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军
重庆药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0000
摘要:通过分析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的现状及其实践意义,探索从企业资质、质量安全、价格行为、供应保障、守规程度五个方面构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有利于强化对企业的信用监管,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保障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药品集中采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1]。我国高度重视信用体系建设,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转变治理模式联系起来,以期建立基于信用体系的自律秩序[2]。我国药品集中采购中,部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意识薄弱,失信行为时有发生。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及带量采购的常态化推进,如何在新形式下构建药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当前现状,对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浅析,以期提供参考。
1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的现状
1.1信用评价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各省招采机构不断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广东、重庆等省市单独发布了药品交易监管相关办法,多数省市在采购文件中明确了药品质量、供应保障等评价内容,在保障交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信用评价制度仍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不够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1.2信用信息横向联动不顺畅
药品集中采购企业信用行为涉及药监、医保、卫生、税务、工商等多个部门。目前部门之间的企业信用信息尤其是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利用存在巨大的“壁垒”,理想的企业信用共享工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尚未形成[3],在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部门横向联动不顺畅,企业信用信息碎片化、壁垒化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1.3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药品集中采购企业信用行为涉及质量、价格、供应保障等多个方面,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企业进行商业贿赂、虚高定价、恶意低价中标后不供货等现象时有发生。目前大多数省市在采购前通过“双信封”招标的技术标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常用指标涉及药品质量抽检抽查情况、企业生产规模、经营业绩等,指标设计不够全面,且未设计采购实施后的动态评价指标,同时未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不便于企业信用评价信息的运用。
2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的实践意义
2.1强化监管的针对性
企业信用评价能够客观反映企业信用情况,有利于发现企业共性及个性问题,便于精准监管,将无序监管变为有序监管,避免监管的盲动性,便于监管部门有的放矢地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查处。
2.2提升监管的动态性
通过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动态信息,及时发布安全预警,动态跟踪督促企业加整改。
2.3增强行业的自律性
通过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运用,配合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明确“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原则,能够激励企业诚信经营,有效制约企业不合规的经营行为,逐步引导企业增强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
3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受经济社会、信息技术、采购政策等影响较大,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考虑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做到通用性和引领性相结合,指标体系需按发展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要做到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相结合,核心指标要能反映企业信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最重要的是,指标体系的建设最终的目的是为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基于“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4],从企业资质、质量安全、价格行为、供应保障、守规程度五个方面确设置系列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5结语
建立药品集中采购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系统工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提升企业信用评价效率和精准度,加快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反复认识和适时动态调整进程,使其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由于研究时间有限,该体系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应用中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东侠,郝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治化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3):50-54.
[2]戴昕.理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视角法治分散、德治集中与规制强化[J].中外法学,2019,31(06):1469-1491.
[3]王伟,刘南斗,侯江山.打破信息分割实现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人民法治,2016(09):14-16.
[4]王珍珍.城市绿色交通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