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远峰1,张西京2
1解放军970医院血管外科,山东 烟台 264002 ;2空军军医大学外科重症科 陕西 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总结降低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性(下称:新冠)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防治策略;方法、2020年2 月至2020 年3 月对武汉军队组建医院385 例重症新冠病毒性肺炎患者,采用分级个体化防治措施,定期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仅一例重症患者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总有效率达99.8%,治疗后下肢肿胀消失,与以往临床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新冠肺炎治疗期间,应高度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预防,分级个体化防治,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分级个体化防治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病毒如被释放的恶魔突然肆虐全球,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亲自部署和果断指挥下,我国的患病率、死亡率远低于其它国家。这期间,武汉军队组建医院主要负责收治危重患者,除治疗原发病外,对其它可能出现的致死性并发症防治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从2月到3月,385例患者仅一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有效地降低了总体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85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男210例、女175 例;年龄35~85(68.5±7.2)岁。这其中,208例一般重症、177例危重。
1.2 患者分级:根据每个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指数确定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级:低危级(危险指数<2)、中危级(危险指数2-5)、高危级(危险指数>5),危险指数确定标准:是否清醒(清醒能配合:危险指数0,不能配合:危险指数5),年龄(年龄<40,危险指数0,40-70:危险指数1,>70:危险指数2), 卧床时间(<1周:危险指数1,1-2周:危险指数2,>2周:危险指数5);血凝有无异常(有凝血倾向者:危险指数5:无0),有无静脉曲张史(有:危险指数2:无0),既往有无血栓史(有:危险指数5;无0)。
1.3 个体化预防:
低危级:入院时向病人做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宣教,鼓励患者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血栓预防操(平卧,双下肢稍分开,双足根着床,慢速大幅度背屈3分钟,双足外旋内收2分钟),每次5分钟。期间,每周检查一次下肢静脉彩超。
中危级:与低危级一样进行入院宣教,教会及鼓励患者规律做血栓预防操,双下肢垫高15度,同时每晚8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3天检查一次下肢静脉彩超。
高危级:若病人清醒能配合,可规律做血栓预防操,双下肢垫高15度,每晚8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000单位或依诺肝素0.6ml,不清醒不能配合者每日双下肢循环驱动仪使用30分钟,每天检查一次下肢静脉彩超。
1.4 治疗:本组仅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患者原发病较重,下肢彩超症状相对较轻,无肺栓塞,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给予增加抗凝力度,依诺肝素0.6ml, 皮下注射, 1次/12小时,未使用溶栓药物.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与以往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本组385例,其中低危级25例(6.5%),中危级96例(24.9%),无一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高危级264例(68.6%), 仅一例发生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发生肺栓塞,未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经抗凝治疗一周后左下肢肿胀明显减轻,复查深静脉基本通畅。发病率(0.2%,1/385)与以往临床报道重症患者DVT发生率16.0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重症新冠肺炎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三大要素为[2]: 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些因素可以导致患者体内的凝血和溶血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促使血栓形成。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大多为高龄患者,机体各项功能明显衰减,并且常伴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血液的变化,使得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比较大,血液流动性缓慢,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且患者大多病情较重,管路及监护导联线较多,使患者自主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还有部分病人完全无意识,从而使静脉血流速显著降低,导致血液瘀滞,易发生血栓[3]。
3.2 应重视新冠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新冠肺炎患者一般无外伤,下肢多能活动,理论上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略低于一般外伤及术后重症患者,但由于此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患者患病后情绪极低落,不能配合治疗,且部分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只能给予呼吸机或人工肺,患者下肢自主活动不够,若不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可能就会出现由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的致死性肺栓塞,这样病人最终并非死于新冠病毒,而往往是死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视不够导致的并发症,(2003年SARS病毒防治期间就有这样的遗憾)。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新冠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这不但是治疗病情的需要,也是国家人民的需要。
3.3 分级个体化防治:从新组建的医院新收病人开始,吸取2003年SARS病毒治疗经验教训,高度重视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本组患者采取分级个体化防治策略,取得了较理想效果,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远低于以往,(1)首先教育所有医护人员,提高对深静脉血栓重视程度,要教育好别人先得教育好自己;(2) 每个病人宣教工作要具体,让患者知道为什么会得此病,得病后的危险性,但不能让病人过度恐慌,让其知道通过简单做操或吃药完全可能预防;(3)鼓励患者多做血栓预防操,让患者有事去做,排挤郁闷心情,减少医疗资源损失、降低发病率,一举数得。(4)分级要易行且准确,如果指数临界时分级就高不就低,每个患者入院时医生通过填表很快能确定患者分级,及时下达医嘱;(5)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是否放置滤器,由病情确定,若患者全身情况好,下肢症状较重,或已有肺栓塞表现需放置下肢静脉滤器进行溶栓;若患者全身症状较重,则首选抗凝治疗。
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采用分级个体化防治策略,可有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且投入少,节约资源,临床上效果较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在其它疾病的重症患者。
[参考文献]
1]钱志芬等,压力抗栓泵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 10(18):33-34.
[2]段志泉、张强. 实用血管外科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543-545
[3]张艳、唐春炫等,术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当代护士,2017年6月上旬刊,51-52
[通讯作者]:张西京(1970-)男,主任医师, 西安空军军医大学重症科,武汉军队医院重症科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 E-mail: Tur1234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