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艺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钟敏
[导读]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普遍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本文将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吸引眼球的现代媒体设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钟敏   湖北省利川市胜利高级中学  湖北  恩施  445418
【摘要】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普遍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基本的音乐艺术欣赏能力,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本文将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吸引眼球的现代媒体设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现代媒体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20-01

        音乐课是师生共享音乐仪式的场所,是传递传统美好思想的场所。同时,在当今流行的新课程标准下,音乐课堂已成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有效平台和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不断延伸和拓展,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和丰富,我们的音乐课堂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音乐欣赏课,已成为一线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克服的问题。
        一、巧妙的教学设计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当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以及世界古典音乐的学习,这在流行音乐盛行的今天,是不被大多数学生熟悉和接纳的。那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激发学生学习这类音乐的兴趣,便要通过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
        教学《鼓乐铿锵》之时,讲述吹歌中的代表曲目《童谣》。《童谣》这部作品改编自北京市城区的一首儿歌《打花巴掌》,它是儿童们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反复吟唱而来的,因此乐曲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十分具有童趣。乐曲都由民族乐器演绎,其中有一个乐器叫口噙子,它是一种民间自制乐器,能够模仿人说话的语气,担任了乐曲数板部分的演绎。当时在设计之时,我便想到,既然取名为《童谣》,那么在学习这首曲子之时,要让学生回味起童年的欢乐场景,营造一种欢快的学习氛围。于是,根据乐曲以及口噙子的特点,我设计了两个游戏环节,分别是“连连看”与“模仿秀大比拼”。“连连看”环节,将原来歌曲中的歌词打乱顺序,让学生们通过听口噙子的演绎将其正确连线,分别请四组同学派代表到黑板上来比赛,看谁的耳朵更加灵敏。当学生们听到口噙子的声音与歌词十分接近,都开怀大笑起来,从而引出口噙子的模仿功能。由于口噙子的演绎十分具有特色,在每一句的结尾都会有一个向上甩的长音,在刚刚的“连连看”环节便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有些活跃点的男生已经开始进行模仿。于是接下来这个环节,便是对口噙子的模仿,将口噙子的表演特色演绎出来,看哪位同学是本班的模仿大王。从中发现了好几位小嗓十分好的男生。在模仿过程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基本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了其中。通过前两轮的游戏环节,回味了《童谣》的趣味性以及口噙子的模仿特点,吹歌的概念便顺势而出了。
        当然,在教学策略设计之时,游戏是引起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另外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途径,比如表演、舞蹈、师生之间互动等。通过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巧妙地使学生们真正地感受到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同时也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二、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
        优美华丽的语言能够凸显出一个教师的涵养,同时也是其吸引学生的一大魅力。而语言同时也跟随着课题的风格而变化着,时而俏皮可人,时而婉转动人,时而风趣幽默,时而严肃庄重。人们说音乐其实就是从心底发出的声音,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都蕴含着他们自己的思想与精神,那么便是无形的语言。音乐润其心,语言润其泽。一堂课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加上语言的润泽,便显得流畅丰满起来。
        例如《音乐鉴赏》中的“文人情致”这一单元,是对中国古代歌曲以及琴曲的鉴赏学习,而由于中国古曲的韵味特征,强烈的艺术美感与哲学性思维的交织,使得这一类的课堂显得高深又极具韵味。这时候,教师的体态韵律、语言风格无疑是对这一类音乐课堂的加成。因此,讲授法是高中鉴赏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手段,也是对每一位一线教师基本素养的有效佐证。
        三、吸引眼球的现代媒体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当然也包括我们的音乐学科。一个好的多媒体设备能够给音乐课堂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我们高中的音乐鉴赏课当中。良好的音响效果,直接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如临现场一般,特别是一些比较大的曲子的欣赏,比如交响曲的欣赏便跟音响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同样一堂课,换一个音响效果好的的课堂,效果就异常的好,同学们都更加能体会到作曲家蕴含于作品中深刻的思想情感。因为条件有限,我们无法带着那么多的学生去现场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时候高科技的多媒体设备便成了拉近音乐与我们之间距离的有效通道。
        当然,更值得一提的还有精美的PPT,精致清晰的画面也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武器,同时也能够更加直观地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反映在PPT上面。现如今,在网课、微课盛行的今天,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成了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要攻克的一大难关。不仅需要会用,而且更加需要用得好。比如,在不久前聆听的一堂省优质课中,教师所呈现的是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中的《捷克的原野与森林》,整堂课以复习课的形式出现,与初中作品《沃尔塔瓦河》进行对比学习,在作品讲解的时候,该教师就用到了一个微课进行了视频讲解。新颖的形式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视频的呈现简洁又清晰,知识要点阐述明了,使得课堂效果异常出彩。因此,必要的科技手段结合多媒体应用,能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增彩不少。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需要,也是放松学生紧张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内在活动规律,使学生了解各种音乐形式之间的差异和普遍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充分消化这些知识,形成自己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利双.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8(04):33-35.
[2]钟丽萍.关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若干思考[J].华夏教师,2019(28):40-41.
[3]越光娜.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引导的方法探究[J].北方音乐,2018(10):147-148.
[4]胡海东.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J].求知导刊,2019(52):90-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