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诊断中超声图像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朱文玲
[导读] 腕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可进行精细活动,但
        朱文玲
        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医院超声科  四川  成都611130
        腕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可进行精细活动,但腕关节的结构较复杂。同时,腕关节也是容易受损的关节。长期使用腕关节的人员其肌腱在键鞘中反复摩擦而发生损伤,出现腱鞘水肿,进而发生腱鞘炎,出现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此病多发生于快速、用力使用手部劳动的人群,如:使用电脑键盘者、从事手工业者、中老年妇女者,多表现为局部肿胀及疼痛,手腕部的活动能力受限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以往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来诊断,但近年来,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超声在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其他影像学诊断相比,高频超声具有无反射性、非侵入性及价格低的优点,且不受患者状态及其他因素的限制,检查方法边界等,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超声检查手腕关节时,患者常取坐位,并将双手放在检查床上,将探头置于患侧手腕部的疼痛部位,调节探头探测深度及频率等,观察手腕部皮下软组织及肌腱、腱鞘的形态、结构,观察周围有无积液,并嘱咐患者运动手腕部及手指等,肌腱是否有粘连等。正常的手腕部肌腱纵切声像图表现为形态均匀,结构呈现清晰的条索样,回声细密,表面光滑连续,横切声表现为网状高回声,并呈现圆形及扁圆形。

当运动手腕及手指时可见到肌腱活动顺畅,且无粘连及滑动阻力,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到肌腱内无明显的血流信号。对于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患者而言,按压肌腱肿胀部位有较明显的疼痛,并通过二维超声可见到肌腱、腱鞘局部肿胀增厚,且肌腱回声减低,边缘并不光滑。部分患者的腱鞘内可见到细带状的液性暗区。当嘱咐患者活动手指及腕关节部位,可见到肌腱活动度减低,且手指难以完全伸直。通过超声可见到肌腱与周围组织相粘连。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可清晰的显示肌腱、腱鞘内有较丰富的细点状血流信号。对于腱鞘囊肿者而言,其超声图像表现为肌腱旁的边界有清晰的液性暗区,表现为椭圆形及形态不规则,并有丰富的点条状血流信号。而对于腱鞘纤维瘤者而言,其超声图像表现为肌腱旁椭圆形,且边界清晰,有低回声的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有散在的强光斑,肿瘤内部及周边并没有明显血流信号。但临床中也存在由于增厚的腱鞘血供丰富,误诊为蔓状的血管瘤。
        超声检查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时,应注意“各向异性”伪像。由于入射声舒与肌腱不垂直时,将出现回声部位的失落现象。而这一伪像将造成肌腱局部回声缺失或者减低,进而误诊为肌腱受损。因此,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观察到肌腱回声改变时,应在原部位轻微旋转探头,并进行多切面探查,确定回声改变原因。同时,在检查过程中,由于不同人群的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存在不同,肌腱厚度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检查中应与患者对侧同一肌腱来进行对比,有效判断肌腱是否存在增厚现象。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具有价格便宜及无创优点,在手腕部损伤性腱鞘炎诊断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清晰的观察肌腱的运动情况,定位肌腱受损部位,了解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情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