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恪、忠、毅”校训体现的何炳麟教育思想及意义探究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王水莲
[导读] 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与精神的高度概括,最能反应一所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具有一百一十一周年历史的湖南省岳云中学其“勤、恪、忠、毅”的校训最能体现的著名教育家何炳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本文拟从“勤、恪、忠、毅”校训的基本内涵、校训体现的何炳麟的教育思想理念、“勤、恪、忠、毅”校训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等角度来探讨,既挖掘现代教育史史料,也希望对当今的教育有借鉴意义。

王水莲   衡山县岳云中学
【摘要】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与精神的高度概括,最能反应一所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具有一百一十一周年历史的湖南省岳云中学其“勤、恪、忠、毅”的校训最能体现的著名教育家何炳麟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本文拟从“勤、恪、忠、毅”校训的基本内涵、校训体现的何炳麟的教育思想理念、“勤、恪、忠、毅”校训的历史价值、时代意义等角度来探讨,既挖掘现代教育史史料,也希望对当今的教育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勤、恪、忠、毅”、校训、何炳麟、价值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75-02

        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最能反映一所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具有一百一十一年历史的岳云,以“勤、恪、忠、毅”为校训,对其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挖掘何炳麟的教育思想,传承岳云的文化与精髓。
        一、“勤、恪、忠、毅”校训的基本内涵
        《岳云三十年纪念册.三十训育之回顾》中说:学校于“清季办学,设置管理。民国初年,改为学监,其所重视,在于守规。如何训练,未之规划。此皆以消极管理为能事,本校亦当不出此。民国七年,始以勤恪忠毅四字为校训,然亦根据向有之校风,非泛定此旨也。”由此看出为了改变民国初年只注重学生遵守规矩的消极管理的状况,结合岳云中学以前的校风,何炳麟制定“勤、恪、忠、毅”的校训。从1918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岳云三十年纪念册》中有专门一节《校训释旨》,据说是何炳麟亲自解释,故最能体现何炳麟校长的办学理念。具体如下:
        1、释勤
        “说文曰:勤,劳也。扬子法言注曰:勤,苦也。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国语曰: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又曰: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①
        从以上释旨看出:何炳麟校长是从“勤”的内涵、为什么要“勤”、如何做到“勤”这三个方面来解释“勤”的。首先“勤,劳也”、“勤,苦也”。“勤”就是吃苦耐劳。为什么要“勤”呢?其一是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何炳麟曾说:“青年学子,更应使之晓然于国所与立,以复兴民族为己任。斯则本校教育方针,亟应郑重昭示者也。”②这里的“斯人”就是指“以复兴民族为己任”的岳云师生。其二是“民劳”则“善心生”,“逸”“恶心生”。勤劳能使人向善,培养高尚的品德。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勤”呢?这就需要“朝”“受业”、“昼”“讲贯”、“夕”“习复”、“夜”“计过”,即清早接受早课、白天讲习所学的知识,傍晚复习,夜晚反省自己有无过错,直到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然后才休息。这就要求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反省。
        2、释恪
        “尔雅曰:恪,敬也。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孟子曰:敬人者人敬之。朱子曰:程子言敬,必以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为先。”③
