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与教学策略新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金美荣
[导读] 文言文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学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达到可以阅读文言书籍资料的目的。同时,文言文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性,由于儒家文化中对于传统以及规则的重视,文言文事实上是模仿先秦时期的语言体系进行写作,在后代的应用中与一般口语之间存在区别,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时间有限,是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考验。

金美荣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  444329
【摘要】文言文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学生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学习,达到可以阅读文言书籍资料的目的。同时,文言文的发展也具有特殊性,由于儒家文化中对于传统以及规则的重视,文言文事实上是模仿先秦时期的语言体系进行写作,在后代的应用中与一般口语之间存在区别,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才能掌握,教学时间有限,是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考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69-01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就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文言文在语言形式上比较简洁,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文言文中很多至理名言一直沿用至今,所以,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懂得一些文言文的知识,养成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可以起到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初中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本文分别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地整合知识几个方面,探讨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对中国的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传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社会来说,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精神,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将各民族的人们凝聚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生要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新制定的文言文教学大纲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格外重视。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的理解能力不足。文言文在写作过程中,需引经据典,因此文章的构成中有许多典故内容,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困难。典故的应用实际与“比兴”的诗歌写作手法之间具有联系,以此物喻彼物,以此物联系彼物。因此,一个典故中通常带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思,这种理解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此外,在一些文章的学习中,需要对于历史文化的背景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
        2.文言语法特殊现象对于学生造成困扰。文言文学习中,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虚词等的使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学生由于汉语基础较为薄弱,容易对一些古今异义造成混淆。因此,学习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古代汉语词语含义、语法,对于学生会形成困扰。
        3.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在文言文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于学习意义的理解不足,一些学生感受到学习困难,容易对于学习失去兴趣,或者本身就不具有兴趣。此时,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进行主动思考、主动感受,造成主观上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效果不佳。
        三、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新思考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兴趣对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具有推动作用,没有兴趣的阅读只会磨灭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愿;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提高阅读的主动性。
        (1)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示范作用,将每一个学生带到文言文的世界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与学生交流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想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给学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优美的语言对文言文做大体的介绍,在讲课之前,摘选出文言文中的精彩片段和文中的主要人物,通过精彩片段设置悬念,通过重要人物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主动地投入到文言文的阅读中去,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时,老师可以先通过讲述文章中描写童年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阅读中。
        (2)老师要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起到疏导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疏通文言文大意的方法,让学生拿到一篇文章通过通读的方法掌握文章的大意。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指朗读或诵读,运用听觉器官来感受文言文中韵律、节奏的美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地读,通过熟读文章从而体会文章的美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文言文的欣赏是指在疏通和熟练朗读文言文的基础上,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艺术性和节奏的美感。老师在教学中要按照“疏通文意——熟读文章——赏析文章”的步骤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文言文时,老师先将文中重点的词语解释出来,把复杂的句型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桃花源的美景,在表象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体悟到作者对美好的向往、作者渴望归隐的愿望。在熟读《桃花源记》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加以欣赏,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学生通过赏析这篇课文,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2.注重赏析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都习惯把翻译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而忽视了对文言文的欣赏,不仅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也没有把课文的精髓让学生领悟。《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文,全文篇幅短小,却用精练生动的笔触,描写出了三峡山的雄奇险拔、水的气势恢宏和清幽秀丽两个截然不同的景象。雄险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对课文进行逐句的翻译,就无法突出这篇文章的魅力。老师应该从课文整体出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三峡美景的整体风貌想象,让学生领略景物之美,从而体会到文言的美。在进行完整体感知后,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做分节的赏析,写山的作为一个小节,写水的作为又一个小节,从细节处再次解读,再次领略山的雄伟以及水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情态。
        3.引导学生就语法的现象进行持续性学习。事实上,语言的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是较为简单易行的方式,因此,在语言学习中教师需就语法的现象进行总结,向学生说明语言的应用规律。从语法对比角度开展文言文语言讲解,是为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即通过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差别,来明确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句式的特殊性。在一些状况下,学生对于语法的学习将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可进行语言环境的塑造,例如在课堂中应用五分钟,让学生之间应用文言文展开交流等。(三)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要与前两个策略结合。在学生学习中,文化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产生深度探究的学习渴望。学习难度降低也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对于学习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意愿。此外,教师可开展一些文言文的学习娱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古灯谜、对对联、进行古体诗的创作等,并且在较大范围内举办校园文化节,使学生应用文言知识进行自我展示。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实践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在我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能够提升其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文言文教学也是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环节,现阶段总体教学效果较好,但其中存在部分不足,通过不断地完善师生共同进步,使文言文文化得到不断传承。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老师也没有好的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形成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丽华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2012,(2)。
[2]刘小伟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谈[J].读书文摘,2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