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低年级段贫困生如何渗透“感恩”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陆春华
[导读]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懂得感恩,进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施行了很多年,对很多贫困小学生而言,虽然不必担心没有书读,但在生活上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国家对这些学生给予资助就是让其不因为生活苦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避免出现负面心理。而在帮助贫困小学生的同时也要进行感恩教育,让其能够带着感恩的心不断努力,将来更好地回馈社会。基于此,本文对低

陆春华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尚德小学  530699
【摘要】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爱、懂得感恩,进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义务教育在我国已经施行了很多年,对很多贫困小学生而言,虽然不必担心没有书读,但在生活上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国家对这些学生给予资助就是让其不因为生活苦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同时避免出现负面心理。而在帮助贫困小学生的同时也要进行感恩教育,让其能够带着感恩的心不断努力,将来更好地回馈社会。基于此,本文对低年级段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做了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贫困生;感恩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83-01

        前言: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世界正在初步建立,此时虽然对外界事物不是特别敏感,但已经能够发现自身和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年级的贫困生,和其他同学生活上的差距已经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另外,低年级也是人们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为低年级贫困生提供帮助同时渗透感恩,可以令其价值观得以正向发展,并使其具备一颗感恩的心,这对其成长有很大帮助。因此为了更好地对感恩进行渗透,非常有必要对此展开分析。
        一、渗透感恩的重要性
        在小学教育中,通常感恩教育的渗透都不是特别充分,因此很多小学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实现感恩教育的有效渗透,对感恩重要性的了解也就不是特别充分。笔者觉得,在将感恩渗透到贫困低年级小学生之前,首先需对其总要性进行充分调查了解,具体来讲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可以对学生的感恩意识进行培养。学生具备感恩意识就会懂得珍惜生活,也心存善良,当发现其他的人遇到困难时会主动给予帮助。这样在社会中就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学生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极其有利。因此给予低年级贫困生资助的过程中渗透感恩,能够在其各种意识形成的初期更好地培养感恩意识。但有一点我们不能理解错误,渗透感恩并不是让接受资助的学生只感谢给予帮助的人或组织,而是要对这种感谢进行放大,然后去感谢这个社会,这样贫困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才会明显减轻,从而带着积极、健康、乐观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第二,渗透感恩有利于正能量的传递。给予低年级贫困小学生帮助的同时渗透感恩正是传递正能量的一种形式,对学生的健康地成长极其有利。贫困低年级的学习虽然不需要担心,但生活压力对他们的影响依然非常明显,即使学生年龄非常小,但也会感到一些自卑。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对学生的发展极其不利,有的贫困小学生甚至会因此出现厌学心理。例如马山县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从2015年精准扶贫以来,获得国家的各级各项资助金扶持,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得到巨大改善。比如教育资助:有中央资助资金的幼儿园的免保教费资助,义务教育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义务教育生活补助,高中职业教育的免学费等助学金,中高职大学雨露计划等等。也有地方资金的南宁市九年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项目。因此贫困低年级小学生从幼儿园就获得很多资助,进而有效减轻生活压力,并且可以在帮助贫困小学生的同时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健康、积极、阳光的内心世界,并且会主动将正能量传递下去。



        二、感恩在低年级段贫困生中的有效渗透
        首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感恩。课堂是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渗透感恩的良好途径,因此向低年级段贫困小学生渗透感恩可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什么是感恩,同时也可以充分结合感恩与学科教育,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接受感恩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情感体验足够重视,并帮助学生建立感恩的主动意识,而不是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被动感恩。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感恩和语文课文,然后将课文设置为和感恩有关的主题,接下来就可以结合主题开展感恩教育。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对感恩内涵进行感知,比如教师结合课文举办了一次以感恩为主体的演讲活动,让贫困学生描述自己都有哪些困难,接受那些人的帮助,有什么话想对这些人说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他人给予的真情关怀感受什么是感恩,而且还形成了感恩意识,另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可得到良好锻炼。由此可知,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感恩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将感恩渗透到低年级段贫困小学生中要对有效性更加重视,因此就不能只通过口头讲解来渗透感恩,要将感恩教育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从而通过实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这样可获得更好的感恩渗透效果。感恩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鉴于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还非常小,因此可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或者进入社区参加义务劳动,尽学生所能的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帮助。例如结合本校尚德小学“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将感恩与相关活动进行渗透:元月节俭,不浪费国家的免费营养午餐的粮食就是感恩;二月守规,遵纪守法做有德之人就是感恩;三月公益,参与互助做好事,“三八”国际妇女节向家里的女性家人和女老师表达节日祝福就是感恩;四月感恩,清明节祭奠先人有孝心就是感恩;五月勤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就是感恩;六月审美,感受生活的美好就是感恩;七月实践,吃苦担当有责任,说说“七一”建党日,从小培养爱党就是感恩;八月健身,爱惜生命,聊聊“八一”建军节就是感恩;九月好学,快乐学习。“教师节”感恩老师谆谆教诲就是感恩;十月爱国,国庆节绘画比赛用画表达爱国之情就是感恩;十一月诚信,诚实勇敢有担当就是感恩;十二月自省,反思计划,要自律自强就是感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得到课堂外的知识和能力,还会得到他人的感谢,并且会收获很多快乐,这样在学生心中也会逐渐形成感恩意识,贫困小学生在接受帮助以后还会再去帮助他人,这样的感恩才获得了理想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还有一部分的贫困学生,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存在很多困难,需要社会给予帮助。尤其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贫困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对学习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需要帮助这些学生渡过难关,但也要注意,给予贫困小学生帮助的同时应结合感恩教育,这样学生的心理将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田文标.感恩励志教育在中小学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渗透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3):52-56.
[2]朱炳根.对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青春岁月,2015,30(23):0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