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赏识教育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王宏萍
[导读]

王宏萍   新疆哈密市第十五小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74-01

        教育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使用了一些刺激性的语言。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心理压力较大,形成自卑、自责、不知所措。然而他所需要的帮助、安慰却无从谈起,因此,在成绩差的学生面前,要注意有意识地多鼓励他,要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能力和水平深信不疑,让他知道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人的能力也不止一种,而不是一味的否定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运用赏识教育。
        一、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的:“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一种与全体学生相适宜的教育手段。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赏识,自然也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而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以赏识为核心的“赏识教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是以学生学习和活动为载体,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优化课堂氛围,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并在不断获得赏识的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信心,勇于探索、创新,逐步完善,超越自我. 就精神状态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努力,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作为赏识教育,它符合孩子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随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渴求别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特别企盼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把赏识作为语文教育的添加剂,并把赏识教育引入语文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赏识教育。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累,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丧失自信。赏识教育就是站在这个起点给学生一份信任、尊重和理解。赏识教育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也树立学生的自信。当然面对实际,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批评多于鼓励。如:“这个问题老师已经重复好几遍了,你怎么还不会?”其实老师是因为生气而指责、批评学生,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殊不知这样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效果恰恰适得其反。我也曾遇到过上述情况,同样采取不同的方法,却形成不同的教育效果,这次,可我没有急躁,而是心平气和地用鼓励的话语:“你不要着急,写的时候慢一点,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写好的!”“今天你的作业比昨天整洁多了,相信你下次交来的作业一定更整洁!”一番鼓励的话语,犹如阳光温暖着学生的心田。之后,学生作业本上的错误少了,作业也整洁多了。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学生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再如班里有一名男生,思维活跃,口齿伶俐,唯一的缺点就是学习自觉性较差。


我也批评过他几次,后来我发现他心情变得沉重,我知道自己在教育上同样走入了误区,事后,采用赏识的心态,我便找他谈话:“我一直很欣赏你能说会道的好口才,但我更相信只要你想,你的学习一定会有进步。”接着,我推荐他在镇上的文艺汇演活动中当主持人,他很高兴,热情也很高。转而,我对他提出要求,主持人要当好,学习也不能耽误,老师相信你有这样的能力。在教师的赏识和鼓励下,这个男生不但在此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习习惯也有很大的转变。他作为我关注的学生,只要我发现他有点滴的进步,我就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期末,这个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通过表扬、激励等赏识教育的手段,肯定优点、长处,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所以,我们有必要赏识每一位学生,多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或一个大拇指,都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要坚持以正强化为主:表扬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到愉快,受到鼓舞。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正确行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内心达到的那份自信,就会获得心智一心的成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见,儿童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有利时期,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教育的契机,学生日后所面对的困难将束手无策,甚至会逃避。为此,我通过创设展示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心。
        教师应该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起自信心。教学过程中,我尤为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我会抓住课堂上的每一次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恰当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一视同仁的爱,从而树立更强的自信心。如在教学《桃花心木》的过程中,我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这个问题学生在结合实际回答时,其实恰恰也反映了自身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只知道享福,却受不了苦,只要学生回答对了,我都会给他们投去欣喜的目光,并给予表扬,这一类学生说明他们已经理解并内化了这个问题,有的学生回答的只沾了一点边,对这类学生我还是先肯定他们的答案,继而我会表扬他们积极动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点拨,还有的学生回答得不正确,首先我会否定他们的答案,接着我会以最简显的小事例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这一道理,同时,对于他们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到答案,我会愈加赞赏,我认为,虽然他们是最后找到答案的人,但他们也是进步最大的,通过这个问题,我要让学生明白道理的同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通过赏识教育去感动学生,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这远比教师长篇大论的说教要有效得多。如在一次在大扫除中,我发现班里的一名学困生从头至尾一直在不停的干,鞋子都湿透了,时不时还组织一下偷懒的学生,卫生打扫完后,我特意对这次打扫卫生作了总结,在全班同学面前,我指出这位同学身上的优点并且表扬了他,并让同学们送给他掌声,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而在后来,正是这种表扬,更多带动了其他同学积极劳动、互相协助的好氛围。
        通过赏识教育,激励学生自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学生,会因为找不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价值而迷惘。而失去创造的动力。由此可见,责任感多么重要。如何在赏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呢?我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注意因材施教。比如说,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之中,对成绩不够理想,但劳动积极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班里的劳动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督促每天的值日工作;对体育好的学生,我安排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负责每天的课间操及体育课的整队工作等等。在具体工作中,让他们建立起与集体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别人是有用处的,自己在集体中是缺一不可的,作为班级中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维护班级的利益。赏识教育不仅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更能张扬其健康的个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