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乐滨
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舆情中心(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 济南市 250011
摘要:我国是多宗教国家,宗教的发展不仅仅对中国公民的信仰造成影响,同时也是别国文化与我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我国不同于别国,是在战争中崛起,欺压中发展的国家,建国初期我国民众的教育水平导致了大部分人都存在一定的迷信心理,进而出现了大量的邪教,如今的人们更是谈邪教色变,对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偏见。为了让让中国公民正确认识别国与中国的不同文化传统,就需要加强外来宗教的中国化,让现代人们消除对宗教信仰的偏见,让宗教思想融入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当中。如果想要做好宗教中国化,就必须考虑到外来宗教是否符合我国法律以及群众对外来宗教的接纳能力。其次,外来宗教引入我国时,也要考虑到宗教能否同当地的客观条件良好的融合,形成符合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新型思想体系。宗教中国化就是要让外来宗教融入到我国的政治制度中,让外来宗教在我国的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文化哲学;宗教中国化;文化交流
引言:我国是多宗教国家,道教是我国唯一本土宗教,神仙信仰是道教唯一信仰。道教不仅尊道,而且贵德,认为道为体德为用,认为“道”是事物运转的规律,“德”则是遵循这个规律的行为标尺,主张出世不忘众生疾苦,入世不计个人得失,体道修德,功德成神。中国经过千年的文化沉淀,逐渐接纳发展了诸如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并良好的融入到了我国公民之中。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时间,宗教中国化问题开始出现在各宗教之间,宗教中国化不仅仅是为了宗教能够加强其发展能力,也为了让宗教思想能够切实帮助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 宗教文化发展的合法性
宗教信仰不同于其他行业,其内容涉及到人们的精神世界,对人们的言行造成一定影响。不同于别国,我国的科学发展较为落后,老一辈人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产生了不少邪教谋财害命,例如“法轮功”等邪教往往由反中人士提供资金建立,以分裂中国为主要宣传理念,不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阻碍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1]。即便现如今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却仍然存在部分中国公民信仰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邪教[2]。不同于邪教,外来宗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往往都以修心为主要思想,规范自己言行为主要宗教内容,在符合我国法律要求的同时,利用宗教中的内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让宗教内的成员构建一个和善的环境。
同时,宗教的发展也要伴随国家政策的变化,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进行宗教活动,保障在不违法的同时合理进行宗教活动。
宗教信仰不同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其具备一定的长期性[3]。宗教中国化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大多数外来宗教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佛教,佛教自打东汉传入我国,直至南北朝,期间经过五百年,传入我国大量经书佛法,并伴随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宗教,是较为成功的宗教中国化。
不同于印度的佛教,基督教的本土化工作相对较晚,直到十九世纪末,基督教中国化工作才刚刚开始,自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基督教开始倡导“三自爱国运动”,也就是“自养”“自治”“自传”,并以此摆脱国外宗教团体对中国基督教的控制与管理,形成独立的“中国基督教”。从佛教与基督教的传播历史来看,从根本上迎合我国的基本国策才是宗教发展的基础,才能够在我国立足,进而达成长远的发展。
呈反面例子的便是我国的袄教,袄教起源于古代的波斯地区琐罗兰斯德教,自打中世纪传入我国以来,便一直处于劣势,其原因不仅仅源于袄教不重视本土化发展。袄教的教规也较为严格,袄祠等地区禁止外人入内参观,坚持认为外来者会对圣火造成玷污[4]。同时,其他宗教想要入袄教也需要较为麻烦的流程,让人们望而却步。摩尼教、犹太教与袄教相同,都是因为过于严格的教规,没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导致其在中国历史上逐渐消亡。
2 宗教文化发展的地域性
宗教中国化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各地区的发展需求,要与各个地区的思想良好的融合,形成新的宗教思想且有益于地方发展才能更好地在中国本土发展传播。
佛教在进入我国后,积极地与我国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将佛教思想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建立了不同于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汉传佛教思想体系,具备一定程度的开放性[5]。在汉传佛教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也逐渐培养了一批本土僧众,为佛教传播做出贡献。汉传佛教对本土僧众的培养为佛教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让佛教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更大的影响[6]。同时,由于汉传佛教本土僧众的培养,基于本土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构建了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佛教理论,并为本土僧人搭建富有中国特色的寺院、祠堂等。大多数佛教建筑都遵循我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审美观点,以印度寺庙装饰为辅佐元素融入到中国特色寺院中。而汉传佛教也为本土僧人构建了专门的戒律以及教育方式,让佛教的发展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道家有一套独特的神学理论,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普及较晚。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播天主教,由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缘故,利玛窦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与我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用儒家文化解释天主教教义[7]。同时,利玛窦也以身作则,学中文,穿儒服,切实地融入到儒家思想盛行的中国,而后,利玛窦也被基督教徒称之为“泰西儒士”,代表了儒家盛行之下人们对基督教的认可。
宗教的发展一定要与当地的文化发展相结合,不能一意孤行,将当地的气候、经济、环境、饮食、建筑、生态等因素都考虑到宗教发展当中,宗教的建筑要符合地区的建筑风格,宗教的戒律也要满足地区人民的饮食习惯等等。外来宗教如果想要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中国各地区的了解,制定符合我国公民生活习惯的发展规划。例如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引入本土僧众,为寺院设计提供中国风格的改进理念,同时,也根据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制定不同的戒律。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依循我国人民对节气的认知,形成了佛教专有节日腊八节,而腊八节的形成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存在于僧众当中,还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公民的生活习惯,进而有了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传统习俗。佛教在我国的良好发展正是源于这些本土化的改变与创新,与之发展模式相对的袄教,则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严格要求教团按照教义生活,不顾中国公民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习俗,自然会导致教徒越来越少,得不到良好的宣传与发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宗教在我国的发展也要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帮助。宗教思想中,往往会蕴含崇高而伟大的精神需求,在这些精神需求中,往往会摒弃凡俗的思想,外来宗教就需要利用这些崇高的精神需求加强教徒的精神建设,让宗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我国的本土道教就有:“出世不忘众生疾苦”的说法,而这一说法也为我国道教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外来宗教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确立精神追求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在教义中建立有益于建立稳定和谐社会的内容,让教徒利用精神追求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当宗教能够做到将社会发展融入到教义当中时,就可以受到社会上多方面的支持[8]。佛教在南北朝战乱中,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人们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同时佛教也在南北朝战乱时期为战乱时期的平民提供医药帮助,深得民心。