        把“恪”字单独列入校训的学校,全国仅岳云中学一所。“恪”到底指什么呢?从何炳麟校长的“释旨”,我们看出他主要从“恪”的定义、“恪”的两大的内涵、怎样做到“恪”这三个方面来解释“恪”的旨要的。首先“恪”就是“敬”。“敬”什么呢?一是“敬”“礼”(周礼),所以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二是“敬人”。因为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尊敬他。这就是说做事要恪守准则,用儒家的行为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人对事都需有敬畏之心,违反道德规则的事不做。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怎样做到“恪”呢?就是“整齐”、“严肃”、“正衣冠”、“尊瞻视”。即:整齐、严肃、端正衣帽、保持目光正大。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外在容貌辞气衣冠的整齐严肃,即“整齐”、“严肃”、“正衣冠”。其二,内在精神的收敛严肃,“尊瞻视”。即:保持目光正大。要目光正大,就需表里如一、不恁地放纵、要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便是敬。值得注意的是何炳麟校长引用的是儒学大师朱熹的话来解释“敬”的。朱熹的核心思想就是“敬”。朱子曰:“敬不在外,但存心便是敬。”“须动容貌,整思虑,则生敬。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的“敬”的思想即收敛身心,内外如一。由此看出,何炳麟校长把“恪”字列入校训有着深层的儒家文化内涵。
        3、释忠
        “马融忠经曰:忠者一其心之谓也,为国之本在忠。左传赵孟曰:临患不忘国,忠也。曲礼曰:临难毋苟免。孔子曰:见危授命。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孟子曰: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犹是也。君子必其自反也,我必不忠。”④
        从解释看出:何炳麟校长是从“忠”的定义、为什么要“忠”、怎样尽“忠”三个方面来解释“忠”的要旨的。首先“忠”就是要忠心。为什么要“忠”?因为“忠”是“国之本”。那么怎样尽“忠”呢?患难的时候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面对困难之时,不要逃避推脱;为难之时,能够勇于担当,甚至献出生命。不仅要忠于国家,在平常的为人处事中,我们还要忠于他人,为人出谋献计要忠心。当别人对自己蛮横无理时,需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对人“仁”、“有礼”。如果对人是仁义有礼的,那么该反省自己是否对人不忠。真诚无私、忠于祖国、忠于他人,充分体现了何老校长育人的崇高理念。
        4、释毅
        “说文曰:毅有决也。左传曰: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续文献通考曰:当风颓俗靡之中,壁立万仞,非刚毅不能也。”⑤
        我们认为何炳麟校长是从“毅”的定义、“毅”的作用、为什么要“弘毅”三个方面来解释“毅”的要旨的。首先“毅”就是“有决”,即坚决、有决心、意志坚定、不动摇。在战场上杀敌需要果敢,怎样才能达到果敢呢?那就是要有刚毅的品质。为国杀敌的勇士如此,那么“士”(读书人)呢?也应该“弘毅”。因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这个“任”就是“挽救国危”、“复兴民族”,这也是何炳麟老校长办学的初衷。特别在风俗颓丧、国难当头之时,只有果敢刚毅的人才能力矫颓俗、壁立万仞、纠正时弊。
        总之,“勤、恪、忠、毅”的校训体现了何炳麟校长的谆谆教导与殷切希望。是对学生修身、治学、为人、服务社会、平天下等方面的要求。“勤”“恪”“忠”“毅”四字既独立,又互为一体。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勤”“恪”是基础,侧重于行为规范,“忠”“毅”侧重于品质与精神。如果说“勤”侧重于个人方面,“恪”“忠”“毅”更侧重于与他人交往,以及在处理与团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中,个体所应具备的思想精神。
        二、“勤、恪、忠、毅”校训体现了何炳麟的教育思想
        1、校训体现了何炳麟“教育救国”办学理念
        在灾难深重的近代社会,为了救亡图存,许多人提出了“教育救国”的口号,何炳麟也是其中之一。何炳麟在《岳云三十年.弁言》中说:“民族兴衰,系乎教育;丁兹国难,尤用兢兢。本校创立三十年。虽未敢自诩优良,而为国育才之心,未尝稍懈。”“青年学子,更应使之晓然于国所与立,以复兴民族为己任。


斯则本校教育方针,亟应郑重昭示者也。”⑥校训中的“忠”字,体现了这一思想。“为国育才”这是何炳麟校长办学的立足点;忠于国家、复兴民族是何炳麟办学的宗旨。
        2、校训体现了何炳麟办学目标:培养具有“勤、恪、忠、毅”高尚品质的人才
        习近平曾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风雨飘摇的近代社会,何炳麟认为应培养勤劳善思、恭敬自律、忠信奉献、坚决刚毅的人才,才能为国出力、复兴中华。
