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方案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张帅
[导读] 在高中阶段,属于人生中的过度阶段,因为他们要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就是高考。在某些地区高考时,要考到地理知识,而在地理学习中,学好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地理课程中,面对一些地理问题,想要得到有效解决,还要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当前大多数的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势都是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所示在学习地理时,其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张帅   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  271600
【摘要】在高中阶段,属于人生中的过度阶段,因为他们要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就是高考。在某些地区高考时,要考到地理知识,而在地理学习中,学好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已经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进行地理课程中,面对一些地理问题,想要得到有效解决,还要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探索,当前大多数的高考地理命题的趋势都是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所示在学习地理时,其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实践: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45-01

        引言:
        在高中阶段,学生如果能具备地理实践的能力,那么就代表学生不仅学好了理论知识,还能将之应用到实际。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相应的地理问题的时候,就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解决问题。按照传统的地理授课方式,教师进行理论教习,能让学生获得卷面分数,然而实践力不足。但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我国更加重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以期学生能进行全方面发展。
        一、高中阶段地理课实践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实践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当前阶段,虽然我国教育制度不断完善,但是依旧有诸多的教师,在地理课程中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就是教师依然保持着原本的教学方法,只是重视学生的理论课程,与提升地理的实践力相比,他们更加在意学生的卷面分数。处于学校角度来讲,他们更加在意升学率,所以在其它方面就忽视了地理实践活动的作用,更多的把注意力都放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尽可能让学生将卷面分数提升到最高,可这样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没有益处。
        (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与现实脱节
        在当前阶段,高中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其地理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其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并不能将之有效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当现实中学生们遇到相应的地理问题时,就会处于茫然状态,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例如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那么在学生面对复杂的地理现象的时候,就不能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解决,由于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地理实践能力并不符合,导致学生缺乏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能对于出现的地理现象进行观测以及实验。
        (三)地理实践活动设计不合理
        高中地理的理论教学固然重要,但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同样不能忽视,对于学生同样很重要,所以如果学校条件充足,应该为学生设计一些地理实践方案,并且作为一个目标将之实现,在举办实践活动中,学校要尽量选择一些真实的情境,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中。而许多的教师,他们虽然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很擅长,然而对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却并不是很拿手。由于地理教师本身不擅长设计地理实践活动,并且缺乏实际经验,所以致使学校举办的诸多地理实践活动并不能达到预计效果。对于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并没有显著的增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才开始的,所以,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时,要具体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进行地理活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活动设计方案大胆的分享出来,要处于多个角度对学生们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只有发现学生们面对的实际问题,才能采取相应解决方案,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但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并不等同于放任学生自流,所有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关注指导,这样才能加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全面综合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要想学生学好相应的地理知识,就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尤其在探究地理现象的时候,要具备严谨的描述方法,权威性的论证特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贴合实际。如果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只是根据自身的推断而随意揣摩,那么实践活动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运用科学教育理论,结合实际,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体验性原则
        要想增加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仅仅课本知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当经过一定的积累后,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而实践的意义,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感受,运用自身的知识去观察、思考以及操作,让学生其亲身体验得来的感悟要比书本理论教学来的更有意义,亲身体验能让学生更好的领悟书本知识的内涵。
        三、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措施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有着诸多的改变。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要让学会说呢过亲自动手参与。教师在举行实践活动中,要将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解题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将地理环境的外貌模型制作出来,以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中这个年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处理事情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情感特点,将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地理外貌带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并且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写出相关论文。教师在批改论文的时候就看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而采取相应措施。
        四、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就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创建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地理理论知识的授课固然重要,但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同样不能忽视,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后,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形成地理思维,有效提升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姜黎黎.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李岚,李晴,陈洁,王磊,林叶彬.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66+70.
[3]王顺. 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