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东坡
上海市崇明区第三人民医院(岳阳医院分院) 放射科 上海 202153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中采取CT诊断和MRI诊断两种不同方式产生的诊断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股骨头坏死患者87例,手术治疗确诊,其中43例术前接受CT诊断,归入A组(对照样本),44例接受MRI诊断,归入B组(观察样本),对比诊断效果。结果:B组误诊[4.55(2/44)]、漏诊[2.27(1/44)]<A组误诊[13.95(6/43)]、漏诊[6.98(3/43)],差异可比(P<0.05)。术前术后诊断验证,B组一致性为95.45%(42/44),A组一致性为79.07%(34/43),B组>A组,差异可比(P<0.05)。结论:以MRI进行股骨头坏死诊断,误诊率较低,漏诊率较低,诊断更加准确,检出率更高,优于CT检测,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骨头坏死;CT;MRI;放射诊断
前言:股骨头坏死为当代高发性骨科疾病,多因股骨头部位血供出现异常,如血供能力减弱甚至中断等,继而诱发骨细胞死亡和骨髓成分死亡,同时阻碍后续机体自我修复,最终造成股骨头发生塌陷,关节功能异常,或者相关骨结构发生改变。股骨头坏死发病后,患者承受病痛,生活质量下降,正常活动受限,高效诊疗具有必要性,必须进行诊断确定病情,然后进行治疗干预[1]。本文即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87例患者,观察CT诊断与MRI诊断对诊疗存在的不同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87例,A组43例,术前CT检查,性别:男/女=24/19,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7.3±6.5)岁;左侧坏死11例,右侧坏死32例。B组44例,术前MRI检查,性别:男/女=25/19,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4±6.3)岁;左侧坏死13例,右侧坏死31例。两组有可比性(P>0.05)。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2)手术治疗确诊;(3)术前检查方式为CT/MRI。
排除标准:(1)孕产妇;(2)精神病史;(3)配合性差。
1.2方法
A组术前CT检查:使用多层螺旋CT机,患者为仰卧体位,电压设置120kV,电流设置80mAs,层厚设置5mm,层距设置5mm,矩阵设置512×512,准直设置0.75mm,仪器管球旋转时长0.75s。
B组术前MRI检查:使用核磁共振检测仪,层距1mm,层厚4mm,横断面序列为T1W1和T2W1,为患者执行检查。重复时间设置为(300~400)ms,TE指标为(90~125)ms。
1.3观察指标
统计误诊概率和漏诊概率,以术后确诊结果对比术前CT/MRI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结果一致性。误诊、漏诊占比越低,则说明该术前诊断方式越可靠;一致性越高,则显示该术前诊断方式准确性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处理股骨头坏死患者数据,计数资料(诊断与术后证实结果一致性、误诊、漏诊)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年龄等基础信息)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误诊、漏诊
B组误诊病例2例,占比4.55%;A组误诊病例6例,占比13.95%;B组误诊率[4.55%(2/44)]<A组误诊率[13.95%(6/43)],差异有可比性(P<0.05)。B组漏诊病例1例,占比2.27%;A组漏诊病例3例,占比6.98%;B组漏诊率[2.27%(1/44)]<A组漏诊率[6.98%(3/43)],差异有可比性(P<0.05)。见表1。
3讨论
外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因素之一,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用量超过科学剂量也会诱发股骨头坏死,部分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酗酒,也可造成此后果。以上不良因素,可对股骨头通血造成消极影响,致使骨髓细胞坏死,影响患者的正常机体活动功能,患处还会产生疼痛感,髋部也易发生压痛。科学诊断可促使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尽早干预,提升治疗效果。早期确诊,实施有效干预,可减缓股骨头坏死进展速度,防止股骨头部位发生塌陷情况,最大限度维持股骨头患者髋关节的功能。CT和MRI均为适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放射检查手段,但诊断科学性存在差异。MRI可更加精准地分辨患处软组织,清晰展示坏死部位形态,确定病变位置,优化检查影像层次性[2]。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股骨头患者为样本,对照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科学性。研究显示,A组误诊比例[13.95%,43例中发生6例]高于B组误诊比例[4.55%,44例中发生2例],两组可比性(P<0.05)。A组漏诊比例[6.98%,43例中发生3例]高于B组漏诊比例[2.27%,44例中发生1例],差异有可比性(P<0.05)。术前,A组中CT诊断出34例股骨头坏死,与手术验证结果一致性为79.07%,明显低于B组(该组诊断出42例患者,经手术验证实际为44例,结果一致性为95.45%),两组有可比性(P<0.05)。
综上,CT检查与MRI检查在应用于骨头坏死诊断中均有应用价值,比较二者诊断效果,可知MRI检出率更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更强,相对于CT检测,MRI检测发生误诊、漏诊的概率更低,临床具有优越性,在进行股骨头坏死反射检查时,建议优先选择MRI诊断方式。
参考文献:
[1]朱立军.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5):136-137.
[2]王钊.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效果对比研究[J].智慧健康,2019,5(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