        如何培养学生“勤、恪、忠、毅”的品质?如何使校训内化为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何炳麟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方针与管理制度。《岳云三十年纪念册.三十训育之回顾》记载:“十三年,规定学生标准修养十项,一曰自重、二曰谦和、三曰规律、四曰友爱、五曰互助、六曰忠实、七曰进取、八曰节俭、九曰整洁、十曰快乐。上所定规,盖以校训过于抽象,以较具体之教条表而出之。”“十四年,更确定训育方针。一曰养成学生理知的心态,二曰养成学生沉毅的精神,三曰养成学生刚健活泼的身体。此则为担任训育人员常所存念孜孜矻矻以求其实施者也。而其实施之方法。形式上以法治精神对于学生日常活动予以严格训练,使之服从规律。实际上以德化精神对于学生课外活动加以积极指导,使之力能自动。要皆不出校训之旨。”⑦
        另外,对于教学管理、行政事务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的考试制度、课堂临时测验与课堂问答制度、自修时不许嬉笑戏弄或做与课业无关的事的制度、学生作业的规范要求与交卷制度、不许学生打架斗殴和谈情说爱的制度、晨跑锻炼制度、课余体育锻炼制度、教导处巡督制度、全校财务公开及经费开支审核制度、违反校规校纪的处分制度等等。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制订了“生活规律”60条,分为礼节、服装、教室、体育、自修室及寝室、食堂、清洁卫生、请假等9项。每一项制度都要求严格,如数学作业用三角板打等号,如没有就重作。有个学生用三角板打等号,不小心拖了墨,显得模糊,文亚文老师批阅“潦草”重新再做。旷课超过规定数就要开除;成绩不及格的学科超规定就要留级或被劝退,考试舞弊,轻则警告,重则记过。
        这些制度与教师的严格要求,是“勤、恪、忠、毅”的校训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与落实的有利保障。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作风,养成了良好的校风。“勤、恪、忠、毅”的校训成为了岳云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习惯性行为准则,以致成为其一生的行动指南。
        3、校训体现了何炳麟的治学精神
        “勤、恪、忠、毅”的校训不仅彰显了何炳麟的治校风格,也体现了何炳麟的治学精神。
        治学上的“勤”表现在以何炳麟为代表的岳云教师勤于备课,勤于编写讲义,勤于教学,勤于更新知识,勤于研究学生的心理,勤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勤于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勤于革新等。如:何炳麟曾耗时一年多,编写《几何图学教科书》,分为《平面几何画法》、《立体几何画法》、《阴影画法》三卷,这三卷书循序渐进,说理精确,考证尤确,附手绘插图多达83幅。因易于入门,为长沙各中学采用。因此举毫无先例,他亦被称为“湖南制图教学的开山祖”。岳云中学的初中数学教材,是教师自编的《混合数学》,高中教材从函数起,接着教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微积分初步。水平颇高,自成体系。
        何炳麟做事严肃、认真,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岳云中学制度规定:旷课满18小时者除名。他的养子何国福某期旷课满18小时,教导主任迟迟未执行规定,他知道后,亲自书贴布告,将儿子开除。堂侄何孟雄因引领学生风潮,也被学校除名。何炳麟执法如山、不徇私情的精神,正是他身体力行“恪”的体现。
        何炳麟在1959年4月25日的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说:“就拿我私人办学来说,也是历尽艰辛,一言难尽。先是不准立案,继则经费无着,校舍设备,一应全无,开始三年,七迁校址,六易校长,人皆视为畏途,学校岌岌乎不可终日。经过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学校又几经迁徙,辗转流离。政府津贴,几乎没有,经费左支右绌,有时是志同道合者四处捐输,(陈宜诚先生帮助最多),有时是师生职工东挪西凑,倾家纾难,苦不堪言,奔走呼号,人少理睬。好容易作揖打拱,拼凑起一个班子,求前借后,搞到一点房屋家具,想使学生安安静静读几句书。唉!就是这一点点好事,从北洋军阀以至蒋介石反动派,都不让我们做,阻扰限制,无所不用其极。国民党老爷经常要在学校驻军,闹得你鸡犬不宁。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我们只好退避三舍,向他们说尽好话。他们走了,连座椅板凳,都跟你打得个稀巴烂,又得辛辛苦苦,从头收拾,真是过了个一学期不知道下一个学期怎么过。”⑧在《本校三十八周年纪念日训词》中,何炳麟说:“不意三十三年长衡失陷,仓皇之顷,检点未遑,师生之无家可归者,一时避居于岳后,深林蛰伏,屡告绝粮,遂又逃至兰田,收拾残局……”⑨。由此看出,为办好岳云中学,何炳麟是历经磨难,饱受挫折,但他“愈挫愈奋,此志不渝”。他说:“我是个硬性子的人挫折愈多,愈磨炼我办学不懈的意志,坎坷愈大,愈养成我乐此不疲的精神。”这正是“毅”的体现。
        “勤、恪、忠、毅”四字贯穿了何炳麟治校治学、为人处事的各个方面,也是岳云特有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岳云人。
