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陈秀丽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进行深入思考,并根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陈秀丽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鸣凤镇中心小学  4442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基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推进教育改革,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进行深入思考,并根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66-01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宣传以及实践应用,在当今教育工作中,教师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情况,对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基于素养教育理念的教学工作,其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及能力为中心,开始系列教学工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打造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小学生逻辑思维、数学实践等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巧妙设计课前预习方案,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点。因此,小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仅在预习课程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受到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的影响,这种预习模式能够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师生的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对课前预习方案进行巧妙地设计,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使小学生真正学习自主学习。
        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确定位置》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课前预习方案时,就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一下班里的学生都坐在哪个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不能依靠教师的灌输,需要身体力行的观察和实践,利用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位置。通过自主实践,既能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对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采用直观形象展现数学问题,优化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较为薄弱,而数学知识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小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的情况。针对这一问,一方面教师必须做好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构思教学方案和教学技巧,营造生本课堂,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和特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主要通过客户事物和具体形象来认识世界,增长见识,这就使得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偏于形象思维。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构建生本课堂,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积极运用直观形象来展现数学知识,例如运用图形、图像等等,这不仅能够降低数学知识的难度,方便小学生理解知识内涵,同时对小学生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1]。
        例如,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这方面的内容时,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常常无法准确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来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生活化的物品作为教具,如水果、铅笔等等。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5个苹果,然后再展示2个苹果,此时再向小学生提问:“同学们,现在你们一共看到几个苹果呀?”运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深刻体会到1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小窍门,有效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理念而形成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各个小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是有效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教学方法。
        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拼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启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其思维发散,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利于营造轻松地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有效丰富小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意识和能力[2]。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构建,需要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教育思想,促进自身成长,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小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9):32.
[2]余日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情感教学的应用[J].天津教育(上旬刊),2019,(7):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