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城中村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的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5期   作者:彭婷
[导读] 深圳城中村总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六分之一
         
          彭婷
          深圳华粤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11
          摘要:深圳城中村总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六分之一,但深圳的2000万人口中,有900万住在城中村,它以17%的占地空间,容纳深圳45%左右的人口,且深圳城中村租赁住房约占总租赁住房70%,是租赁市场供应最重要的主体之一。但城中村的生活环境、市政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发展极其不匹配。“脏、乱、差”曾经是深圳城中村的代名词,但通过近两年城中村综合整治等改造项目,逐渐将城中村打造成了干净、整洁、安全、宜居宜业、宜身宜心的文明新村和幸福家园,并逐渐成为深圳形象品牌跟靓丽名片。作者2018年以来一直参与深圳城中村的改造,下面跟大家简单的分享这几年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有用经验。
          关键词:城中村、综合治理、环境提升
          为增强居民家园意识,提升居民安全感、归属感,构建党委政府支持引导、居民自主管理、多方良性互动的“共治共建共融”城中村治理新模式,深圳市在第九十六次常务会议、全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会中提出城中村整治要求,并制定了《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2018—2020 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完成城中村的改造计划,深圳各区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城中村改造计划,像宝安区以创建“双宜小村”为目标,宗旨为提高片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全面推动城中村基础设施、交通秩序、居住环境等跨越式提升。
          深圳城中村综合治理以社区治安治理、消防安全治理、用电安全治理、燃气安全治理、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九项工作作为城中村综合治理的考核标准,我们设计也以这九大项工作目标为指导,通过治理改造,将城中村打造成以生活居住及生活服务为主,兼有商业、文化创意等功能的城市综合区。
          深圳城中村普遍建设标准低,经过调研城中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雨污合流,污水系统不完善,部分区域路面污水横流;(2)巷道中强弱电管线如蜘蛛网密布,管线布设混乱,存在安全隐患;(3)道路系统不完善,无连续的人行道,使得人车混行,交通秩序混乱;(4)安全监控设备、险情救护设施严重不足;(5)村内无燃气管道,燃气未入户;(6)给水未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消防给水及消防系统不够完善;(7)景观特质缺失,无休闲娱乐场地,人居环境不佳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想从骨架网络梳理、道路空间净化、文化景观融合、安全体系构建等四个维度对城中村进行全方位治理。
          维度一:骨架网络梳理
          通过空间肌理梳理,厘清社区交通出行脉络,引导社区功能分区,有重点、有层次、有差别、有条理的去呈现社区独特鲜明的风貌特征。以“大动脉”、“小循环”、“毛细管”来划分城中村路网结构。
?“大动脉”:村主出入口-主通道-主要公共空间,是内部服务和对外展示的主要载体;
?“小循环”:主动脉以外的其他出入口、道路及功能空间,是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
?“毛细管”:分布在社区及村落中的胡同式窄小巷弄,直接通往各家各户;
          维度二:道路空间净化
          道路是社区村落的最重要的交通载体,通过净化上、利用下、优化面,对道路立体空间的重塑、平面空间的优化,实现社区空间和交通环境的净化、美化、靓化。
?净化上:净化空中“蜘蛛网络”,营造阳光通透、干净整洁的空中环境,解决“面子”问题
?利用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三线下地,解决“里子”问题
?优化面:道路地面空间的重新调整,对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建筑退线、景观设施等统筹规划
          维度三:文化景观融合
          景观是社区软环境重要体现,社区休闲娱乐场地建设、三角空地利用、临街立面的景观提升,通过对场所景观、道路景观、立面景观的提升改造,打造有颜值、有内涵的景观系统。


?场所景观:将社区的文化元素、历史沿革、发展特征融入绿化小品等微景观设计及公共空间各类设施中
?道路景观:从工程材料、绿化景观、标识等公共设施方面,营造美观、舒适的道路环境
?立面景观:沿城市道路、社区内部道路两侧的建筑立面景观进行设计,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
          维度四:安全体系构建
          安全是保证居民幸福感的最基本要求,围绕道路空间的利用,建立起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系统内部安全监管系统,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无漏洞、无死角的安全屏障。安全体系构建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交通稳静化:社区内部实施机动车减速措施,优先保证行人与骑行者的交通安全
?消防安全:完善消防设施,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并结合道路空间的合理优化和交通流线的科学组织,保证消防通道的物理空间和通行顺畅。
?治安安全:合理利用场所和道路空间,通过多杆合一、结合建筑立面等形式设置天眼系统,保证全天候有效监控。
          根据“四大维度”总体改造思路,我们将各个问题划分到不同的专业进行解决,主要涉及的专业有道路交通、市政管线(给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照明、监控)、园林绿化、建筑(店招、建筑外立面改造)等,主要实现目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完善的城中村道路系统,打通城中村内交通微循环,实现路面100%硬化,并根据城中村内场地条件,修建停车位,缓解城中村内停车难的问题;
          (2)实现雨污分流,新建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或者新建污水系统,保留原合流管作为雨水管。部分商户增设隔油池。
          (3)实现“三线下地”,完善电力、通讯等管线管沟,按照“埋地、捆扎、贴墙、导管”的原则整治城中村内架空线,实现城中村内市政基础管网落地,无架空线的目标,创造整洁、有序的城中村内环境;
          (4)完善村内照明、监控设施,实现村内100%覆盖;
          (6)实现燃气管入户。
          (5)改造生活及消防给水,实现优质饮用水目标,新建微型消防站,打造消防安全。
          (5)完善小区内环卫设施(新建垃圾房、分类垃圾收集点、大型垃圾收集点)、文娱设施,优化小区内景观绿化,打造优美、整洁、有序的新型城中村环境。
          (7)对沿街或老旧的建筑立面、店招进行改造,并结合城中村建筑风格及民俗习惯,打造与本村相符的城中村文化景观,适当增加绿化景观设施,美化城中村内环境。
          由于城中村改造涉及专业多,需要各专业反复沟通协调管线管位等问题,方案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还需协调多个部门,村股份公司、街道办、水务局、城管局、燃气集团、供电局、环水局、电信等等。大部分城中村三线下地涉及到迁改问题,还需要联系专业迁改设计公司做专项设计,且迁改及设计方案需征求相应产权单位意见,城中村改造设计内容繁杂,且由于地下管线种类多,城中村巷道空间有限,所以在满足安全要求的情况下,需适当降低城中村内管线间距,各类通信管线采用同管同井的设置方式,强弱电分巷道布置,通信与燃气同巷道布置,与电力管道隔巷道布置的设置原则。
          结束语:
          城中村综合治理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为民生工程,主要以满足城中村内居民生活需求为工程建设的根本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应多倾听当地居民的建设需求及心声,并在设计时根据城中村内现状道路及房屋的实际布置状况,采用灵活的设计标准,因地制宜,使适用性与经济性达到最佳结合。为减少施工期间对居民出行及生活的影响,进行施工计划时建议采用“短、快、平”的施工方式,集中区域快速施工,不建议采用大面积全区域的施工方式。
          作者及其团队负责设计的航城街道三围村及西乡街道径贝村都均已改造完成通过验收,并在全市城中村改造项目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亦成为城中村改造优质案例。以上是我们在做城中村综合治理设计时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这些设计经验能对以后其他区域城中村改造或旧城改造提供有用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抖. 城中村综合治理管理及设计心得.2018.04
[2]刘锐.城中村村改造:全面改造抑或综合治理[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
[3]《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标准指引》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