经历的深深的和遍布的需求,这是一种安全感。”安全的环境使人身心愉悦,是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一种量度,避免环境污染,维护生物多样化,给人创造舒适、卫生的公共环境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在市民空间塑造中,开放的空间形式、自然的构成要素能够给人良好的空间感受。在城市设计中,应当系统地布局市民空间,关注市民生活中的各种空间,营造安全的空间形态及地理区位,将市民空间与车流交通有效隔离,使人得到放松和安全的感受,使人们愿意去公共空间漫步、与人聊天,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
         3.3情感需求
         人们的内心有着各种情感需求,其中在享受市民空间中的主要情感需求为“人看人”的需求,也就是消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作为观赏者、被观赏者和局外人的一种体验和活动,属于一种社交的需求。

“人看物”和“人看人”都是城市空间内的重要活动内容,“人看物”指的是人们观看自然景观、人造环境的需求;而“人看人”指的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观看或参与人类自身活动,从中获得愉悦的一种心理需求。在市民空间中,人们的情感需求应该得到释放,需要为此创造观众观看那些吸引人的事件以及他人的生活和活动的场所,从观察中直接或间接地接触生活空间中的场景而获得乐趣,并愿意在这样的空间中逗留,一次次来到这里。
         3.4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逐渐增多,现代人与人之间更需要产生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以达成更高层次的愉悦。因此,在城市空间塑造中,应努力创造平等使用和平等分配的机会,为人们提供可参与式的直接体验,创造尽可能多的面向公共开放的市民空间。同时提高市民空间设计的质量,提供有创意的设计产品,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例如一种渐变式的空间形态,有利于从独处到群聚的各类互动活动的发生,以加强人民的参与和自由使用的机会,使不管处于何种阶层、贫富程度的人都拥有同样的使用优质市民空间的权利,塑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4、创造良好的市民空间
         良好的市民空间设计并非创造千篇一律的城市风貌,良好的市民空间设计不是凭空臆造城市历史与现实生活。相反,它是贯穿于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思想,是认知和理解城市空间和场所的一条途径,可以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层面。人们在思考过程中产生设想并采取行动,以此来确定城市空间及其功能之间相互促进的互惠关系。
         4.1包罗万象、特色鲜明
         良好的市民空间设计应该既能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情况,又能反映当地人个性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是人们对城市社会共同认识的产物。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加强对市民空间有意识的布局,结合传统符号的提炼,综合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展现地域风采和城市性格。市民空间作为城市空间中的母体元素,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貌共同塑造城市的内涵和基底。同时,根据时代的需求和特征,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和设计手段,使其有意识地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生活,提高城市魅力和市民的归属感。
         4.2文脉传承、讲述历史
         市民空间同时也是一个放大的城市容器,它可以作为展示的平台,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容纳多元的地域文化和变迁的历史记忆,展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向市民、游客以及后人展示和传达已消逝的历史遗迹和精神感受。以城市中的市民空间为城市历史教材,更富于真实性,使城市的阅读者身临其境,同时塑造有魅力的独特的市民空间,实现市民的自我认同感,展现城市的内涵。
         4.3关注生活、表现艺术
         市民空间是为市民服务的大众空间环境,一方面需要满足大众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美观和艺术性,要求设计师以极高的设计热情来关注民生。为提高空间环境的品质,并与当地环境、习俗等相融合,设计服务需要综合运用市民喜闻乐见的构成要素,满足大众使用和审美的需求。同时,设计中应充分重视人的视觉行为规律,合理组织,从空间尺度、边界效应、视觉色彩等多角度满足市民多种需求。设计中使用的构筑物和相应的设施应坚固耐久、贴近自然、追求艺术表现力,并符合气候条件变化的需求。一切以市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运用生活中的艺术手法,创造美好、和谐的市民空间。
         5、结束语
         良好的市民公共空间设计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环境,为文化的传承,思维的多元化提供良好的基础,现在时代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必须要充分做好相关工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市民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婷.公众参与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的市民性提升策略探究[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2]宗民,陈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困境与出路——以"决策实践分析"为视角[J].兰州学刊,2020(4).
         [3]王佩佩.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对中医护理技术需求的调查和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0).
         [4]李天然,高昂.新媒体环境下聚合类信息平台对用户焦虑情绪的形成分析与疏导[J].西部广播电视,2020(5):18-19.
         [5]左光之,姚宏.功能与秩序视角下山区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设计——以庐江县罗河镇鲍店中心村为例[J].安徽建筑,2020.
         [6]陈文杰.基于空间认知意象的校园公共空间解读——以湖北民族大学的校园公共空间为例[J].城市住宅,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