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差异 转变理念 因材施教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龚秋苹
[导读]

龚秋苹   寿宁县大安中心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60-02

        来看看金庸大师笔下的三个人物:1、杨过,聪颖,师从黄蓉时,黄蓉只教他读书,不教武功,此后转涉多师,博采众长,成就非凡。2、郭靖,貌似愚笨,初师江南七怪,接受力极差,但勤奋,一招半式能练一整天。全真教马钰看不过,指点几下,始顿悟,此后也是广猎多师,终成一代大侠。3、傻姑,傻姑本不傻,只是小时看到父母被杀,惊吓过度而致傻,后得老邪黄药师收留,黄药师穷其所学,经过深思熟虑,将毕生所学融为三招,并严督练习,也成绝世高手,这,从她将赤练仙子李莫愁杀退足以证明。
        纵观三人的成功之路,我们会发现这几个共同特征:1、勤奋练习(傻姑是黄药师严督),2、遇到名师,3、广泛涉猎(黄药师的苦思冥想创出三招是否可以理解为傻姑的另一种方式的广泛涉猎?)
        以此三人,对应我们课堂上的三类学生,何如?如果杨过对应优秀学生,郭靖对应中等生,那么傻姑自然就是对应学困生了(这里需注意,傻姑本质不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首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材。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其原因是各个方面的,而其中的多数学困生都不是智力上的问题,只是还没找到学习某个学科的门径而已。
        其次,任何类型的学生都离不开一定数量与相应强度的练习。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掌握不了或掌握不熟必须掌握的技能;所谓相应强度的练习,指的是每类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外再有所侧重,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中等生增加一定量的变式练习,优秀学生则应强化思维能力的练习。此外,诵读更是必要的,我们幼时背诵的诗词,翻阅的名著,当时几个能理解,不都是死记硬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某些情境中,是不是适合情境的诗词也能张口来上那么一两句?这一点,体现在数学教学上,就是放手让学生读题。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读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给学生留足理解题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遍,合上书本再读几遍,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意等。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扫清学生的读题障碍,学生的理解力自然得到培养。
        第三,厚积薄发,博采众长,你看,杨过学过全真教、欧阳锋、古墓派……的功夫,郭靖也师从过多位师傅,正是这样丰富的积累,一旦时机成熟,自然融会贯通,武功精进自然不在话下,很多人独创一门,成为开山立派之一代宗师。这,就是顿悟。对应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增加一定的练习量(这跟减负矛盾吗?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真有那么多的学业负担么?),让学生在不断试误的经历后顿悟。同时,还应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有益成长。
        基于此,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较广的知识储备。受诸多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名师,但每位教师,除了应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较多的非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有“万金油”之称的小学教师,
        其次,教师要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如“江南七怪”的韩莹子教郭靖挽剑花实为不智,这一点,黄老邪做的很好,试想琴棋书画武功俱精的黄药师,如果把他的本领倾囊相授给傻姑的话,我估计傻姑不但学习不了,而且会越学越傻,直至特特困学生的行列了。
        第三,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学习黄药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对教材上,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体现在对课程上,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多学科的共同育人功能;体现在对学生上,就是要有大的学生发展观,诚如《课程标准》所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为例:对于学困生来说,能解决形如“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类基本的题型即可,对于中等生则要给予解决如“工人把10.5立方米黄沙铺在一个长6米、宽3.5米的长方体沙坑里,可以铺多厚?”或“把一段长3米的方形木料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0.94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多少?”之类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与辨析能力。至于优等生则应渗入形如“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样的练习,增加思维的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


这样设计作业既可以保证学困生吃得了,也可以保证中等生吃得饱,更可以保证优生吃得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面对差异  转变理念 因材施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较广的知识储备。受诸多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名师,但每位教师,除了应具备较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较多的非专业的知识。尤其是有“万金油”之称的小学教师,
        其次,教师要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尤其要有因材施教的意识。如“江南七怪”的韩莹子教郭靖挽剑花实为不智,这一点,黄老邪做的很好,试想琴棋书画武功俱精的黄药师,如果把他的本领倾囊相授给傻姑的话,我估计傻姑不但学习不了,而且会越学越傻,直至特特困学生的行列了。
        第三,教师要有创新的能力。教师要学习黄药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对教材上,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体现在对课程上,就是要打破学科之间的藩篱,实现多学科的共同育人功能;体现在对学生上,就是要有大的学生发展观,诚如《课程标准》所言“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四,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作业。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一课为例:对于学困生来说,能解决形如“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表面积与体积”一类基本的题型即可,对于中等生则要给予解决如“工人把10.5立方米黄沙铺在一个长6米、宽3.5米的长方体沙坑里,可以铺多厚?”或“把一段长3米的方形木料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0.94平方分米,原来长方体木料的体积是多少?”之类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与辨析能力。至于优等生则应渗入形如“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样的练习,增加思维的挑战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样设计作业既可以保证学困生吃得了,也可以保证中等生吃得饱,更可以保证优生吃得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读金庸大师武侠小说有感     
        龚秋苹    寿宁县大安中心小学
        来看看金庸大师笔下的三个人物:1、杨过,聪颖,师从黄蓉时,黄蓉只教他读书,不教武功,此后转涉多师,博采众长,成就非凡。2、郭靖,貌似愚笨,初师江南七怪,接受力极差,但勤奋,一招半式能练一整天。全真教马钰看不过,指点几下,始顿悟,此后也是广猎多师,终成一代大侠。3、傻姑,傻姑本不傻,只是小时看到父母被杀,惊吓过度而致傻,后得老邪黄药师收留,黄药师穷其所学,经过深思熟虑,将毕生所学融为三招,并严督练习,也成绝世高手,这,从她将赤练仙子李莫愁杀退足以证明。
        纵观三人的成功之路,我们会发现这几个共同特征:1、勤奋练习(傻姑是黄药师严督),2、遇到名师,3、广泛涉猎(黄药师的苦思冥想创出三招是否可以理解为傻姑的另一种方式的广泛涉猎?)
        以此三人,对应我们课堂上的三类学生,何如?如果杨过对应优秀学生,郭靖对应中等生,那么傻姑自然就是对应学困生了(这里需注意,傻姑本质不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首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材。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其原因是各个方面的,而其中的多数学困生都不是智力上的问题,只是还没找到学习某个学科的门径而已。
        其次,任何类型的学生都离不开一定数量与相应强度的练习。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就掌握不了或掌握不熟必须掌握的技能;所谓相应强度的练习,指的是每类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外再有所侧重,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中等生增加一定量的变式练习,优秀学生则应强化思维能力的练习。此外,诵读更是必要的,我们幼时背诵的诗词,翻阅的名著,当时几个能理解,不都是死记硬背?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在某些情境中,是不是适合情境的诗词也能张口来上那么一两句?这一点,体现在数学教学上,就是放手让学生读题。教师不包办代替学生读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给学生留足理解题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几遍,合上书本再读几遍,再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意等。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扫清学生的读题障碍,学生的理解力自然得到培养。
        第三,厚积薄发,博采众长,你看,杨过学过全真教、欧阳锋、古墓派……的功夫,郭靖也师从过多位师傅,正是这样丰富的积累,一旦时机成熟,自然融会贯通,武功精进自然不在话下,很多人独创一门,成为开山立派之一代宗师。这,就是顿悟。对应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增加一定的练习量(这跟减负矛盾吗?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真有那么多的学业负担么?),让学生在不断试误的经历后顿悟。同时,还应打破学科界限,各学科有效融合,促进学生的有益成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