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郭霞
[导读] 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郭霞   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  212000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目标;师生关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096-01

        下面,本文将从制定明确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探索。
        一、制定明确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引领,也是老师教学的方向。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要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获得哪些方面知识。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探索的方向,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中,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内容,还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目标切实可行,具有明确性、具体性。能够充分发挥出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以初中数学《有理数与无理数》一课教学为例,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分数、正负整数、正=负分数、小数、有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有关数的概念和性质。本课教学的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在已经掌握有关数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和认识有理数与无理数,应给学生确定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并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知道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学会区分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是否良好,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师生关系良好、和谐,则学生愿意跟随老师学习探究,会形成乐学善问的心理。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僵化,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抵触学习的心理。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变的关键时期,就其思维发展和性格特点来看,他们非常渴望被尊重、被重视。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应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数学教师对待学生要和蔼可亲、民主平等,既要当学生的良师,还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主动走入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亲切的感觉,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多与学生们进行思想沟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状态。结合不同学生的数学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灵活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三、通过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时时处处都涉及到问题,可以说问题贯穿于数学课程的方方面面。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质来看,也是在不断的提出、分析、思考、解决各种问题。基于新课改下的背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首先,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启发思维。设计问题应结合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问题启发思维,引出数学新知识。帮助学生思考数学知识,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探索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其次,通过问题设计引领自主探究。我们知道,引导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数学的概念、定理,以及公示等,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基础上形成深刻记忆,并能够灵活运用。利用问题激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促使他们把新旧知识联系到一起,主动探究数学概念、公理,推导数学公式,继而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最后,通过问题设计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初中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指导学生围绕解决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索讨论。促进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的知识抽象、生涩,内容比较枯燥,许多学生因此会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教学的效果提高。多媒体技术是在互联网、计算机、新媒体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目前在各个教学阶段被广泛的运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数学教学过程,可以使数学知识由静变动,学生们会感觉到新鲜有趣,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图像等手段,还可以把数学知识由抽象变具体,大大活跃数学课堂教学的气氛,引领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探索数学知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应从教学目标、师生关系、问题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杉,张婕,王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中华少年,2017(23):145-146.
[2]唐国平.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南北桥,2019(11):151-151.
[3]于璇.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信息周刊,2018(29):319-3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