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学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谭怡
[导读]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手段都应围绕学生展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个性是一种心理内在的结构和组织,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如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乐观开朗、协作能力、坚毅自制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都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发展个性为前提是十分必要的

谭怡    湖北省巴东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444304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授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手段都应围绕学生展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个性是一种心理内在的结构和组织,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如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乐观开朗、协作能力、坚毅自制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都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发展个性为前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能力提高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72-02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与环境的优越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导致了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如懦弱、自卑、自负、“异性化”等等。他们甚至经不起挫折、责骂的打击和胜利的掌声,以致于影响到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更严重的是将影响其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呢?本人认为,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教材的出现,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必须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倡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同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体育教学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教师的天职就是及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了解学生的志趣,善于打开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首先认真地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性格合群与孤僻、怪异与开朗、好动与好静、坚强与脆弱,都在体育课的各项活动中暴露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去辨别和判断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认识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教育。其次,我们要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有所不同,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以及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也不一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进行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可按兴趣分组,按性格类型(内、外向型)分组,按能力分组教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这样就能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协调统一。
        我们的教学总目标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尽量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个性化。因为有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正确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确定出“最近发展区”,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要有“弹性”,既要有基础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要求学生达到某一层次的目标后,还要向高层次的目标冲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始终保持在“最近发展区”。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使目标起到分层激励的作用,让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符合个体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设立各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对于体育优秀生,要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要设立新的目标;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定一个更为实际可行的目标。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学习和锻炼。
        二、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深加工,既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又要有弹性化、特色化和个性化,从而解决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变得活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学习的成功,都能在个性化的需求中探索和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就需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并且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的兴趣。比如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所喜欢的游戏和体育项目,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对学生的兴趣和擅长的东西进行积极的了解并且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同时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刻地认清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为了追求个性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达到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共性,同样也不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积极的因素进行有效的利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通过团队性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优势互补中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团队性质的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等,这些活动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对学生的互助和协作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应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进行,学生们围绕活动主题开始准备,在这期间一定会用到有关的体育技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体育的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还能培养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学生都能够根据各自的能力特点具体分工,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参与讨论时思维撞击,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以求得到更佳的答案。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都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这样每个学生都发挥了特长,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为完成小组的任务而努力的搜集资料,锻炼体育技能,团队合作并一起参与,这样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也增强了自身的责任心,当今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形成了一个团队协作的性格。在体育学习中就可以学会了与人合作。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之中的分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和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及早地建立合作意识。这就是体育教学在学生性格形成的落到实处的表现之一。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张扬学生个性奠定基础
        体育教学在学生性格形成中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法和理念的渗透下,要将体育教学在学生性格形成中落到实处,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冲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将自己的来带动感染自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参与性增强了,需要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互动能力,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知识老师一位的灌输知识给学生,课堂上也没有互动,学生学习起来毫无激情,提不起兴趣。学生性格形成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其中,以教授者又是以学习者的双重身分融入到课堂里,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促进。第三,教师需要有很强的理论知识素养,体育教学在学生性格形成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只有理论基础知识到位,才能更好的将学生性格形成顺利进行下去。当然,教师在学生性格形成中也会学到很多东西,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加强师生交流,为个性发展作引导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这才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科学选择学习方式、节奏和进度,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教育公平,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建立学生正确的个性化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大对学生的了解,鼓励学生经常给教师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建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建立学生敢于创新、敢于直面学习挑战的精神。
        总的来说,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绝对不是工厂化出来的学生,只有自我个性化较为良好的人,才是当代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而培养个性化高中的最佳教育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们身心发育都较为完善,能够充分的明白个性这个词的根本意义,如果有老师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对孩子们个性进行挖掘培养,那么相信在出生社会之后,绝对比所谓的高分数有用的多,同时在体育教学个性化培养中一定不能忘了对孩子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进行调整,只有在高中阶段就对孩子们树立一个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这样一个具有优良个性化、正确价值观、道德观的学生,才是一个能够带领时代进一步发展的人才,走能够在未来社会充当社会发展的领头羊。
参考文献:
[1]唐静萍.论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J].体育与科学,2011年03期;24-25
[2]丁赟,咸云龙.个性发展与体育教育[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88-89
[3]贾辉,赵淑华.运用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J].山东体育科技,2012年01期;45-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