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
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如何在“大保护、大治理”新理念指导下,推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谋划长远,干在当下,让黄河造福人民,是对我们水保人的一次大考验。
关键词: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考;黄河流域
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促进水土保持提质增效,需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不足、面临的形势,以及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思路、目标。从加强顶层设计、制度创新、监督管理、综合治理、监测评价、新动能培育、信息化建设、资金扶持等方面提出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主题
什么样的发展才是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①什么是高质量的发展?就是源于流域治理历程中的成功实践,又指导流域新的治理实践的发展,这种发展至少包括3个方面:主体的人与客体的自然构成生命共同体,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生态良好且能够持续提供优质产品,生活舒适且能够持续维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生态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相融互促。②什么不是高质量的发展?至少有3种类型的发展不是我们想要的:低技术含量、创新和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足的发展,流域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不均衡、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的发展,资源不节约、环境不友好、生态系统退化的发展。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生态要素支撑,给黄河流域这个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奠定最主要的水土资源基础,让黄河流域可持续地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主题,科学确定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指导、引领在更大范围和以更紧时间、更高质量全面推动流域水土保持工作。
2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2.1适度建设淤地坝,修订有关淤地坝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规定
淤地坝除了拦截流域泥沙、造地、抬高侵蚀基准面、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在达到淤积年限之前,也拦蓄了河道径流、减少了下游河道的生态用水。因此,淤地坝建设规划应结合流域综合治理进行,单纯的淤地坝建设,并不能解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建设淤地坝,有条件是前提,因此在规划淤地坝建设规模时,要慎重,不能犯急躁病。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病险淤地坝进行加固配套,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进行修订,提高淤地坝工程设计标准,尤其是泄水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只有泄水建筑物设计标准满足超标准设计洪水时,才能确保超标准洪水顺利下泄,保证坝体的安全。加大对现有淤地坝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对病险淤地坝加固配套工程投资,逐步提高现有淤地坝泄水建筑物设计标准。根据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对黄河流域淤地坝现状进行的摸底评估,截至2018年,黄河流域现有各类淤地坝58766座,依据2016年水利部印发的《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其中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就高达5282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迫切需要除险加固。
在对病险淤地坝进行除险加固的同时,还应及时修订现有淤地坝运行管护和防汛预案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在确保度汛安全的条件下,对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条件许可的淤地坝,应允许适度蓄水运行并为之配套提水工程,以满足经济作物用水需求,提高旱作梯田和经济作物的灌溉保证率,改善当地村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建设美丽乡村。
2.2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防治体系
黄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黄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甘南山地水源涵养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是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人为活动规模和强度较小,水土流失总体较轻,但存在加剧的潜在危险。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方针,健全综合监管制度体系,加强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限制或禁止生产建设活动,避免人为扰动或损毁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推进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实施封山禁牧和大面积保护等措施,恢复和重建森林、草地、湿地等水源涵养生态系统,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严格控制载畜量,实行草场封育轮牧,加大鼠害和黑土滩治理,有序推进游牧民定居和生态移民,走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
2.3加强制度创新
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健全完善水土保持制度,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水土保持工作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①强化流域管理体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完善流域管理体系”的要求,大力强化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委员会推动全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其他流域管理机构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推进全流域水土保持工作。②建立泥沙管理机制。泥沙问题复杂,涉及水土保持、河湖管理、水文等多个领域,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工作分割难以形成合力。建议推动建立泥沙管理机制,统筹协调泥沙管理工作,实现从源头、河湖、沉积全过程统一管理,为打造幸福河提供支撑。
结语
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重要的经济地带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基础保障作用。一要理清思路,坚持系统保护和发展理念。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好“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这一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水土流失“防”与“治”、控增量和去存量的辩证关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二是要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群体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要立足黄河水沙问题,河道和流域兼顾,按照“上游涵养、中游治理、三角洲保护”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布局,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统一规划、整体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以支流为骨架集中连片、规模治理,以行政区为单位分工负责、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群体效应,有效减少入黄泥沙,为协调水沙关系、确保黄河安澜作出水土保持的贡献。三要抓紧开展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水土保持林草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综合意识,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设计,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设计标准,有效保护好水土资源,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春宏.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J].中国环境管理,2018,10(1):97-98.
[2]赵阳,胡春宏,张晓明,等.近70年黄河流域水沙情势及其成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8,34(21):112-119.
[3]张晓华,王万战,郑艳爽.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C]//第二届黄河国际论坛论文集:维持河流健康生命(第4册).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