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学生政治信念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田本军
[导读] 中职生政治信念要坚定正确的目标和任务;当今存在着社会主义价值观被淡化,利益至上而且贪图功名,教条主义等问题。抓住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主体性,并注重课程的引领作用和环境教育的良好效果来促进中职生的健康发展。

田本军   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巫山  404700
【摘要】中职生政治信念要坚定正确的目标和任务;当今存在着社会主义价值观被淡化,利益至上而且贪图功名,教条主义等问题。抓住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和主体性,并注重课程的引领作用和环境教育的良好效果来促进中职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生;政治信念;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73-01

        政治信念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观念,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方向;我国经过长期努力,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给中职生的政治信念赋予了新内涵,同时也是新要求。中职校要遵循政治信念的发展规律,提高政治信念教育的效益,更好地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我国教育发展方向要与我国现实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长治久安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服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职责。新时期中职生的政治信念教育要融入时代潮流,顺应社会发展,以新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新时代的中国,培养怎样的人,是关系到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能实现,中职校必须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中职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形式,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社会发展的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伟大信心。新时代中职生要关注时代特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政治信念的培养面临的一些问题
        1.社会主义价值观被淡化。意识形态的主要部分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是建立在人脑中的框架体系;社会的发展,赋予了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也加大了个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责任和压力,激发了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新时代的中职生,独立意识显著提高,多元文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创造价值的机会,他们不但对传统核心价值观认同,同时也对西方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认同,这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冲击。
        2.利益至上而且贪图功名。政治信念是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制约着人的价值取向,科学的政治信念,为人的成长提供明确的奋斗目标,对社会进步,国家富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中职生把享受、金钱、地位作为奋斗目标,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这些思想倾向,对中职生政治理念造成影响,给中职生的政治信念带来了冲击。
        3.教条主义的倾向。对政治信念培养教条化,把马列主义挂在嘴上,对精神实质并不理解,也不愿意去理解,更不用说落实在行动上。这种片面化的认识只局限于书本层面,只知概念,不知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教条主义政治信念教育背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其会抑制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政治观念作为人的行动指南,是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的结果。过多地注重理论的阐述而忽视内在的价值,把政治教育作为知识的传授,这种应付考试的教学,忽视了价值认同与思想内化的作用,形成教条主义的现象。
        三、政治信念的培养要注重方向性和主体性
        1.政治信念培养的方向性是教育者依据政治信念教育的规律,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政治教育的活动准则,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中职生政治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中职生政治信念培养方向主要体现在:要把马列主义作为政治信念的底色,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相一致。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强国;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中职校的政治信念教育要以此为方向,教育引导学生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形式,充分认识我国国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努力使自己成为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
        2.中职生政治信念培养的主体性是指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主体地位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政治信念教育目标的实现。一般来说,在对学生进行政治信念教育过程中,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他们必须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反省,才能实现教育的良好效果。坚持主体性原则,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进而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新时代对学生的政治信念教育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马列主义的真理性,践行于实际行动中。
        四、政治信念培养的措施
        1.注重课程的引领作用。政治信念培训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政治制度和立场,还与教育过程的效果有关,中职校要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政治信念教育,从而发挥教育的引导力,增强实践的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政治信念教育的途径,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有着导向功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课程,引导学生将马列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成为马列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将“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将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类课程之中,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实现“知行合一”的效果。
        2.注重环境育人的良好效果。人的政治信念是在一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对人们的信念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校园环境,中职校将马列主义作为校园环境的底色,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滤,将社会主流意识传递给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审美观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其次是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产生长期的影响,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良好的家风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最后要优化大众传播环境,信息对中职生的思想行为等产生深刻地影响,中职校要在多元的社会思想中确立核心价值,使媒体成为政治信念教育的新手段,从而促进中职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