大多数合法的宗教都有一个特点,即为人们建立良好的精神世界。以袄教为例,袄教曾也接受外来者前往袄教祠堂供奉,比较出名的就是记载于《广川画跋》卷4《书常彦辅沃神像》中对袄教的祈祷而大病痊愈,虽然有些迷信的成分在其中,但是仍然算是袄教在宗教中国化上的努力。遗憾的是,相较于佛教与基督教做出的改变与努力,袄教的中国化改变仍然无法满足人们对宗教的需求。
宗教文化的发展方向不应过于单一,执着于修己身的想法,而是要结合中国的社会发展、传统文化习俗以及精神文化对宗教思想进行拓展。在理论中不断完善宗教思想,并落实到宗教发展的实践当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讲民众作为主体开展传播活动。
3 宗教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外来宗教思想的发展必须要紧随社会主义发展而做出改变,不能倒行逆施,只有遵守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才能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如果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悖,不但无法获得群众的支持,也会导致国家对宗教的抵制。因此,外来宗教在引入中国后,一定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课,让宗教思想紧紧围绕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宗教中国化并非是静态的,而是伴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需要不断地修正。宗教是人们的信仰之一,伴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人们开始对宗教的信仰逐渐产生淡漠情绪,建立适用于当下趋势的宗教思想是我国所有宗教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9]。例如本土宗教道教,在千百年的发展中逐渐淡漠,但是近期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所依靠的并非是加强自身的信仰的力量,而是与时代融合,利用信息技术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科技与艺术的发展是人文社会发展的左膀右臂,宗教能够为艺术提供良好的素材,并对艺术造成影响。但是当今社会环境下,科技技术的革新,就需要宗教不断创新,融入到当下的发展当中,摒弃传统的落后思想。如果不能追随时代的脚步,则必将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宗教的发展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历史痕迹,而现阶段的宗教发展就需要摒弃过去腐朽的思想,建立与当前社会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教徒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虽然是为了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在精神追求的过程中,外来宗教一定要让这虚无的精神追求化作真实的行动。让教徒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宗教思想,切实为社会做出贡献。
4 外来宗教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我国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主流,唯一本土宗教为道教,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奠定了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由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状况的制约,佛教也受到了儒家传统观念的熏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儒家中的优良思想,在佛教中调和儒家思想、宣传忠孝观念的中国佛教伦理道德学说。而佛教的理论也被儒家良好的吸收,并熔铸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增添新的色彩。
外来宗教不同于本土道教,本身就蕴含着较强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道教在每个人受教育的过程中就有提及,其传播已经融入到中国社会当中。而佛教不同于道教,其中国化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10]。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而佛教与道教,就利用独特的方法,将宗教思想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来。同时,也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对外开放形势下,为国外友人展现中国化佛教与本土道教的魅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促进宗教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宗教界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化,宗教自身往往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宗教内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宗教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促进宗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佛教,在当下环境中,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资源,并且发挥空间广阔,同时也迎来了佛教固有道德体系提高和升华的机遇。
结束语:
宗教具有信仰的特征,宗教想要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要满足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标,一方面要加强现代建设,加强自身的传播方式与手段,更新自身的宗教思想。外来宗教在中国的发展不能闭门造句,一定要广纳良缘,要不断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理念,并为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岁科.论宗教中国化的内涵、原则和发展建议[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1:53-57.
[2]李海林.“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发展[J].宗教学研究,2017,03:11-15.
[3]章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化宗教外交构建——以中国佛教对东南亚地区交流为例[J].国际展望,2019,1102:40-63+151.
[4]张生.当前我国宗教中国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推进举措[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2:92-99.
[5]衢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姜裕富.完善宗教中国化的实现机制研究——以衢州麻蓬村天主教发展史为例[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53-58.
[6]胡国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7]梁琛.当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历程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7.
[8]安静博.丁光训基督教中国化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王焕平.宗教中国化的基层实践与主体因素分析[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104:109-114.
[10]肖立新.宗教中国化的基层实践路径研究[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4: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