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研究 何绍斌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何绍斌
[导读] 本文基于对题目的探究,首先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教学策略,从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个体,实现因材施教、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

何绍斌   湖南怀化市芷江县晓坪学校  419100
【摘要】本文基于对题目的探究,首先分析了二者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教学策略,从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个体,实现因材施教、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24-01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课程的基础,主要对学生德育方面进行教导。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教育学、生理学的知识教导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态度以及行为进行规范。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发展进行研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二者之间的联系
        在应试教育的制度下,很多农村家长都对孩子寄予厚望,给学生很大的压力。初中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面对过重的压力和父母不在身边的焦虑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思想品德课程不重视
        在农村中,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都存在一种偏见,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无用的,不用向其他学科那样学习和记忆就可以及格,所以普遍对于此课程缺乏重视[1]。在农村很多地方,家长都会进城打工,孩子在家中成为了留守儿童。并且家长在外工作都比较忙碌,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都不够,认为将孩子放在学校就可以,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没有目标,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不重视,缺乏正确的管教和引导,而教师难以照顾到班内的所有学生,会导致部分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出现偏差。
        2.学生缺乏对思想品德明确学习目标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很多学生都意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主观上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对学习的正确认知。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如果不是学习特别的优秀,上个普通的高中还不如不去。不如早早进入社会工作,还可以补贴家用。这样的思想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学生在思想品格的课堂中,缺乏学习目标,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学中不配合教师的引导,导致教学难度升高。



        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代表教师的地位下降,而是更加增进教师的威信。通过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耐心,从而增强教师的人格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尊敬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心灵的交流和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导,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思想品格的教学中,由于农村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更要耐心的疏导。教师要作为朋友、师长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对于学生要多鼓励,对于批评也要讲究方式,多引导、开导学生,少规定一些限制。对于班级内的后进生,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困难,用爱心温暖学生,弥补学生缺乏的母爱和父爱。在思想品德教育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尊重个体,实现因材施教
        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了解班内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解析教材,将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差异性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由于长期父母不在身边,可能会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性格上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和疏导,让学生在思想品德的课堂中能够放松自我,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丰富思想品德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大家的认同。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也在积极的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在教学中,为了缓解学习的枯燥和乏味,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展开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可以在学校定期组织关于思想品德的演讲比赛或者海报评比,让学生自己动脑了解更多的故事以及重要人物,能够促进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深入理解。还可以在校外开展一些活动调查或者义务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和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枯燥的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到知识,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教师要为学生对组织一些户外的活动,让农村的学生能够增长一些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改善学生长期缺乏关爱和教导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红.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15):59-60.
[2]郝伟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