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张启烈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课堂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状态,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不利

张启烈   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中心学校  530219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标准,其中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一味的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在教学课堂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状态,说话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40-01


        引言:针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无论在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中都尤为的重要,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全面发展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所以作为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的示范和引导,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情境,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育工作经验,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指导。
        一、鼓励学生说话,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对现阶段小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表达能力方面普遍较差,而在面对这样的一种问题现状下,作为教师则必须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多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和记性,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完“乘法运算”以后,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几个小组,并向学生提问:“4×3”还可以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来进行分享。由于一节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表达的机会,但是这样通过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可以实现这一理想目的。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多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提问的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到问题的探索当中,并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同时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着很大帮助。
        二、注重良好表达氛围的创设
        (1)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课堂氛围。在开放课堂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够自主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要做好学生的正确引导,以此来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开放课堂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将正方形的具体事物拿到课堂上,然后让学生通过亲自接触来进一步认识正方形周长的这一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搭建
        一个自由平台,可以自己寻找学习伙伴,并将自己的看法自由表达出来,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或者向教师提问,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体验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达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这一理想教学目标效果。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针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说是一种平等性人际交往,相互之间都有着较为特殊的吸引力,在这种特殊吸引力的驱动下,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自发模仿和沟通交流,在相互模仿和交流的这一过程中,不仅丰富了语言知识,同时也活跃了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加减法运算”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小明共有30元钱,想要全部买练习册和钢笔,其中一本练习册的价格为8元,一支钢笔的价格为2元,问小明应该怎么花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有几套方案,这时则会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然后自主积极的参与到问题讨论当中,有的学生认为小明可以买3本练习册和3只钢笔;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小明还可以买2本练习册和7支钢笔等等,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交流合作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三、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想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则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针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所以停留在形象思维活动这一段。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多位学生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手脑的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思维得以更好的形成和发展,学生通过边说、边做,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一章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完成钟表的制作,在制作的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达出来,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学习有关钟表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如此的重要,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理想目的,那么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通过合理有效方法手段的采用,以实现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云.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4(27):42.
[2]盛茜.巧妙培养小学生在数学中的表达能力[J].小学时代(奥妙),2020(4):53-54.
[3]郑小敏.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思维[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20(5):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