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观察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8期   作者:陈丽萍
[导读] 目的:评价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的效果。

        陈丽萍
        云南省中医医院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评价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和综合组,对一般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对综合组实施内科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及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综合组的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HAMA评分、PSQI评分均较一般组低,P<0.05,护理前的HAMA评分、PSQI评分与一般组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内科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科综合护理;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为我国人群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急性疾病,起病骤急、病情凶险,延误诊治可在短期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几十年来我国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已得到明显改善,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护理工作在改善该疾病患者预后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2-3]。因此,近年来临床上报道的关于该疾病护理实践的研究不断增多。本研究主要探讨内科综合护理应用于该疾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8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不包括合并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患者。应用随机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综合组和一般组。综合组中的男女比例为25:19,年龄31~79(51.69±3.82)岁。一般组的男女比例为27:17,年龄28~80(52.02±3.75)岁。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均衡性,结果显示基本均衡(P>0.05)。本研究在事先获取研究对象本人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后正式进入研究阶段。
1.2方法
        一般组:予以本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健康宣教等内科常规护理。
        综合组:予以本组患者内科综合护理,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1)个体化心理护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起病骤急,机体痛苦严重,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导致心理应激水平升高,可能诱发生理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阐述,分析患者的性格特征和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惑,结合患者性格特征进行心理疏导。(2)个体化健康教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用药监测:遵医嘱给予患者发放药物治疗,掌握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患者用药期间加强病房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医师。(4)个体化营养支持:摒弃常规的以忌口、禁食为主的营养支持模式,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模式,具体为以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和病情为依据制定营养支持方案,疾病治疗和康复期间定期根据患者机体营养状态评估结果和病情改善情况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对比综合组、一般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和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共20个条目,中国常模标准分界值为50分,低于50分为无焦虑。
        睡眠质量:评价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共包括18个条目,总分范围0~21分,评分的由高至低表示睡眠质量的由差至好。
1.4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差异分别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
2.结果
2.1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下表,两组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综合组的更低。
表1综合组、一般组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和对比n(%)

3.讨论
        探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高质量护理模式为近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实践的重要研究内容。我院为进一步改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为患者制定了内科综合护理模式。本研究旨在明确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由结果部分的数据可知,综合组患者的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后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一般组,表明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内科护理模式。
        内科综合护理模式为基于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客观的护理证据采取护理措施,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护理模式具体采取的护理措施不仅盲目性较常规护理小,且有效性较常规护理强,能够有效解决患者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存在的多种护理问题和健康风险因素。因此,能够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内科综合护理为适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模式,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各大医院消化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珊.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要点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6):120,122.
[2]高丽.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消化内科专科护理临床观察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209.
[3]王晓娟.KTH整合式护理模式在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学,2020,9(01):6-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