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狄志红
[导读]

狄志红   新疆哈密巴里坤县奎苏镇中学  新疆  哈密  839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4-01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反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能达到叶老先生的境界呢?
        一、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知识最好的引导者,假如能使学生对学习的感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引发了求知欲 ,则进一步拥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有较大提升。
        首先,要了解学生兴趣所在,顺势引导激发学习的好奇心,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乐学、活学。如:我执教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上课伊始,当学生读到课题中的“游”字时,我顺势引导读到这个“游”字给你最大的感觉是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潜意识中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学习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感受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卢梭有句名言:“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通过学习成果的及时反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中,当学生读书读的特别流利或回答的问题特别精彩时,教师及时恰当评价语会有效地激发学说的学习兴趣。第三,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如在讲授新课在汇报预习成果时,看谁读得好,比谁对字词记得牢记得快,通过小测试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兴趣。第四,注重因材施教,努力维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布置适当的学习内容,将其控制在学生能够理解和承受的范围内,从而使学生感觉“努把力就可够得着,坚持一下就有成就感”,从而维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二、从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质疑、探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各种能力不断增强。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提倡合作、交流。
        教师以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的态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质疑,从多角度寻求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主动、简要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开放性、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学生认识到聋哑青年的特别之处—“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读到这个句子,你脑海里问题产生吗?”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认真思考,增强学习能力。
        2.教师简要评价,巧妙引领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语言要亲切自然,简要准确,多用鼓励赞誉之词,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学习《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一位同学读青年画鱼的句子时,读的很流利有认真时,我及时给予评价,“他画的娴熟,你读的更娴熟。”当学生听到老师这样的评价语时,参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会更强,同时也会迸发更多思维的火花。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渗透,读中感悟。可想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正可谓是一举多得。实际上读书是把学生分析课文时的理性知识转化为感兴知识的提升,是一种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坚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以读代答,以读代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例如执教<<鱼游到了纸上>>时,由题眼“游”入手,顺势带出七个含有“游”字的句子,我于此展开单句个别朗读,有效地推进了初读的读通课文。当教学到青年在静静看鱼时,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悟青年忘我的境界后,我及时用优美的语言创设四季的不同情境,让学生感悟青年一年四季静静看鱼的忘我境界,让读书把分析可课文的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从而激起学生对聋哑青年的崇拜,进而学习他的优秀品质。老师讲的怎样天花龙凤,学生怎样对答如流多比不上学生读出了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多角度渗透,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及读书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善学”,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逐步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