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急救护理学》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陈东伟
[导读] 目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急救护理学》的实施与效果。

        陈东伟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急救护理学》的实施与效果。方法:采取随机筛选的方法,将护理系必修课《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0人,纳入到此次试验之中,时间是控制在2019年2-2019年7月之间的二年级学生,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对实验组学生采取MOOC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且所有的学生都是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下的参与到试验之中的,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实施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整体的评价。结果: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分析后可以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P<0.05。结论: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急救护理学》的实施与效果能够发现,其能够有效的实现更加优质的资源共享,还能充分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急救护理学;实施;效果观察

        在进行目前的急救护理教学的时候,需要顺应当前教学的改革模式,并且通过一种更加多元化与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护理工作者们需要重视的一个关键点[1-3]。基于此,本文讨论了“互联网+”背景下《急救护理学》的实施与效果,相关的结果如下文所示。
1 学生在临床试验中依照的相关资料与应用的方法
1.1学生基本资料情况
        采取随机筛选的方法,将护理系二年级必修课的《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学生共200人,纳入到此次试验之中,时间是控制在2019年2月-2019年7月之间选修的学生,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阻采取常规教学模式,对实验组学生采取MOOC联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且所有的学生都是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下的参与到试验之中的,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实施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年龄在19到23岁之间,而平均的年龄在(21.86±1.13)岁之间,男女比例为21:79。对照组学生的年龄在19到24岁之间,而平均的年龄在(22.74±1.24)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9:81。
1.2试验中采取的相关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学生采取的是常规的教学方法。
        实验组:对本组学生采取慕课结合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课时的设计,共39个学识,而其中有16个学时为线上的学习,有6个学时为直播互动的模式,17个学时为学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模式。课程大纲的设置需要涵盖所有的教学内容,并且依照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对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录制,学生则根据教学的进度来进行自主的学习,在结束之后,参与相应的考核。


1.3相关的观察指标
        采取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种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内容包括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考核、还包括综合实践操作,对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评分高则代表考核成绩优。学生的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概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文章中进行的统计学分析的软件为SPSS21.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于文章中的相关数据实施处理与分析工作,而相关的计数型指标则采取例数(n\%)来进行表示、而再通过x2的方式进行相关的检验,而在计量型的指标方面采取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s)进行描述、并且应用t进行检验。如果P<0.05的话,则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之间相关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 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评分与实际操作评分
        通过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综合实践方面上评分都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学习效果较好,实验组的理论评分为(91.38±2.65)分,实操评分为(88.59±3.17)分,对照组的理论评分为(83.37±3.69)分,实操评分为(81.45±1.78)分,t分别为17.6316,19.6369,p分别为,0.0000,0.0000,P<0.05。
2.2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
        对比两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发现,实验组学生的非常满意有66例,满意有21例,基本满意有9例,不满意有4例,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学生的非常满意有51例,满意有10例,基本满意有11例,不满意有28例,总满意度为62%,x2值为23.5506,p值为0.0000,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3 讨论
        “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共享需要结合混合式的教学,使其能够占据主导的地位,这种混合的方式,是充分的将学生与老师在面对面的教学上的优势,并且通过上传丰富的在线的学习视频,能够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4-5]。
        此次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模式分析后可以发现,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P<0.05。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可以更加有效的实现对于优质资源的共享,还能进一步提升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睿颖.SimMan3G教学系统在《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6):1-2,48.
[2]赵小义,白冬琴,刘雅玲.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5):656-659.
[3]李仕敏,许美艳.急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中OSCE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3):194-195.
[4]周玉琴,高金利,冷长瑜.师生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3):96-97.
[5]王惠峰,郭红,刘宇.基于任务驱动的急救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11):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