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9/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1期   作者:刘洋洋
[导读]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

刘洋洋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二部  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摘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理念,也是新课标教学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才能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时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生物;实施步骤;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9-192-01

        “问题导学法”又称“设问教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法”把“教学”改为“导学”,用“问题”启发学生来自学、钻研、形成主动求知、求教的积极学习知识的过程。
        一、提出问题,问题的进出应围绕主题
        备课时,教师在钻研新课标、教学目标和熟悉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设计出恰当的问题。问题要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设计,可以是复习旧内容而直接为本节课内容服务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值要适当,不宜过难,尽力切合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让学生能够回答。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例如:在学习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会跟太阳转?室内栽培的植物幼苗为什么会朝着光源的方向生长?为什么许多植物的叶片在秋末会脱落?再如:在讲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教师提出:人为什么有男女之分?生男孩、生女孩是怎么回事?统计结果表明:男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患者的发病率仅为0.49%,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指导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
        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每节课开始,教师要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看书思考时允许学生讨论,也可分小组进行。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自学这段时间来回指导,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即进行自主学法指导。教师要将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思考、寻找并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有效启迪学生思维。
        三、解决问题,升华思维
        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一是当堂提问检查。老师提问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不够好的同学回答,对他们的正确答案,教师应及时肯定,并加以适当表扬,这样让他们在学习上有“成就感”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想不出答案的学生,教师虽不可越俎代庖,但仍可通过指明关系,中肯的提问和其它技术来帮助他们找出答案。二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结合课前练习,带着问题在教材中收集信息,在集体讨论中通过分析、判断、优化组织材料与观点,最后由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中心发言。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各组各抒己见,大胆发言,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维,促进思维。例如:在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小组,每小组从教师提供的实验材料中选择一两种,预测其中含有哪些有机物,再选择所需仪器和试剂,然后由各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进行实验。


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一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待实验结束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达到资源共享。再如,在讲述“各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时,可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让每小组派代表将各自的结论展示给大家,然后共同讨论结论的准确性。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回顾,反馈总结
        可以是教师或让学生对一堂课的知识加以系统归纳,以检查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也可以归纳知识要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典型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并总结有关规律,以利后继学习运用。具体实施时应主要鼓励学生的成就动机,对正确者加以肯定,对局部正确者应肯定其正确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对错误者只作分析引导而不作批评,应表扬其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的精神;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生物理论来分析处理思维水平层次比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学生深层思维的能力。
        五、问题导学法应注意的二个转变
        (一)师生角色转变
        首先,教师應由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要变权威型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即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使教师的“教”由学生的“学”来安排确定,真正把课堂变为“学堂”。其次,教师应由“教者”变为“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对学生的所想、所乐、所忧心中有数,通过认知引导、个体疏导、情感诱导、操作指导等方法,以宽容之心、鼓励之态尽到自已“导”的职责。同时,也正是在参与中,教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新东西,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
        (二)教学方式转变
        首先,将课堂中传统的只求标准答案的一问一答转化为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的对话、讨论。其次,将原来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为应付考试的分数)转化为以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为重点。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遵循课程标准,不将分数看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通过“问题导学”巧妙地设计课的内容,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将以往只让学生被动学习,独立学习转化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为关键。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独立学习转化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其关键就是培养和激发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到再产生“新疑”,不断质疑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的发展。
        总之,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各学校的教学实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对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情景的合理创设和学生的充分研究。应该认识到,这两种方法都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有效的,也不是成功地实现了所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金花.项目驱动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28) :90.
[2]刘辉.基于问题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8) :34.
[2]曾晓红.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J].数码设计,2017,(08) :2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