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王清
[导读]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成了我国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是小学的艺术性学科,学生不重视美术是因为美术并不参加考试。也并不了解美术的艺术性所在,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美术的意义所在。在教师的教学当中要不断的改变教育方式,同时要培养学生拥有审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学习情趣。

王清   三门县心湖小学  浙江  台州  3171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变化,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成了我国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是小学的艺术性学科,学生不重视美术是因为美术并不参加考试。也并不了解美术的艺术性所在,教师要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美术的意义所在。在教师的教学当中要不断的改变教育方式,同时要培养学生拥有审美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怎样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提高学习情趣。教师要不断的引导树立学生有自己的审美观,同时还要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56-01

        教育不断改革,教师在教学当中也在不断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小学美术是小学的艺术性科目,现在教育下对美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师要不断改变并且丰富课堂,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对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审美观念,让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也要通过不同方式让学生开拓视野,懂得怎样欣赏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为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现在的小学美术在教学房中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许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学生技能的传授以及知识理论。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需求,在课堂中仍然以教师为主导地位,没有将学生的年龄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得到紧密的结合,对教学的情境创设能力没有科学以及合理的设计。其次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认识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外在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方面的考评机制还不够成熟且相对缺乏,这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最后一个问题即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渠道还存在着单一化,教师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走向课外的自觉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课堂的内在互动,使得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动力。开展美术作品鉴赏等美术实践活动欣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缺少美的渲染和引导是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对美的感知和想象的主要原因。为此,在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开展作品鉴赏活动,并挑选部分经典的艺术作品让他们欣赏,从而能够让其感受到艺术大师所传达的艺术理念与高超的技巧。比方说,在学习“静物写生”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著名画家凡•高的写生作品提供给学生观看,引导学生在色彩斑斓中体会画家所表达的艺术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不断将作家的代表作品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在不断了解掌握作家风格的同时,能更好的的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立足于创造美的角度对学生的审美标准进行检验。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图片进行临摹,或者是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模仿。然而,此种教学方法却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对他们审美情感的形成产生了制约。


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进行实践创作,同时引导他们深入生活,以此来产生独特的创作灵感,从而实现对美术知识的巧妙应用,培养其审美能力。{1}
        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源于生活,每个美术作品都是通过实际生活而进行创作的。但是长久以来,在小学美术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通过课堂教学课本来欣赏美术作品的美。并没有源于生活,细心的学生会发现美,蜻蜓点水的美丽,小鸟在蓝天飞翔等等。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认真体会生活中出现的美好。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美好瞬间,因为创作的灵感就来自一瞬间。在学习小学美术课程当中,要不断观察发掘生活中的美好,举例说明,教师在讲授“大自然的景色” 时,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到户外欣赏大片的森林,泉水的流淌,鱼儿欢快的游荡。{2}自然界中的美是没办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但是美术作品的颜色对比和绘画可以将静物的美好留存下来。艺术作品都是画家生活阅历和内心的意境所创作,所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
        三、详细讲解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标准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小学美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进行作品的欣赏,能看出作品的意境。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举例说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将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不断进行作品的品鉴,说出作品的不同之处。教师在学生品鉴的同时,引导学生怎样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欣赏作品是否完美和出现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引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审美没有标准答案,教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并引导学生提升审美的品质,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不断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学生的审美。让学生用画笔不断记录生活的美好,多元化的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树立学生的审美观。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能看懂并且能更好欣赏好的美术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质。作品是一种艺术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为全面发展做良好的铺垫。{3}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当中,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的审美。在课堂中精确的讲解绘画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能更好的带动学生。所有艺术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美好。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鉴赏好的美术作品,与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学生的审美观,不断为学生分析作品的好处和意境。教师要不断树立学生大胆的想象,不要局限于课本和所接触的事物。同时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更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美术的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汤善雯.中职数控技术综合实验教学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3):160-162.
[2]董海,苏铭,于丹.独立学院数控技术综合实验教改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7(08):95.
[3]刘仁银.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