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何水娣
[导读] 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中,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到细致入微,要与学生本人、家长及其它老师一起交流合作,类似于医师的会诊。近年来,这种会诊式的德育工作模式逐渐受到欢迎,因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诸多初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本文就这种工作模式在面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建设、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创建探析。

何水娣   阳江市阳西县兴华学校  529800
【摘要】在初中学生德育工作中,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班主任需要做到细致入微,要与学生本人、家长及其它老师一起交流合作,类似于医师的会诊。近年来,这种会诊式的德育工作模式逐渐受到欢迎,因为这种模式能够有效解决诸多初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本文就这种工作模式在面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建设、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创建探析。
【关键词】德育工作  会诊式  道德建设  心理问题  情感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2-01

        一、面对学生的道德建设问题
        初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各种感情还处在形成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而更需要教师的及时把握。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会诊,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要及时更正。要真正做到会诊的模式,教师需要注重望闻问切,也就是看学生的举止,听学生的言论,问学生的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初中学生在道德建设上容易遇到的问题包括很多方面,这里,分条说明下。
        初中德育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正确的法律观念等。以爱国主义为例,初中学生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认识有限,很容易出现一些认知错误。如果发现学生平时在班级上有些不爱国的言论,对党和国家有些不良认识,教师应当及时与之交流,而绝不能得过且过。因为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些言论尚且属于童言无忌,但是当孩子一旦长大,这些言论无疑具有蛊惑人心、影响社会舆论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与学生的品德社会教师交流,与家长和校方交流,用会诊式的讨论获取正确引导学生的方案,寻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观念的事实和知识材料。如2009年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姚志允的学生,开学初就听到他在班级上有些不爱国的言论,说什么“老子一辈子都不爱国,爱国的都是他妈的蠢货!”我便及时与之交流,跟他讲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如北京奥运、非洲难民的视频等与之共享,使其了解国家安定的来之不易,国家繁荣也是国民的骄傲。同时,我还与班上的品德老师交流,建议老师在品德课中再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课后还与该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的思想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这位同学思想改变明显,学习进步也很大,牢固树立了爱国爱党爱校爱班的思想。国庆时他还积极代表班级在校园插国旗,组织同学看阅兵。
        同样,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也很重要。有些初中学生,年纪尚小,却出口成脏,行为怪异,做出一些不符合初中生形象的事情。例如课间躲在厕所抽烟,奇装异服,披头散发,对于正在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不可以用蛮横的方式教导,更不可以严词犀利地呵斥,更不能威胁勒令。不伤害学生、不放弃学生,用鼓励的方式和耐心的讲解,用丰富的案例来进行佐证,及时与学生和家长展开座谈,确保学生能够因为教师的会诊而有所成长。



        二、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
        初中生的心理相对脆弱,缺乏成熟的感情调控机制,同时容易被一些外部事物所影响。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上常常面临烦恼,而对于青春期心理脆弱的孩子而言,这些烦恼不仅仅能影响学生的成绩,更加能够影响学生的成长。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这种心理问题,教师在会诊式的德育工作模式里,首先要做到先知先觉,及时体察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正如一个高明的医师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除了关心学生,时时为学生着想之外,作为教师,还需要对于学生显露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理解为下对药方子。如2016年我发现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刘倩倩存在心理问题,每日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甚至出现缺课缺勤的情况,我便先以温和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这一步即望闻问切中的“问”。接着我及时与家长联系,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类似于中医的“切”。当然,在这一过程之中,不可过于明显。我在开学初期就已经与家长建立了联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和谐的教师家长关系,为了孩子的成长共同努力,最终将孩子塑造成了一个阳光、积极、活泼、自由、健康的好少年。
        三、面对学生的情感问题
        学生的情感问题可能包含许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学生与教师的情感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应当是一种尊重与理解、尊敬与爱护的感情。然而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喜欢老师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这不仅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怠学的情况,还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人民教师,应当具有充足的教学素养,注重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在批评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绝对不可以说一些伤害学生感情的话,当然也不可以进行体罚。班主任,作为德育教师也应该承担起收件箱的作用,鼓励学生向自己及时反映其它教师在教学或者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班主任德育教师应当与其它所有教师一起,保障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会诊式的德育工作模式中,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共同讨论解决存在的师生问题。2012年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学生廖珊珊,在课堂上被老师批评了,而她却没能理解和接受,感到愤恨不平,之后便对教师产生严重的排斥心理,每上该老师的课不是捣乱就是睡觉。我先找到批评该学生的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之后我们都认识到,尽管孩子不是,但批评时却没注意方式,没能顾及学生个人的感受。然后我又与该教师一起跟被批评的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最终使其认识到如果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使学生变得更优秀,说过的话也不必过于计较。通过当事人双方面对面的真诚交流,该同学最后改变了对教师的态度,后来两人还成了很好的朋友。
        四、总结
        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强调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联合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多方会诊,解决学生存在的德育问题。面对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班主任既是会诊的组织者,又是会诊的主治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应当是科学合理且全方面兼顾的。
参考文献:
[1]李非.基于“会诊式”的班主任德育工作[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01):33-34.
[2]唐烈喜.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华夏教师,2015(02):83.
[3]唐伟娟.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2(08):2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