        三、“勤、恪、忠、毅”校训的价值探究
        1、“勤、恪、忠、毅”的校训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岳云中学已为社会培育了近五万名毕业生。有的成为著名的革命志士、社会活动家,有的成为作家、艺术家,有的成为专家、教授。如革命先烈杨开慧、文立正、罗芳珪、何孟雄、李启汉、杨一楚、谢伯俞、方伯务、贾鸿猷、李渭璜等;革命军政要员邓华、李锐、刘赞平、成普、洪德铭等;革命文学艺术家丁玲、贺绿汀、叶紫等;著名科学家李薰、孟少农、曹建猷、钟训正、饶子范、汤钦训、吕建华等。正如何炳麟在《抗战八年中之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中说:“本校创立,迄今历三十八年。……本校乘时奋起,培育青年,计前后入学者,几达万人,毕业班次至一百三十有八。由此而升学而服务者,或参政治、或握军符、或精研学术、或尽瘁教育、或奋不顾身而冲锋陷阵、或殚精竭虑而笃志工程、或从事于各阶层各职业而为其中坚。类皆能各本所学,各尽所能贡献国家,自诩颇巨。”因此,在全国的基础教育中,湖南省私立岳云中学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的美誉。
        正是“勤、恪、忠、毅”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岳云人。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们身先士卒、矢志报国,甚至英勇就义、以身殉国;在艰难困苦中,他们迎难而上、勇敢刚强、坚毅不拔;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勤于职守、恭敬自律、忠信爱国,在不同的领域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
        “勤、恪、忠、毅”四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凝聚着岳云人的智慧与精神。它是岳云的优良传统与文化宝藏。它不仅刻入岳云学子思想深处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更激励并影响着其一生,乃至周围的人。
        2、“勤、恪、忠、毅”的校训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
        在今天,“勤、恪、忠、毅”依然有着独有的生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岳云中学的校训“勤、恪、忠、毅”是非常契合的。践行校训,同时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要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史馆、名人塑像、碑廊等营造校园文化,发挥校训的熏陶功能;利用校庆一百一十周年的契机,开发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如《何炳麟传》、话剧《何炳麟》、“何炳麟教育思想论坛”、“何炳麟教育思想选修课程”等,让校训与教育教学融合;还可以开展相关活动,如:校史知识竞赛、文艺汇演、请知名校友演讲等,充分发挥校训的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总之,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勤、恪、忠、毅”的校训体现了何炳麟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治学特点,有着独有的文化内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引岳云前进的方向标,我们要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①③④⑤《岳云三十年纪念册.校训释旨》 岳云中学校史资料
[2]②⑥《岳云三十年.弁言》岳云中学校史资料
[3]⑦《岳云三十年纪念册.三十训育之回顾》 岳云中学校史资料
[4]⑧(《一年•十年•五十年——1959年4月25日在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发言》)
[5]⑨何炳麟《本校三十八周年纪念日训词》 岳云中学校史资料
[6](10)何炳麟《抗战八年中之湖南私立岳云中学》
作者简介:王水莲,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岳云中学教师,女,46岁,汉族,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电话:14773429154。QQ邮箱:1294414903。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岳云路218号岳云中学4栋201。
邮政编码:421900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何炳麟教育思想与湖湘名校特色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JK18ALL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