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学习的成功快感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刘晶
[导读] 本文试着从“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树立成功的信心”、“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拓宽学生成功渠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如何关注学生成功快感,以引导学生逐步主动追求成功”三方面提出看法。

刘晶   贵州省贞丰县第五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0
【摘要】本文试着从“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树立成功的信心”、“如何在数学学习中拓宽学生成功渠道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和“如何关注学生成功快感,以引导学生逐步主动追求成功”三方面提出看法。
【关键词】学生;成功观;渠道;快感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18-01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里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本文试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体验成功谈谈体会。
        一、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成功”。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人知的成功,即他的成功被老师、同学、家长所认可,能赢得荣誉,获得他人的赞许,同学的尊敬、羡慕等等;另一种是不为人知的成功,即自我目标的达成,只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可以称之为成功。比如从来没考过及格的通过努力考及格了,难题攻克了,作业做全对了等等。而我们的学生、甚至有些老师也往往忽略了后一种成功的含义,认为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因此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成功的两种含义,特别是第二种含义,使他们明白取得这两种成功都是好样的,都同样是了不起的。
        2.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首先我们老师要始终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其次要树立每一个学生成功的信心,特别是那些中下等的学生。有人说的好,信心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使可能成为现实。成功的到来正如一副对联上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没有信心,便没有成功。
        二、拓宽成功的渠道。
        1.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我会学”中获得成功。在小学生看来,知识要靠老师教的,没有老师就学不到知识。可当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没有老师帮助的时候居然也能学会知识,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本领。
        2.关注数学的应用性,从“我会用”中获得成功。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主要特点之一。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应用性的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我班有一个学生利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稳定性修好了原本摇晃的椅子,他在一篇作文中写到:“当爷爷一脸惊讶地问是谁干的时,我觉得自己真了不起,真有本领,真能干!”言语中洋溢着成功的无比喜悦和自豪。我敢肯定,这种喜悦和自豪必将升华为他对数学学习的巨大热情。
        3.关注教学的开放性,从“我会思考”中获得成功。开放式的问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4.关注合作学习,从“我们成功了”中获得成功。在《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让学生统计1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投影出示画面)。一开始学生都各自记录,统计时学生发现车速太快,一人记录根本来不及。第二次统计时有些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明确每人记录一种车辆,顺利地完成了统计。当我宣布最后统计结果时,正确的组每个学生不约而同地集体欢呼 “耶”,为他们共同的成功而欢呼,个体在集体的成功中感受到了成功。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强,为了集体成功,他们会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因此,完成任务更为积极、主动,成就动机也更为强烈。
        5.关注数学与学生特长的结合,从“我比别人行”中获得成功。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反思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发现,一个学生要想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往往只能依赖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要想获得成功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如何进一步拓宽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成功渠道?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一不可用数学来表达。”数学的内涵博大精深,数学的外延无所不在。
        6.关注自我学习目标制定,从“目标达成”中获得成功。成功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的成功直接源于儿童心理,是一种不成熟的成功心理,追求这种成功的人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务虚而不务实,他们看上去雄心勃勃,其实自尊心敏感而脆弱,需要用荣誉来补偿他们的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对于成功体会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厌倦和空虚,美国心理学家弗拉赫说的“成功导致抑郁”指的就是这种人。第二种含义的成功是一种成熟的成功心理,追求这种成功的人注重过程而不是特别注重结果,务实不不务虚,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认为通过努力可以将事情做好、做得更好,他们具有独立而健全的个性,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他们生活得幸福而富有意义。
        三、关注学生成功后的心理感受。
        1.强化。成功本身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成功后的
        感觉,成功所带来的满足和愉快,即快感,只有这才能增强信心,催人奋进,从而去追求更多更大的成功。而这点恰恰不被老师们所重视。老师们关注的往往是如何创设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却忽视了学生成功后的心理感受。有时当学生学习上获得成功,却不被老师同学认可,甚或被指为是错误的,他虽然获得了成功,但体验到的却不是快感,而是焦虑、郁闷……有时当学生学习上获得巨大成功时,老师却轻描淡写,他能感受到应有的快感吗?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快感,那什么增强自信心,催人奋进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2.抑制。有些学生在获得一次次成功后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再“强化”了,要“抑制”。首先肯定他的成功,同时使他明白这次成功最多只是你人生中一个辉煌的瞬间,绝不是全部,不值得你陶醉很久的。巴甫洛夫曾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还有很多成功等着你去争取。无论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不管人们把你们评价得多么高,但你们永远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毫无所知的人。”成功后体验一下成功的快感,“骄傲”一下,感受一下这种美好的感觉是应该的,但不应该“自满”,接着应该马上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想着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然后投入实际行动,为的是下一次短暂的“骄傲”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德华,《学习困难学生及其转化的基本策略》,成功教育;
[2]徐明文,《众说纷纭话成功》,青岛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