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20年10期   作者:孙莉丽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莉丽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近年来高等教育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且发展极为迅猛。
        关键词: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中,其招生标准、收费体系等发生了变革,这使得高校中的学生不断增多,而与此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加。国家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实行了助学贷款政策,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颁发助学金等,我国高校也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构建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这虽然解决了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资金问题,但是也使得其心理状态随着国家和学校对自身的资助而发生起伏变化。因此,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跟踪和分析,结合具体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心理辅导,使其早日脱离经济贫困带来的阴影,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完成学业。
        1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的路径研究的意义
        精准资助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也是铸就“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更是我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了打好精准资助攻坚战,党中央加强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基本的公共服务。教育方面:在贫困学生中建档立卡,并且免除高中的学杂费,并加强乡村地区的教师素质能力的培养,缩小城乡的教育差距。就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进高质量人才,并完善创业机制,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确定帮扶对象时,对符合条件的一一审核,事后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名单公示,确保整个过程平等公正。所以开展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的路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
        2.1没有全面发挥以人为本工作理念
        很多高职院校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度过难关,通常会从经济上为其提供帮助,而不注重心理教育,比如会为其发放助学金,提供助学贷款等,如此虽然能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但是却无法弥补其心理的创伤,对于其长远发展是不利的。且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者因为观念或者意识不够强烈,通常会背离以人为本理念,在具体的资助活动中更多的体现出了“救济”、“施恩”的意思,如此不仅无法实现资助的目的,而且还会对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的身份进行强化,从而损伤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应当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如此才能够取得更高的实效性。
        2.2缺乏个性和预防性教育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现实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其家庭的现实情况,如此才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推理,从而采取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然而就当前而言,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都是统一性的,且在开展教育之前不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学生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就容易导致自身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从而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仅仅是依据具体的流程来行事,并不去真正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以及规律,没有制定健全的对策来对这些问题进行预防,所做的工作仅仅是补救性的,缺乏预防性教育。
        2.3识别贫困对象机制不够完善
        ①贫困对象识别标准界定指标单一。目前对于困难、一般困难的定义为文字性描述,主要依据贫困生是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院评议小组在评定过程中主观因素占据主导,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定体系标准,无法满足“精准资助”的需求精准要求。而且如果简单地按照家庭收入评定,就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存在很多的误选、漏选等问题。有的家庭可能因为重大疾病、子女上学、自然灾害或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导致家庭可支配资源减少甚至背负债务,实际上他们是非常需要得到精准资助的帮助的。②认定因素较为单一,缺乏客观性。从生源来看,农村贫困生比例远远高于城镇生源的比例,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认定过程中将“家住贫困边远地区”作为直观评定因素,缺乏客观评定标准。二是在部分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开具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当地民政部门没有任何备案,部分“贫困证明”的可信度不高,较为随意。因此,贫困生持有的“贫困证明”可比性不强,无法满足“精准资助”的对象精准要求。
        3高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措施
        3.1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为了更好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应当钻研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这些学生的行为进行跟踪,深入了解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变化,并提供针对性的开导和教育。同时,思政工作者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站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场上去感受其所处的现实,并积极与其谈心,对学生要足够的理解和尊重,竭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关爱学生、了解学生,放下架子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才能够更为深入地发现学生心中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思政工作者长期坚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直面自身的困难和窘境,心中充满正直和阳光,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和憧憬,如此才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3.2深入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必须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明白其家庭贫困的原因,从而提前进行针对性心理教育方案的制定。比如,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母亲独自供养,所以家庭较为贫困。这对于这类学生而言,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心理教育的时候应当侧重于心理疏导,让学生明白母亲的不易,并教育学生感激母亲、自己努力学习、好好生活,不枉母亲对自身的期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情况并不可怕、也不丢人,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心理态度来学习知识、对待他人。还有一些学生父母残疾,缺乏挣钱的途径所以家庭困难,针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则应当侧重于反哺教育,教导学生要爱护自己的父母,不因父母残疾而对父母不理不睬,要关爱父母,并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3提高精准资助识别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高职院校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完善精准资助识别目标瞄准机制要立足新形势,做好精准资助数据统计工作,准确地识别和定位贫困学生。确定学生贫困原因、经济情况等信息,促进精准资助识别工作的开展,增强精准资助识别工作的有效性。在对学生进行贫困识别信息采集的时候,具有巨大的挑选和困难,这就需要精准资助对象识别工作者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摸索和总结高效可行的识别方法和程序,努力做到“精准资助”,以保障贫困学生的生活。
        3.4完善学生心理辅导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的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因此应在精神追求及文化素养方面更多的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贫困学生作为内心情感较为敏感且属性复杂的学生群体,有效的贫困资助活动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心理资助机制,不仅在物质维度中保证学生的权利,并且应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及精神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在能力,并适当地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疏导及情感鼓励,发挥贫困资助工作教育育人的功能。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起德育教育的长效措施,借助现阶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走出自卑、敏感、自闭的心理问题,借助社会之中的德育教材挖掘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借助贫困学生资助活动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其次,高职院校应树立经济的资助体系观念,建立积极的资助体系观念有助于提高资助的效果及质量。高校资助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资助工作开展的成效性,充分发挥项目资助的教育功能,借助资金资助的方式建立学生自强奋发的精神。
        3.5构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做好方法的优化,尽量摒弃单一说教的方法,选择多样化的方法。可以采取实践性的教育方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要教育其学会自立自强,学会感恩,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开展一些勤工俭学活动,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资金,从而满足日常需要。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假期等进入到社会中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参与实习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得学费或者生活费。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有效开展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社会的美好,积极与他人沟通等,打开这些学生的心结,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可以开发对应的网站,在网站上设立对应的窗口,有思想政治教育窗口、时政热点窗口、心理辅导窗口等,也可以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独立的窗口,由专门教师负责网站维护、疑问解答。这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到网站中吐露心事,咨询心理问题等,还可以将自身的坏心情说出来,教师对其进行疏导,并对其开展心理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咨询的时候不用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教师也不用呈现自己的身份,网站对学生的咨询信息保密,如此学生更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事,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6完善贫困学生认定体系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改进,应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积极完善认定的方式及策略,建立健全科学的认定及合适集渠道,汇集教师、学生、同学、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并搭建出生源地、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四方位一体”的认定机制。与此同时高校应建立惩罚制度,针对弄虚作假的学生收回助学金并给予学业警告。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认定应重视教师队伍及机构组织的组织及建设,积极提高教师的领导能力及组织能力,重视贫困认定及资助基础工作的夯实,建立健全认定机制及资助机制,保证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借助信息化的时代环境,完善贫困学生信息库的监督及管理。
        结语
        总之,精准认定是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在恰当的时间给予恰当的人以恰当的资助,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享受到资助,才能做到将资助资金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助政策的效能。实现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资助工作者努力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实现目标,既要“扶困”,更要“扶志”。
        参考文献
        [1]阮凤敏.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科技视界,2014(07).
        [2]尹士花.基于“诚信教育”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精准认定研究[J].科教文汇,2019(04).
        [3]翁文香,陈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缘由与改进[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