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常规教学融合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陈富瑛
[导读] 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时期,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人们和谐健康发展的一重要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萌发期。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技能的培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小学生从根源上树立人生价值观,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陈富瑛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城区第二完全小学校
【摘要】无论学生处于哪个学习时期,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人们和谐健康发展的一重要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萌发期。教学过程中,除了知识技能的培育,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小学生从根源上树立人生价值观,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意识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70-02

        一、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机构,都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才。随着相关教育政策的推出,学生核心素养下的素质发展,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核心素养准确地说是从“素养”中衍生出来的,它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它的涵盖面很广泛,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技能与情感认知等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素养的概念也在根据社会进程发生着变化。大多数人认为,核心素养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发展。核心素养具备多方面的明显特征,多元化、复杂性、长期发展等等。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素养,还可以得到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它充斥与人成長的所有阶段,也是促使个人不断进步的关键诱因,从而让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二、核心素养的培育要与学科素养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素养是与课程学习是辅助的关系,虽说每一学科的方向性有区别,但都能辅助学生素养的培育,学科的素养培养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说,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生们当下的学习能力与各自不同的特点,有效融合学科素养与教学质量。当然,前提是老师自身具备专业的素养与能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地将这两种素养来回转换,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既能依靠知识获得素养,又能通过素养更好的学习知识。所以说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面对不同的学科,老师要合理规划好各自学科的特点,将不同的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方法
        作为知识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对核心素养的特质详细深入了解,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心素质发展情况,来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要充分体现出小学数学的教育价值,同时能够在培养学生素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他学科的特点。
        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可以借助它这一特点,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借助生活素材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知识点的不同,结合生活中真实可见的实物,创设生动的情境,带领学生们一起寻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情境创设探究模式的应用
        简单地说,就是借助一些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创设一种学习情境,让学生们具备认同感,并且能感觉到数学的趣味与应用价值,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学习活动当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探究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真相的动力。最终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素养培育。


例如,我们在讲述“分数”相关知识时,老师就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可见的素材,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分数的意义与运用。
        注重数学核心素养与生活的结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学会更好的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注重联系理论学习与现实应用,在课堂上注重情景模式的营造,从而使小学生关于数学现实应用的能力有所进步,以其更好地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在小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注重其主动学习的自主意识,将小学数学课堂从老师的主场转移到学生的主场,使学生在与老师的过程中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并实现真正的思考从而真正掌握到所学知识在现实中实现创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与独立思考。小学数学教师不再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独自面对问题,独自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
        数学教育的中心是培育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培育学生的学习意识,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鸡兔同笼一章时,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鸡兔同笼问题,向学生提问哪种计算问题的方法最简便,让学生就其提出疑问,并向学生解释几种不同计算方法的思路,提供习题供学生参考与解决,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联系核心素养与数学教材内容。数学教学的内容是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展开数学课堂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进步。在数学课堂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将某章的知识点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相串联,使学生之前的所学内容在大脑形成具体的网状思维,学生记忆知识的同时,增进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素材相结合。例在分数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将分數与生活中的各种分配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此章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关于分数知识方面的小细节,用更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数学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仍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偏重于对小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的教学,希望为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打下较好的基础,此外对数学习题的大量练习,对于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一些不利影响。小学生大多心智未成熟,处于活泼好动的探索阶段,因此,大多小学数学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坐姿端正,不与周围的小学生交流,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并不时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这就使学生被“主动”学习数学,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不能完全开拓,更遑论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教学方面也有不少教师存在着理解误差。很多教师认为核心素养在实际中的应用范围非常狭窄,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并不完全适用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应用实践。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核心素养的完全可以一点一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慢慢培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质培育的表面下,孕育的是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其在未来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技能的掌握就是数学的核心素质,于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试卷上问题的解答,他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考试与习题练习方面,致力于提高学生数学考试的分数,反而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并不能真正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一定益处。
        五、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老师要意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与价值所在,要重视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成长的作用。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中,最为基础的阶段,若是能在这一时期就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习惯,核心素养的价值也就能够得到体现,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多元化的知识,借助多种教学模式,来改善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咨询,2017(7).
[2]王彩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