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韩勇
[导读] 随着近年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教育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推广的今天,中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即只有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于这门较为特殊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该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核心素养。

韩勇   四川省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628115
【摘要】随着近年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课程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学教育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尤其在素质教育被大力推广的今天,中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性,即只有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于这门较为特殊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该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62-01

        素质教育正在逐渐代替应试教育。然而,目前决定学生命运的还是高考等考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课程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心理,此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也会让学生变成“死读书”而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要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一、物理素养的基本内容
        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物理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才能够保证物理教学得到更好的发展。了解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也是教师充分地认识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学生要掌握物理课程中的基本知识,要认识到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并了解一些物理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在此阶段,首先,教师要保证学生掌握物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了解一些物理规律,还要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比如,在对“力的相互作用”这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整理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验对其中的物理理论进行验证。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并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奇心,从而愿意对物理问题进行探究。
        二、中学物理的特点
        中学阶段与其他学习阶段存在着较大的区别,此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在每门课程中都会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学习。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即使学生在初中已对物理有了一定了解,到了中学阶段在学习物理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物理是一门理科课程。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的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效果不佳,对物理学习有着较大的抵触心理。这需要教师对此进行研究。另外,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实验。实验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物理知识,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因材施教,丰富学生知识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物理教学的要求,认识到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方向,从而保证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同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磁场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当前的物理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一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以及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用一些较丰富的知识进行引导教学;二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较为基础的知识出发开展教学,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尽可能地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只有通过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才能够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从而保证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例如,教师在对传感器及其原理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传感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并且要通过传感器实验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传感器应用。为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教师首先要制定实验流程,然后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要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三)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试为主,大部分采用题海战术,而物理与其他学科不一样,更要求教师有着不同教学方式,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物理学中物态变化,首先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首先认识到各种物质状态,比如液态、气态和固体,接着需要学生掌握各个物质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如果教师仅仅是讲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将书本死板的交给学生,那么学生便会失去对物理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在课堂中展示水的三种状态,首先展示固态的冰,进而进行加热,让学生总结热量的传输途径,进而展现固态变为液态即为融化,引导学生说出物态变化的条件,接着对水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100度时发现水开始沸腾,大量的水蒸气开始出现,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从液态变为气态所需要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即达到了学习知识的要求,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并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学物理所带来的影响。其次,为了保证教学的高效开展,教师还需要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明.基于实验设计的中学物理核心素养落实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05):52.
[2]马张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48.
[3]李宏伟.核心素养下中学物理实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1):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