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审美创造与审美主体需求研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10期   作者:陈璐
[导读] 影视艺术作品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展现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塑造鲜明的银屏幕人物形象,
        陈璐
        北京神舟航天文化创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100086

        摘要:影视艺术作品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展现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场景,塑造鲜明的银屏幕人物形象,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引导他们的爱或憎、悲或喜,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同时观众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对影视作品做出一定的评价,这既是观众的一种认识过程,又是一种情感交流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接受和艺术创造的过程。影视艺术审美创作与审美主体需求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影视的审美创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审美主体需求性的研究。
        关键词:影视艺术;审美创造;融合

        以商业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下的当代影视创造,经济价值已经成为其重要参数,一部影视成功之作,必须适应影视审美主体需求并具有良好内涵,由此审美主体需求是影视审美创造过程中至始至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时代特性
        1.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类型化
        当今影视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票房、收视率等商业市场机制的影响,而倾向于模仿已获成功的作品,从而保证其收视率和经济利益,呈现出较严重的类型化倾向,审美情调趋向单一性现象严重。
2.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文化庸俗性
        暴力和色情容易使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暴力又是世界影视业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法宝,但是却会对社会的安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色情泛滥,源于审美品味恶俗和盲目的拜金主义。影视审美创造的目的并不在于肉欲的迷恋,而在于唤起观众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3.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人文失落
        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及影响力的艺术对人的情感、道德、信念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巨大而深刻的。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物欲至上、人的物化、精神的失落困惑着影视创造;另一方面,近几年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影响,影视界也一度风行玩人生的游戏哲学,一切以解构为中心,导致影视创造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
        二、影视艺术审美创造对审美主体的影响
        1.影视艺术可以丰富和充实审美主体的精神生活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各类信息快速传播,社会和时代在快速发展,人类生活节奏加快,需要从业余生活中获取更多信息,同时力求身心放松。影视艺术大到涉及国家大事,小到遍及人的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广泛,同时还吸取了音乐、摄影和服饰等艺术的优点,并融入了现代科技,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综合性、逼真性、视像性、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使人类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启迪。
        2.影视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审美主体的生活方式
        信息冲击的时代,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使得每个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迅速为全人类所共享,影视艺术起到了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传播文化,在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的作用,增进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人的视野,提高了人的素质,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影视艺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和娱乐方式,足不出户就可以接受来之世界各地的信息,欣赏世界各地的文体节目和领略自然风光。开阔了眼界,思维自然也就变宽了。
        3.影视艺术还影响了审美主体的思想观念
        在影视作品中传播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生活方式、社会语言等潜在的文化信息,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所倡导的生活理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及行为准则,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品位。
        三、影视艺术审美主体的需求
  随着影视业的迅猛发展,观众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其主体审美需求性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1.娱乐化
        从影视创造的主流看,审美主体比较注重外在形式和情绪化的镜头语言,而对于影视中所蕴涵的深层次内涵关注不够,很难让观众通过观影而实现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目的。从观众对影视的评判标准看,往往把能否满足感官愉悦、是否具有猎奇性、明星化作为选择观看影视作品的依据,忽视了对影视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对影视的本质思考。另外,影视创造尚未开始,绯闻炒作已成为票房的必要铺垫,传媒、受众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娱乐的洪流,影视娱乐化以满足大众感官的刺激与享受为己任,在这种文化流变的熏陶下,审美主体需求的娱乐化倾向为大众文化的功利性从一个侧面进行了图解,审美主体需求中享乐主义之风盛行。
        2.个性化
        社会科技的发展让影视观众拥有极为自由的个性化选择空间。单一化的影视创造已无法满足影视审美主体的需求,影视创造应提供多样化风格与趣味来适应主体需求,同时影视创作还应该考虑到审美主体的需求会随着时间、场合而产生变化,由此影视创造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增强创作的多样性。审美活动是极具个体性的精神活动,审美主体的选择都是源于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在影视审美创作时,不仅要适应审美主体的文化需求,更要承担起引领大众审美文化走向更高层次的责任。
  3.利益化
        影视审美主体需求的发展是和大众日常生活需求及满足形式紧密相联的,在整个影视审美主体需求的流变之中,大众日常生活主体意识的具体选择立场规定了观众在影视创造中的审美价值取向,确定了以日常生活的趣味表现方式和表现途径从影视创造中得到审美价值的现实体现。大众日常生活意识的高涨和精神崇高性的淡化,构成了中国当下影视审美主体需求变革中的两个重要标志。在把握中国影视审美主体需求的发展前景之时,必须深刻关注到感性与理性关系的现实结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国影视审美创造发展所可能产生的实际影响。
        四、影视审美创造与主体需求的融合发展
        1.影视审美的多样化创造发展
        当前的影视审美创造是大众化、商业化和审美多元化发展下的影视艺术,作为大众生活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影视审美创造应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通过影视审美创造来展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而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强调审美文化趣味、需求的多样化,多样化的多元取向才能张扬艺术个性、丰富影视文化市场,才有助于中国影视审美创造的健康发展。
        2.影视审美的人文主义精神创造发展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更应是影视审美艺术的核心,影视审美创造如果失去人文精神,就会导致灵魂的缺失,成为一种浅薄庸俗的影像和声音。影视艺术审美创造的职责就是让美好的人性视觉化、艺术化、故事化,《魂断蓝桥》、《泰坦尼克号》等作品都是展现人性光辉的情感片,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生命意义的维护和追求,从而赢得了观众。
        3.影视审美的弘扬民族文化的共同情感创造发展
        随着西方影视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西方影视创造中所带来的价值观、思想倾向和文化精神逐步影响着发展中国家,并导致这些国家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危机。面对着西方文化霸权,中国影视应该大力发展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影视创造。例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及李安的作品都试图挖掘古老东方文化的民俗奇观,展示出华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受众的视角看,对于影视审美主体的需求,应以尊重与理解为基础,可以将“精英文化”融于“大众文化”中,对大众进行一些“精英文化”的熏陶,这样既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从而吸引大众,又可保证大众审美需求不向低俗方向发展,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
        在影视发展的整体性上,影视审美创作与主体审美需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并将随着中国社会文化传播机制的不断发展而完善,随着影视审美创造技术能力的不断改进而提高,其对于影视审美主体的需求的引导和制约功能也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罗莉.对我国当代影视文化的审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2016(04)
[2]林平.论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评论,2014(1).
[3]华忠秋.电视艺术审美价值表现浅析[J].活力,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